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主要试图从技术的角度阐述罗马法中所有权概念的产生。罗马私有化以后,家庭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家父享有最高统治权,家父利用其统治权来涵盖对财产的支配。但随着家庭主权地位的丧失,作为政治主权观念的家父权再也不能解释对财产的所有了。而人役权、地役权概念的产生,使罗马人获得了人对物利用模式的权利原型。于是,在借鉴人役权、地役权权利模型的基础上,产生了人对物所有的所有权概念。  相似文献   

2.
古罗马的家庭制度与古代中国的家庭制度有很多的共同表象,这与其共同的经济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关。二者后来的发展道路大相径庭的主要原因是它们的经济结构不同,宗教的影响力不同,精神生活的发展程度不同。比较古罗马与古代中国家庭制度的异同,可以发现家庭制度发展的规律性,家庭制度与其他社会现象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古罗马妇女史是古典史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学者近年来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指出古罗马妇女在政治上处于无权、少权的地位,但并不妨碍她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参与政治活动。与此恰好相反的是,由于女性特质的存在,古罗马妇女在宗教祭祀中占据重要席位。而传统的家庭和婚姻生活依然是妇女活动的主要舞台,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女性意识逐渐觉醒,自主性增强,社会地位也随之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女性在封建社会只是男权政治的辅助角色 ,但这并不意味着女性完全失去了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 :家长权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父权色彩、血缘伦理人情破坏了父权制、“夫荣妻贵”传统也提高了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中国古代对女性特殊保护分别体现在刑事审讯、囚禁制度、行刑制度和株连制度中。古代立法对女性给予特殊保护体现了较高的立法水平 ,当然在某种程度上也显示了立法者总体上对女性认识的片面和歧视。  相似文献   

5.
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对莎士比亚罗马历史剧《科里奥兰纳斯》有深刻影响。不过,普鲁塔克笔下以母亲和罗马好公民双重身份三次出现在“家”和“敌营”两个空间的伏伦妮娅形象略显单薄,止于一种笼统的静态之美,而莎士比亚笔下以女人、母亲、国家政治的隐性操手三重身份六次显性在场、三次隐性在场的伏伦妮娅,展现出多维空间下的悖论之美,表现出一种理性、欲望、激情与活力交织下的女性动态之变与灵魂之美。莎士比亚从生活真实出发,在广阔的历史背景和富有时代特征的典型环境下通过对伏伦妮娅形象的重塑,反映女性在家庭领域和政治领域的生存现状。他围绕女性—身体—政治这一脉络,通过对伏伦妮娅的隐性政治参与与其家庭教育方式之间关系的想象与构建,将家庭伦理与国家政治有机联系在一起,以彰显其家国同构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古罗马文明留下宝贵的政治遗产,其中共和国早期蕴含社会和谐的政治实践闪烁着罗马人高超的统治技术。古罗马社会和谐的核心内容是,在内部的等级斗争中,平民与贵族互相"妥协";对外在与意大利同盟者的关系上,古罗马推行互  相似文献   

7.
战争对古罗马妇女家庭生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罗马人是一个尚武的民族,战争为其带来了财富和荣耀,在战争把男性推上时代巅峰的同时,也使广大男性终日忙于军旅或战死疆场.男性的缺失为妇女参与社会活动提供了条件.家庭是古罗马妇女的主要活动空间,古罗马妇女地位的提高首先表现在婚姻形式的变化和为妻为母地位的提高,这也使罗马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拥有幸福与和谐的家庭.古罗马妇女把罗马战时妇女观内化为自身的意识和行动,也把对战争的参与作为自身取得自由和解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核威慑与核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威慑与核战争田景梅运用威慑手段制服和战胜敌人早在古代中国、古希腊和古罗马就已有之。这就是所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但是,威慑手段形成完整的、系统的威慑理论并予以运用则是核武器出现以后并且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为世人所悉之后的事情。在美国,与先进的核武器...  相似文献   

9.
春秋、战国是一个关乎中国历史发展大势的大变革的时代 ,其政治、文化的发展与互动 ,使专制主义获得了从政治实践到思想文化领域的全面胜利。在政治实践上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的结果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在思想文化上 ,争鸣中的诸子百家的论说 ,从政治学、哲学、伦理学的维度充分论证了君主专制的正当性。争鸣中的各家各派都妄自尊大 ,都把自家学说推向至尊 ,都主张独尊己见 ,禁绝他说。这样 ,百家争论的焦点就集中于如何强化、完善君主专制之治 ,其结果只能是推进君主专制的发展和完备。在历史影响上 ,百家争鸣的结局是 ,中华帝国时代“两千年之政皆秦政也”,秦王朝所确立的专制政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成为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内核。  相似文献   

10.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与近代行政法和刑法相似的法律”,但它们作为封建时代的产物,带有浓郁的专制主义色彩,极不适应近代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封建法律体系以刑为主,诸法合体,不仅在基本精神方而与近代社会格格不入,而且也因保留遗存了大量传统的糟粕而呈现野蛮特性。因此,清末的刑法改革势在必行,并必然因中西近代刑法本质的差异而发生冲突和演变。  相似文献   

11.
家族法是中国古代法制中的一个独特现象,有其产生的特殊背景。我国古代家族法与国家法并存,形成一种二元结构。古代中国家族法作为国家法的补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今天看来,仍然有一定可取之处。但是,它毕竟是古代奴隶制、封建制的产物,也有其内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崇尚法制是现代社会政治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品质。法治作为政治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其展现出来的重大价值和精神作用,对整个国家、社会都将具有特殊的意义。作为维系现代社会稳定和谐的关键,中国当下最缺失的还是法治以及由她展示出来的崇高精神。  相似文献   

13.
法治是一种治国的思想体系 ,代表着一种价值取向 ,法治还是一种治国的原则体系和制度体系。法治已成为当代中国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法治的经济决定因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法治的政治基础 ,思想解放为中国法治奠定了精神基础。从现实性和必然性分析 ,中国的法治之路走的是一条以政府推进为主 ,结合社会演进的道路 ,传统社会的中国不能进于现代法治国家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二元社会结构是法治国家的社会前提 ,必须大力培育中国市民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成熟的市民社会-宪政与法治的基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 :市民社会和民主宪政与法治精神紧密相联。市民社会培育了宪政文化 ,蕴育了法治精神 ,形成了社会权力 ,消解了国家压力。因此 ,宪政与法治的实现离不开市民社会的培育和成熟。作者指出 ,中国历史上市民社会的缺失和现实中市民社会的不成熟是中国难以实现宪政与法治的根本症结。因此 ,中国建立宪政之途和走向法治之路就是培育和形成成熟的市民社会。为了加快中国市民社会的成熟 ,以为宪政与法治铺垫基石 ,文章强调 :应进一步推进经济的市场化、加强政治民主化和权力监督、推动社会利益分散化和利益多元化以及推动思想意识和文化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法是经济法部门下的一个子部门法。循环经济法的定位关系到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发展问题,文章将从循环经济法与经济法"三个特性"、"两个核心"、"一个归宿"的契合来分析二者的关系。循环经济法与经济法这样的高度契合并不是偶然的,其是社会规律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6.
自然权利理论作为洛克政治法律思想的逻辑推演起点在洛克的政治大厦中占据重要位置.通过厘清“自然状态—自然权利—法律权利—法治”这样一条脉络,可以清晰而逻辑地回答洛克自然权利理论对于当代中国法治实践的理论关怀.同时,洛克的财产权理论是洛克自然权利的第一要素.从自然状态到自然权利表征了人类社会权利理念的勃兴,而从自然权利尤其是财产权到法律权利的进化则为法治秩序弥散机制的生成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现代法治理论诠释洛克的自然权利概念并厘清洛克的自然权利言说,能够为国家法治治理开辟一条更坚实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社会管理的法治化是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基本方略在社会管理中的具体化,它有经济、政治与思想文化的基础。社会管理法治化的治理模式是实现“社会本位”;社会管理法治化的基本内涵是建立市民和村民是社会管理最重要主体的体制和机制,并对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行有效的控权;社会管理法治化的基本原则,包括:民主化原则、社会化原则、科学化原则和长效化原则;社会管理法治化的协同性关系有:立法、执法和守法的协同性关系,公民、社会组织与政府参与社会管理的协同性关系.行政、经济、教育、法律等社会管理手段协同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修正案中关于“保护私有财产”、“保障人权”、“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及“紧急状态”的内容,对公安机关执法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转变观念,加强和改进公安执法活动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扮演着维护秩序、调控经济、市场监管、增加福利、公共服务、促进和谐等多重角色.建设法治政府是实现政府职能的最优选择,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建设法治政府体现了依法行政重在治权的内在精神,浓缩了依法行政追求公正与效率的价值目标.有限政府、责任政府、透明政府、诚信政府等方面是法治政府的结构要素.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保障制度是人类社会利用法律、公约、政令等手段,对劳动者实行身心保障的体系。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成熟,有利于社会分配公平化、社会稳定乃至和谐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