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湖南城乡之间和城市内部"两个二元结构"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破解任务繁重,必须立足区域实际,紧紧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城镇化核心,以提高城镇发展质量为关键,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根本,以"省管县、县辖市"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法人农场建设为基础,坚持"五个必须",明确目标和重点任务,走具有区域特色、多元化的城乡和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破解之路。  相似文献   

2.
秦敏 《重庆行政》2007,(6):27-29
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载体,在区域经济范围内的城市群、城市圈、城市带中发挥主导作用,并对所在区域内的其它城市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城市。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发展新阶段,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构建城乡新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是区域性中心城市面临的重要任务。笔者结合实际,就以城乡统筹发展为主线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3.
柳亮 《理论月刊》2007,(9):79-81
我国具有较为显著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欲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难题,政府必须主动调整职能和政策,以适应统筹发展的要求。本文研究结论给出了政府必须发挥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之重要信息,要把农村和城市视为一个整体,将统筹城乡发展的问题视为一个系统,并以系统的举措去解决。这意味着政府必须转化自身职能,力求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的良性合作局面。与之相伴的一系列有关农村的政策亟需适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2020年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实现这一目标任务的关键在于能否尽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导致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原因在于城乡利益的二元化。这就必须从破除城乡利益二元结构这一关键环节人手,通过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措施,构建以保护和发展农民利益为导向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与机制。  相似文献   

5.
韩康 《人民论坛》2013,(15):32-35
观点摘要中国城镇化的最大风险,是城乡矛盾的内化,即城市化的发展没有真正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差别的矛盾,而是转化为城市体系内部更加复杂、更加深刻、更加棘手的社会矛盾现在国内许多城市都在推行以产业高端发展进行人口调控,办法是"以业控人",力图把大量低端产业及其就业人群淘汰出去。这种做法,简直就是公开向农民市民化挑战了  相似文献   

6.
针对库区云阳“三大”特殊县情:人口大县,农业大县,移民大县,为此,未来云阳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应定位为:城市化发展战略,通过构建城镇体系框架,特别是以打造县城中心城市为战略突破口,以建设小城镇群为支撑点,闯出一条以生产力内生变量为主,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推进清库后期县域经济稳定增长的发展道路。一、确立城市优先发展地位,创新“五个观念”推进城市化是一项大战略,必须确立优先发展城市的战略地位,从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工作重点上都要转  相似文献   

7.
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目前,庄河市从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庄河要建设成为国际化生态型海滨城市,必须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加速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进程,实现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乡长期不平衡不协调发展所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至今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城乡发展差距拉大趋势也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这已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进一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本文从短板变优势、产业助乡村、"头雁"带致富、党政精施策四个层面探析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9.
饶世权 《中国发展》2007,7(3):19-22
郊区被纳入到城市区域经济圈中,但郊区生态环境比城市和偏远的农村更加恶化,原因就是郊区的法律性质是农村,而中国环境资源法律制度实质上存在城市与农村的二元结构,因此,要保护和建设郊区生态环境,长期而言,必须消灭城市与农村利益的相互封闭、对立,从而消除环境资源法律制度存在的二元结构。当前则应当以城市区域经济圈作为城市的边界,在城市区域经济圈实现市区与郊区法律性质和适用法律一致。还要加强城市环境功能区划,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弱化农村生产力来强化城市生产力,使城市生产力水平达到了中期工业化阶段,而农村生产力水平仍停留在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小生产农业阶段,这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并呈扩大趋势的主要原因.本文拟从农村生产力的角度,探索城乡二元结构的破解之路.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20,(20)
正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释放国内经济循环的巨大动能,以高质量的城乡融合发展解决新时代城乡工农关系的重大战略举措。用好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全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政治和制度优势,围绕乡村社会的迫切需求,遵循区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正当其时!珠海是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关键节点城市。近年  相似文献   

12.
话语新闻     
<正>1、"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任务,也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我们一定要抓紧工作、加大投入,努力在统筹城乡关系上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要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中国实行二元结构政策,即国家对城市和乡村、工业和农业、市民和农民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国家的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长期向城市、工业、市民倾斜。这在国家工业化原始积累阶段是不得已而为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提升,如不适时转变并修订城乡关系政策,必然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构建和谐社会,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14.
正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和释放乡村活力的迫切要求,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山西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三篇光辉文献"精神,以规划一体化促进城乡空间融合、以产业链重组促进城乡产业融合、以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促进城乡社会融合、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城乡要素融合,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破解"二元结构"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6.
警示     
警惕城市出现"新二元社会"从分割到融合不仅仅是二元经济的一元化,如果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有很大不平等和差异的话,二元经济的一元化并不代表发展。真正的城乡融合,城乡二元经济一元化自然是前提,但同时也要警惕在城市内部是否会有城里人和非城里人这样一种二元  相似文献   

17.
两个二元结构是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重要发展瓶颈,如何破解这个瓶颈?需要在战略导向、战略任务和战略举措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并将理论思考应用于实践。一、社会管理创新的战略导向城市化进程是一个制度性、地域性的概念范畴,是要素高级化、产业集聚和文明演进的过程。城市化进程的本质特征是资源结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社会结构等宏观要素在地理空间上不均衡分布的发展演进,也是公(市)民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生活方式、消费类型以及居住条件等微观要素的城市社会空间分异过程。  相似文献   

18.
试论竞争性与非竞争性二元结构的高校科研资助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理论和政策实践两个维度,探讨了以高校为对象的竞争性与非竞争性二元结构的政府科研资助体系。从理论上说,政府的资助要同时满足国家、高校、科学家三个层面的需求,单一的竞争性模式难以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引入非竞争性的资助模式作为资助机制的补充。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在实践上开启了二元结构的资助模式,对高校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二元结构的资助体系尚需时间探索和磨合,现有非竞争性模式在资助比例、资助对象、评价体系,资源配置等问题上还有探讨的余地。  相似文献   

19.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从国家战略层面破解区域发展的协作难题。京津冀地区用30年的时间走完西方国家100多年才走成的城镇化道路,快速、浓缩的城镇化模式在新时期碰到了"天花板",面临艰巨的人口、环境和城市发展转型的任务,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首先要解决好北京发展问题,突出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区的战略空间  相似文献   

20.
论区域二元结构诱致性变迁与中小企业合理生态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结构二元化是城乡二元结构以外的又一独特现象,已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均衡发展的又一突出问题。我国区域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实质上是一种诱致性变迁。在日益激烈和复杂的竞争环境中,我国的中小企业必须在各自的区域中通过一定程度的合作和资源共享来寻求竞争优势。中小企业必须进行合理的生存单位选择、规模选择、产业位选择和区域位选择,因为这些选择决定着中小企业的生存方式、生存状态、生存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