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3,(36)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对于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高我国人口质量,构建和谐社会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以上海市为例,分析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现状;针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门槛高、就地参加升学考试难、家庭教育缺失等问题,提出了实现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现行户籍制度以及动员社会力量,关爱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面临"脱嵌"家庭关系和教育体制的双重困境,这种困境影响其随迁子女的教育再生产。较低的家庭阶层地位产生了"脱嵌化"的家庭关系,进而影响其对随迁子女的学业支持力度。分而治之的制度设计进一步强化了家庭阶层地位对随迁子女受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的影响。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共同作用使随迁子女丧失学业优势,在中考竞争中被淘汰下来。只有以社会公平正义为出发点进行顶层设计,才能为随迁子女的教育流动提供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的深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数量持续增加。据测算,目前进城打工的农民约在8000万人以上。许多民工在城乡结合部安身、生儿育女,形成了介于市民与农民之间的一个特殊群体。毫无疑问,他们的子女理应受到正规的基础教育。但是,由于城乡分割的体制,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在接受义务教育方面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着力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城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与教育和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进城务工的农民日益增多,凸显出来的其子女受教育问题,掣肘着教育和谐发展的进程,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针对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本文提出3条对策性思考:城市教育“反哺”农村,户籍制度和谐配套;城市公办学校接纳,社会力量补缺,两者和谐互动;资金上渐进式“输血”,政策上长效治本式“造血”。  相似文献   

5.
进城务工人员收入低的原因俞莉红(上海市闵行区人大副主任、区总工会主席)进城务工人员是一个低收入群体,造成他们收入低的原因有:(一)劳动力供过于求问题。大量进城务工人员涌入城市,低层次的劳动力供大于求,造成了这部分人员的收入低下。但是,当广州、深圳“民工荒”后,当地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而这部分人员的收入相对于其他人员,还是低收入。(二)进城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问题。在进城务工人员中,大部分文化水平较低,以接受农村的初中教育为主;工作缺技能,基本上没有从事专业所需技能;社会阅历和管理能力差。在普遍实行“以技能定岗位,以岗…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逐渐显露。通过对河南省沁阳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应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自我教育四个方面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7.
进城务工人员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正确认识和对待进城务工人员关系到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们要从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尽快建立完善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等方面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王秀绒  马兰  李雪峰 《学理论》2014,(23):52-55
在落后山区,很多留守妇女选择的是留守不留家的生活,她们大多跟随低年级子女外出租房居住,陪伴、照料低年级子女,这是她们在综合分析了各种因素后的无奈选择,解决租房留守妇女的问题,需要加强对租房留守妇女的管理;招商引资,为她们提供增加收入的渠道;解决子女寄宿和交通问题,使租房留守妇女回归家庭;增强健康观念、改善生存环境;加强教育培训和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降低进城务工人员家属进入城市的成本。  相似文献   

9.
郑开翔 《各界》2007,(4):30-31
子女的教育问题是社会的一个热点.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子女教育受重视的程度日趋加温.期待子女有个好职业、谋个好前途已成天下父母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10.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问题的存在,反映我国相关教育政策存在问题。问题主要在政策自身的问题属性、政策自身的缺陷、政策执行不到位、相关制度的制肘、流入地政府不重视等方面。要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我们必须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制度上的创新:制度理念的创新——树立通过"政策群"意识,主要责任在中央政府意识;制度层面的创新——改变现行的户籍制度,改革义务教育财政管理制度,强化现行的以"流入地"政府的治理责任,改革现有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继续进行政府职能转变,建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1.
城市外来从业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来从业人员子女教育问题是当前党和各级政府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针对当前城市外来从业人员子女入学难、辍学率高、在民办学校读书条件差等问题,必须全面破除户籍壁垒,实现对农民工子女学籍的动态管理;明确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对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拨付责任,加强流入地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责任;继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切实落实教育免费措施、加大执法力度;积极引导社会力量资助和参与办学.  相似文献   

12.
进城务工人员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是工人阶级的新成员。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强化进城务工人员的职工意识,废除各类歧视性的规定和做法;必须把进城务工人员组织起来、团结起来,壮大工会队伍,夯实党的阶级基础;必须创新维权机制,代表好、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刘倩倩 《学理论》2010,(29):239-240
近年来,教育公平问题越来越受到我国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两极分化日益明显,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由此引发了教育发展过程中很多的不公平现象,其中城市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最突出的教育公平问题之一。尝试从教育公平的含义入手,分析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面临的困境和原因,并提出若干解决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民主》2002,(12)
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扬与发展尽我绵薄许嘉璐(6 .4)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王文元(7.4)跟卜时代前进步伐更好发挥参政党作用 .......................................……张怀西(8.4) 薰薰蘸翼民进与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3,(31)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飞速发展,大量的农民工举家进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所面临的社会生活问题越发凸显。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容易形成各种障碍性因素,不利于农民工子女对城市生活的适应和他们的全面发展。消除这些障碍性因素,提高农民工子女的社会适应性,既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和完善,农村城镇化和城市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本市和外省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也日益增多,维护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成为各级工会关注的重点。长宁区总工会在落实全国总工会“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要求,结合区内进城务工人员的实际状况,从为进城务工人员在上海期间的工作和生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出发,提出了“真心诚意  相似文献   

17.
工运动态     
静安区进城务工人员助医工程启动。区总工会与工惠医院将“助医卡”发至达安锦园工地等30余家进城务工人员所在工会。区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农民工进城务工人数不断增加,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在这一趋势下,"异地高考"政策呼之欲出,各省市都相应出台相关政策。以高考制度改革为出发点,分析"异地高考"政策提出的背景,并运用公共政策学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深入探讨"异地高考"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难点,从而提出解决当前随迁子女异地高考问题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宁波 《学理论》2010,(6):64-65
实现教育公平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也是我国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迫切需求。义务教育作为公共教育的重要环节,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特征。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大,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农村走进城市,伴随着越来越多农民工进城,农民工子女的人数也逐年增加。于是,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开始突出显现,由于诸多原因,农民工子女没有能够享受到公平的义务教育。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工会十四大报告指出, “进城务工人员是工人阶级队伍的新成员。”“工会是工人阶级最广泛的群众组织,工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有着密切联系。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充分发挥工会的优势和作用,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把他们团结和凝聚到党的周围。”这里的“最广泛”、“最大限度”,就包括占有很大数量的“工人阶级的新成员”进城务工人员在内。从某种意义上讲, 全国总量1.3亿,每年新增500万, 桂林市8万的进城务工人员队伍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劳动关系的稳定, 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本文试就进城务工人员入会及权益保障机制建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