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4 毫秒
1.
在社会生态学视角下,影响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条件、公平正义、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支持、医教负担、政府服务、生活保障、社会安全与风尚等九个维度。实证分析表明,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综合评价得分呈现较典型的区域特征。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应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等。  相似文献   

2.
杨生新  高洋  张翘楚 《奋斗》2007,(3):35-36
2005年4月20日,绥化市在全省率先开始农村低保试点工作。绥化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体系(以下简称“农村低保”)建设,使农村社会救助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切实保障农村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活.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是改革和完善社会救济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措施,是从制度上保障农村地区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必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绥化市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农村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标准进行差额或全额救助,以满足其最低生活需求的社会救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促进城乡社会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各级党委政府  相似文献   

4.
最低生活保障因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的特性,使其具有社会再分配的功能,也决定了政府承担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责任的应然性。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与完善的进程中,政府应承担农村低保标准制定、低保对象甄选、低保资金供给、监督机制完善等职责,确保每一个农村居民均能免除生存危机和贫穷的困扰,并从总体上缩小我国社会的贫富差距,以实现政府社会再分配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5.
农村社区是相对于传统行政村和现代城市社区而言的,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农村居民在农业生产方式基础上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新型农村社区不断涌现。在民政部的推动下,2007年以来,全国共确定了251个县(市、区)作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区)。  相似文献   

6.
我国消费不足的最大症结是庞大的农民群体消费水平低下,所以,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应成为当前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而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低且生活性消费增长缓慢,因此必须通过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消费环境、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来扩大我省农村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7.
吴学峰  李杨 《学习月刊》2012,(10):95-95
继我省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简称三万)工作以来,经过农村人户调查.访贫问富.兴建农村塘堰等系列动作,全县举各方智、财、力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尤其是以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农村居民集镇建设为主攻方向的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为把红安县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8.
农村社会救助指的是政府、社会和个人对陷于生活困难的农村居民在现金、实物和服务等方面实施的助人自助活动。建立农村社会救助的保障体系是建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建立强有力  相似文献   

9.
农村社区治理是新时代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客观要求。农村居民"满意不满意"是对党管农村社区治理工作最直接的反映。对邛崃市1427户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分析邛崃市农村社区治理满意度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85.98%的居民对农村治理效果的总体评价介于"比较满意"和"一般"之间,属于"基本满意"水平。年龄、受教育水平、道路交通、文化娱乐活动、人文素质培养、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政府对农村社区治理工作的重视等是影响农村社区治理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福建党史月刊》2009,(10):64-64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农村低保,是指政府对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差额补助或实行全额救助,以满足其最低生活需求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1.
安徽农村居民文化生活在不断改善的同时,也存在着农民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步履艰难,农村不良文化不断蔓延等问题,因此必然从落实政府公共责任、加大农村文化投入、完善农村文化网络、发挥基层组织功能、培育内生文化机制、引导农民合理消费,加强农村法制建设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陈恩达 《当代贵州》2007,(21):62-63
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如何把党和政府亲民、爱民的德政善举,全社会高度关注和广大农民群众殷切期盼的大事、好事、实事办好,本刊记者就省委、省政府决定7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农村低保)制度采访了省民政厅厅长郭猛。  相似文献   

13.
解决农村居民看病难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鹏程  陆丽芳 《唯实》2005,(10):56-58
农村基本医疗保障的缺失、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过度市场化等原因导致了农村居民看病难;只有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改革和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才能有效解决农村居民看病难问题,促进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发展农村经济要重视农村工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矫江 《奋斗》2006,(8):26-27
加快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农村居民收入的经济来源主要有农业生产、农村工业、生产服务业和劳务输出等领域,今后对农村居民收入和地方财政税收影响最大,以及对地方经济牵动作用最显著的将是农村工业。  相似文献   

15.
一、农村小康建设面临的问题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小康建设由点到面进入了整体推进阶段。但还应看到,当前农村小康建设形势严峻,到本世纪末实现农村小康目标的任务非常艰巨。1.农村小康建设进程大大低于城市小康建设进程。按1990年不变价,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为24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200元,这是我国小康标准的低限值。但统计表明,1995年城市居民小康目标实现程度已近90%,而农村居民小康目标实现程度只为73%,中西部农村小康建设分别还有1/3和1/2的路程。2.农村小康是一项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目前已有8项指标…  相似文献   

16.
适度集中后的农村居住格局对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质量、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合理利用和配置城乡土地资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的各种模式,都涉及到土地的产权变动问题,其中核心是农户的宅基地产权的变动和收益关系的变化问题。推行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必须充分考虑有关利益主体的得失和科学协调。要加强对农村集中居住的因地制宜和分类指导,坚持统筹规划、有序实施,优化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收益分配机制,充分保障村民的财产权益,进行合理的经济补偿等。  相似文献   

17.
实证分析表明,现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每人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约合相当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10%,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15%,农村贫困线(按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贫困标准)的28%,农村低保人均补助的50%。未来随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向适度水平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的养老保障效应还会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8.
谭军  牟斌  熊伟 《学习月刊》2012,(22):59-60
近年来,武陵山试验区的形势发展不断推进,位于鄂西南隅的利川市近年来随着两路的开通,经济有所发展,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农村居民不断向城市涌进、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居民生活不断改善。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为实现“宜居宜业宜旅”、“武陵明珠,锦绣利川”的目标,村转社区党建工作的发展也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农村社区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社会结构体系,具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服务等功能,通过社区我们能发现农村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现象,能够从农村社会生活中听到社区居民最真实的意愿,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较快发展。因此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社区党建工作,就成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紧迫而全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周小霞 《学习月刊》2012,(22):22-23
近年来,伴随党和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逐步进入公众视野,城市居民切身体验到了文化繁荣带来的多层面精神享受,比较而言,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依旧单调贫乏。政府作为文化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并没有使文化投入的天平过于偏向城市,当前农村文化建设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制度层面都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然而政府这种自上而下的单向供给方式并没有引发农民的共鸣,供给与需求的偏离客观上没有改变农村文化衰落的境况。政府、市场和居民的共同合力造就了城市文化的蓬勃生机,借鉴城市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农村社会亟待重构公共文化建设的主体,改变政府一元主体的现实状况。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06,(7):94-94
加拿大:农村居民参与规划,加拿大农村有—个包括当地社区负责人在内的重建规划委员会。委员会以“你理想中的村子是什么样”为主题,起草了一份涉及村子重建各方面问题的问卷,向所有居民征求意见和建议。当地在搞农村重建规划中坚持:注意保护农村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要让农村居民享受到城市生活的便利,但不应刻意改变农村闲适的田园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