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1955年4月,亚非29个国家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第一次亚非会议,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亚非独立主权国家自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第三世界的崛起竖立了一座历史丰碑,极大地鼓舞了亚非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斗争。会议最后通过的公报宣布:“会议建议五个发起国家在同与会国协商下,考虑召开亚非会议下届会议的问题。”但第二次亚非会议尽管筹备时间达一年半之久,中国也努力斡旋,却几经曲折,迭次突变,最终胎死腹中。第二次亚非会议筹备会议召开,纵横捭阖陈毅巧劝苏加诺万隆会议成功召开之后,亚非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的浪潮风起云涌,仅非洲独立的…  相似文献   

2.
党员博览     
《江淮》2005,(5)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代表聚集开会。中国总理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这是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自行召开的会议。会议讨论了国际形势和有关亚非国家人民共同利害关系的问题,反映了亚非人民团结反帝的共同愿望和要求。在中国和大多数与会国努力下,会议一致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  相似文献   

3.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胜利召开的有29个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是一次伟大的创举,是亚非两大洲历史的重要里程碑。它是亚非两大洲国家人民与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斗争的产物,集中反映了亚非国家争取政治独立、发展民族经济文化、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4.
1955年4月18日,占当时世界人口近三分之二的29个亚非国家代表,第一次在没有任何西方列强代表参加的情况下聚首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了七天紧张的亚非会议,史称万隆会议。在大会濒临破裂的时候,由周恩来总理带领的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原则,表达了中国人民希望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扭转了会议差点夭折的乾坤。最终,会议拒绝了"一切形式的殖民主义"、"渗透和颠覆性国际学说"等含沙射影的提法,"求同存异"的原则在亚非各国找到了共鸣。4月24日,亚非会议最终达成了"万隆会议十项原则",并且考虑召开下一届亚非会议……  相似文献   

5.
卢秋田 《求是》2005,(8):57-59
50年前,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行发起召开、讨论有关亚非各国重大问题的国际会议,亦称万隆会议。万隆会议的召开象征着亚洲和非洲广大地区的觉醒,标志着亚非国家作为重要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经过半个世纪的考验,万隆会议昭示出的历史精神依然闪耀着光辉,对于促进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依然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一、应运而生的时代大会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亚非地区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亚洲首先冲破了殖民体系的枷锁:印度、巴基斯坦、…  相似文献   

6.
十月二十五日,筹备第二次亚非会议的常设委员会阿尔及利亚主席不顾中国、柬埔寨、越南、朝鲜、巴基斯坦、坦桑尼亚和几内亚等国关于延期召开会议的主张,强行裁决亚非会议如期(十月二十八日)召开,严重破坏了协商一致的原则,造成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分裂形势。我国政府  相似文献   

7.
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不仅促进了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更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此后,中国为推动第二次亚非会议的召开进行了不懈努力,但原定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召开的第二次亚非会议,终因1965年6月该国军事政变的影响而搁浅。但中国政府为使第二次亚非会议成功召开而进行的“穿梭外交”,被西方媒体称为“大胆而没有先例”的。  相似文献   

8.
肖舟 《党史文苑》2000,(5):37-41
举世震惊的"克什米尔公主"号空难,已经过去 40多年了。自从这一事件发生后,中外传说纷纭,其中以讹传讹颇多。现据查阅此案的有关资料和走访当事人所了解到的真实情况,记述如下: 一   1955年 4月 18日至 24日,在印度尼西亚的避暑胜地万隆举行的第一次亚非会议 (又称万隆会议 ),是由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印度五国发起召开的,共有 29个国家参加。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由从殖民主义压迫下取得独立的亚非国家发起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历史性盛会。这次会议没有一个西方国家参加,它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  相似文献   

9.
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第一次亚非会议(万隆会议)于一九五五年四月十八日召开,迄今已经十年了。许多亚非国家的人民都在进行热烈的庆祝活动,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有周恩来总理、金日成首相、范文同总理、西哈努克亲王等三十六国首席代表出席了纪念仪式。现在,我们来谈谈亚非人民十年来的胜利、当前亚非反帝斗爭的形势和亚非人民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百科知识     
<正>万隆会议1955年4月18日至24日,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会议。这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  相似文献   

11.
宗道一 《党史博览》2002,(12):36-39
1964年4月10日,在第一次亚非会议召开9年之后,第二次亚非会议筹备会在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拉开惟幕。然而,与会国家面临的局面却比9年前复杂多了:一是由于“万隆精神”对推动亚非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产生了极大影晌,殖民主义及霸权主义者千方百计采用收买、高压、挑拨离间等手段对第二次亚非会议进行阻挠、破坏;二是由于国际政治力量重新组合和亚非国家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中苏关系破裂,中印发生边界战争,印度、巴基斯坦也发生了武装冲突……  相似文献   

12.
1955年4日18日至24日, 时任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的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有29个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家会议.是由渴望掌握自己命运的亚非国家举行的,它反映了占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亚非人民的共同愿望.会议期间,周恩采沉着平静地听取了各国代表的发言.有些与会国代表,或因不明新中国真相,或因受帝国主义的挑拨,对共产主义进行攻击.人们期待着中国的发言.4目19日,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采在大会上发言.他温和地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是来求同而不是求异的”.他说:求同的基础,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  相似文献   

13.
<正>1955年4月,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了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有亚洲和非洲29个国家代表团出席的亚非会议。这次重要会议,对亚非地区乃至整个世界历史进程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本刊发表的这篇纪事,是作者根据多年来收集到的大量第一手历史资料、当事人回忆录或回忆文章,同时参考有关年谱和传记作品以及其他相关材料等,整理和编写成的。这份材料比较全面、系统和真实地反映了周恩来为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与相关国家的了解与友谊、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合作以及保卫世界和平而作出的艰辛努力,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从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至1976年1日8日,一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自新中国成立起,他还兼任第一任外交部长,领导外交工作达26年之久。他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堪称新中国外交战线的一代楷模。1955年4月召开的万隆会议,对周恩来的外交生涯来说是一次巨大成功。这次会议本是亚非国家倡议召开,非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但美国却派出了庞大的观察家和记者代表团参加会议,到处挑拨,胡说中国将向世界输出革命,要在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搞颠覆活动。面对这些不利因素及参加亚非会…  相似文献   

15.
1964年2月,周恩来、陈毅、奈温(左二)和耿飚(左四)在缅甸仰光机场陪同陈毅访问印尼1960年1月初,耿飚被任命为外交部副部长。在几名副部长的分工中,他负责主管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外交事务。1961年三四月间,耿飚陪同副总理兼外长陈毅访问了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的千岛之国印尼,作为1955年万隆会议(即第一次亚非会议)的东道国,曾在亚非国家团结合作争取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中作出了贡献。当时的印尼总统苏加诺,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曾多次访问我国,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他亲切会见。中印(尼)两国领导人之间和…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与亚非会议熊华源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历史名城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虽然已经过去整整40年了.但是这次会议所反映的团结反殖、维护世界和平与民族独立和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经过几十年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却仍旧光彩夺目,显示出强大生命力。接受...  相似文献   

17.
李勤 《党史博采》2006,(7):29-30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陈列着由中央文献研究室提供的周恩来、邓颖超生前一封封情文并茂的家书,记录着他们夫妇间殷殷深情。其中两封是1955年4月,周恩来和邓颖超在亚非会议前夕的相互通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百废待举,外交也是刚刚起步。由于对中国缺乏了解,加上美国和台湾蒋介石集团的干扰破坏,许多亚、非、拉国家与中国一时无法建立起正式的外交关系。1955年1月15日,印度尼西亚总理阿里·沙斯特罗阿米佐约代表缅甸、锡兰、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5个发起国,邀请中国参加4月将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周恩来极其敏锐地看到,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8.
史全伟 《湘潮》2024,(1):31-33
<正>1954年12月,由印度尼西亚总理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倡议的亚非国家首脑会议,得到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一致同意,五国总理在印度尼西亚茂物举行的会议上正式提出召开亚非国家首脑会议,并一致同意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参加。这对于尚未恢复联合国应有的席位且被许多国家孤立的新中国来说无疑是个喜讯。  相似文献   

19.
今年4月18日,是第一次 "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召开 50周年的日子。50年过去了,世界发生了 巨大变化,但亚非会议所倡导的万隆精 神,仍然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对当今的 国际局势继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 用。当年,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 同其他国家代表团共同努力,密切合作, 为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做出了卓越贡 献。在万隆,周恩来以他那非凡的智慧、 卓越的才华、独特的个人魅力以及高超 的外交艺术,使新中国外交大放异彩,赢 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推崇和普遍赞誉。 值此万隆会议召开50周年之际,本刊发 表刘新生同志撰写的《周恩来魅力挥洒 万隆》一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革命第一次历史性转变的标志:八七会议只要是对中共党史稍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1927年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这是因为八七会议在党的历史上,不仅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而且是一次非常特殊的会议。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央召开的1200多次会议中,八七会议是唯一一次在历史转折的危机关头、在敌人的眼皮底下用短短一天的时间召开的,挽救党、挽救革命的重要会议。第一,环境险恶八七会议是在汪精卫集团"七一五"公开"分共"后22天、国共合作的大革命全面失败的时候召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