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警民话语冲突是警民关系的重要话题。警民关系不仅是警察与民众的双边关系,也与国家、社会、法律、文化等共同构成多边关系,这决定了警民话语冲突预防体系的建构具有系统性,它既要有宏观建构,又要有微观建构。从警方的视角来看,警民话语冲突预防体系的宏观建构主要包括建章立法、提升素养、宣传与沟通等背景预防体系的建构,微观建构主要包括执法态度、执法行为、执法话语等现场预防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警民话语冲突是指警察在执行警务活动过程中与当事民众之间因为某些原因而引发的话语攻击、谴责、训斥、对抗、辱骂、威胁等。引发警民话语冲突的原因往往是复合而非单一的,对这些复合原因条分缕析,可以梳理出如下几条:利益的争夺,权势的对抗,面子的威胁,文化的碰撞,执法的失范,他因的迁移。有的原因彼此相容,有的原因互相制衡。  相似文献   

3.
民警的执法语言失当,不仅影响工作有效开展,而且常常导致警民的话语冲突乃至肢体冲突,甚至是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由于警察执法权少受约束、执法者受传统官方话语体系的影响、法治观念滞后于法律执行、执法话语能力不足等原因,一些警察在执法中习惯说"生硬话"、"伤人话"、"冷漠话"、"外行话"。按照"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要求,应该努力促进传统执法话语体系向以法治、规范、人权、文明、沟通、服务为特征的现代执法话语体系转换。  相似文献   

4.
文化冲突理论:解决警民冲突的另一种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冲突是警民冲突的本质原因。表现为警察亚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冲突、文化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地域文化冲突。应重视文化因素在警民冲突中的内在影响,改变观念,勇于直面警民冲突。慎用警力。提升文化沟通能力。有效化解警民冲突。  相似文献   

5.
公安机关"三项建设"是公安部党委为推动公安工作长远发展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新决策,其中,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对于公安机关的"三项建设"具有全局性的意义,是"三项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管各级公安机关在推动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在当前形势下,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依然面临不少考验和诸多困境,必须对影响和谐警民关系...  相似文献   

6.
警民关系是公安机关在社会管理中要处理的最重要的一项公共关系,其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与社会的稳定。近年来警民冲突事件屡见报端,原因主要在于社会、政府、群众与公安队伍自身四个方面。从善治理论的视角分析,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有三路径选择,应提倡由公安机关主导的群众参与式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转型期警民冲突事件无论从表现形式、引发原因还是社会影响等各方面与一般群体性事件相比,都呈现出自己的特点。警民冲突虽然有深刻的时代背景,但更直接的原因是公安队伍自身建设的不足。因此,转型期化解警民冲突的关键之举,就是要树立宗旨意识,加强公安队伍自身素质建设,进一步规范警察职权,提高警察执法能力。  相似文献   

8.
涉警舆情态势分析:根源、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涉警舆情生成于中国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和互联网助力的微观背景,其最终态势取决于政治管控与技术力量的博弈结果。近年来的涉警舆情热点事件具有警察集群化发声开始影响舆论走向、舆情几度爆发促成长尾效应显现、舆情频繁反转令事件真相真伪难辨三大特点,反映出紧张的警民关系和微妙的警媒关系。涉警舆情的发展趋势是舆论格局不断被刷新并趋于开放,舆情结果被警方、民众和媒体三方力量博弈而左右,舆情核心依然是对事件真相的揭示与反思。相应的涉警舆情协同治理模式应为以涉警舆情事件为触发点,以警方、媒体和民众为治理主体,通过利益协调和资源配置形成良性互动关系,通过沟通调和和功能聚合确保目标走向和有效结果的立体化结构。  相似文献   

9.
组织冲突是组织运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在使用协商、谈判、合作等途径后,组织冲突的双方还陷入僵局时,就需要第三方的介入。第三方权威自身所具有的威慑力、中立性、公信力等特性使其介入组织冲突成为一种可能,而组织冲突自身发展的程度客观上也为第三方权威的介入提供了有利的契机;此外,调解和仲裁是第三方权威可以加以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冷战之后,第三方频繁介入国内武装冲突解决之中。第三方可以通过斡旋、调停、经济制裁、武器禁运和"建设和平"等方式改变冲突方自身的观念和行为,帮助其解决冲突。但是在国内武装冲突的解决中,第三方介入作为外部因素,也存在着局限,不应该夸大第三方介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和谐警民关系备受各方重视,研究形式和内容丰富多样,有必要进行整合性研究。和谐警民关系研究架构,即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研究的基本思想、基本策略与基本方法,可概括为"一个系统、两个基准点、三个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和谐是人类的普遍追求,而侦查的和谐也是如此。《和谐侦查——侦查的冲突与嬗变》一书指出:侦查和谐化具有必要性,这是人们"求和"观念的具体反映,也是侦查历史脉络的清晰表现。侦查和谐化也具有可能性,从侦查运行的规律中能够探知和谐的内在品质。侦查和谐化具有可行性,需要完善侦查的法律话语、警民关系和各项侦查措施等。  相似文献   

13.
三角形最稳定。化解社会矛盾,处置社会冲突,构建社会稳定,必须注重大治安格局的官、民、匪三角关系,必须研究其三角演义。大治安格局的官、民、匪三角冲突,主要触发于三种情形:一定的官防民、官扰民、官害民所形成的官民冲突;一定的斗争哲学、一网打尽、高压稳定所形成的官匪冲突;一定的嗜血成性、殃及无辜、杀身成“仁”所形成的民匪冲突。大治安格局的官、民、匪三角应对,亦可分为上、中、下三策:官、民、匪三方讲求科学;官、民、匪三方构建和谐;官、民、匪三方固守底线。  相似文献   

14.
在警民冲突不时发生的今天,从源头剖析其发生机理就越发显得不可或缺与紧迫.警民关系本身就是一个互动过程,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两大主体,警察与民众在整个警民关系的动态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只有警察与民众都做出一定的努力,警民关系的优化改善才能取得更具实效性的成果.因此,从警察与民众的角度全面、客观探求警民冲突发生的原因,应能为警民关系重塑,实现良性回归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交番是日本警察署设置在社区的值勤岗(点),它在预防打击犯罪、密切警民关系等方面均起着重大的作用。其职能主要是接受社区居民的报案求助、治安巡逻、预防犯罪的宣传工作和交通管理。其勤务运作方式则为三班工作制或四班工作制。  相似文献   

16.
在界定新时期警民关系之前,要先重点考察"警察"和"民众"两个主体的时代内涵。人们认识警察,不仅仅是对警察组织和人员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对警察角色、身份和形象的认识。警民关系中的"民",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民众,还包括网络上拥有虚拟身份的民众,以及由个体构成的社会。在此基础上,应分别从警民政治关系、警民社会关系、警民管理关系、警民服务关系、警民公共关系、警民监督关系、警民人际关系等角度进行分析梳理,由此概括新时期警民关系定义。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使政府公安部门处于社会不满和冲突的最前沿,面临巨大的压力。湖州市"警务广场"行动实现了警民零距离沟通,公众治安满意度大大提升。"警务广场"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警民互动平台,更为重要的是内蕴着警务理念、警务技术、治安治理方式和警务制度"四位一体"的复杂性创新,这种复杂性创新不仅适用于公安部门,而且对整个政府改革和创新都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若被继承人未立遗嘱或所立遗嘱未明确表明遗产只归作为继承人的夫或妻一方,夫或妻可否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不征得其配偶的同意而单独作出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对此,有两种相互冲突的观点,冲突的实质其实是法律规范的内部冲突,而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婚姻法》第17条关于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因继承而获得的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的规定不当。鉴于此,应在将来的《婚姻法》修订中明确夫妻一方婚内继承的财产作为夫妻一方个人财产。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美国警方破案越来越先进而犯罪率却日见增高。因此,美国警方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改善警民关系上。综合起来,美警民冲突的焦点主要有三个,种族岐视;例如,招新警察少数民族警察录取率  相似文献   

20.
对和谐警民关系进行评价,评价主体的正确选择,是评价体系有效性的前提条件。科学合理的警民关系评价主体体系的构建,应引入公安机关自身、社会公众、第三方专家研究机构的多元主体深度参与,整合多方价值取向,增加公众评价权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