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年来,新市镇党委、政府以"创经济强镇、建文化名镇"为抓手,加大对古镇保护与修复的力度,充分弘扬和传承民间民俗文化,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新市镇的文化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西沱位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是首批国家级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但由于对古镇的历史文化价值认识不足,加之不合理的开发建设,西沱古镇从整体景观到单体建筑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加强西沱古镇保护刻不容缓,近十年来,石柱县镇人大及人大代表一直呼吁加强西沱古镇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县人大常委会更是从多个方面推动西沱古镇的立法保护工作。经过多年酝酿和论证,《西沱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条例》终于破茧而出。  相似文献   

3.
正南浔古镇至今已有760多年历史,在"古镇保护与文化传承"实践中先后获得"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并成为国内被首个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镇。近年来,南浔区委区政府通过"家园复兴""人文复兴""产业复兴"等举措不断擦亮南浔古镇这张"金名片",在"古镇保护与文化传承"上成就了独特形态和示范性价值的"南浔样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其与当代因素的结合,各地方政府在传  相似文献   

4.
邓祖涛 《求索》2013,(5):241-243
历史文化名镇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历经朝代的更替.见证历史的变迁,反映独特的民风民俗,传承着文化的延续。是不可再生和不可代替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它又肩负着发展经济、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的重担,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和发展何去何从?如何做到既要保护历史文化名镇。也要把它们建设为适合现代生活的不断发展的城镇,焕发历史文化名镇新活力,是目前学术界和政府部门最具争议、最为关注的议题之一。笔者以汉水流域石牌镇为考察个案,尝试借用费孝通先生倡导的“文化自觉”理论来探讨石牌镇保护模式.以期石牌镇的保护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亦帆 《今日上海》2008,(10):22-23
古镇南翔,有着1500年的历史。先祖掘石、白鹤南翔的美丽传说孕育了古镇的悠久文化,“银南翔”的美誉展示了古镇往日的繁荣,而今天的南翔人正传承历史精神,全面推进南翔的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文化建设,使千年古镇呈现出崭新风貌。  相似文献   

6.
枫泾镇是拥有1500多年历史的吴越古镇,去年又被上海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全市唯一的特色镇。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是枫泾与众不同的最大财富。在城镇建设日益趋向同质化的情况下,枫泾要在特色镇建设方面独树一帜,就必须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这一最大财富,彰显枫泾以金山农民画为重点的画乡、以石库门黄酒为重点的酒乡,以历代状元名人为代表的名仕之乡,以及以千年古镇为重点的江南灵秀水乡的特征,提升特色镇对外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正【调研背景】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分支,古镇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是我们国家的文化名片,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丰厚的文化遗存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国家软实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南浔古镇以其资源的独特性和文化的丰厚度被誉为"江南六大古镇之首",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多年来,南浔区委、区政府高  相似文献   

8.
地处秦巴山区深处的重庆巫溪县宁厂古镇,拥有数千年制盐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然而,就是这样一座顶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金字招牌、镇内还有众多文保单位的千年古镇,如今却面临“人走镇荒”的尴尬:保护规划难落实,投入不足,建筑加速朽坏、倒塌,仿佛进入死亡倒计时。  相似文献   

9.
易先勇 《重庆行政》2015,15(2):62-63
“千年古镇,君子蔺市”.重庆市涪陵区蔺市镇位于三峡库区长江之滨,西距重庆60公里,东距涪陵20公里,是全国重点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特色旅游新干线试点镇;重庆市文明镇、重庆市卫生镇、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重庆市城乡统筹示范镇、三峡库区迁建保护传统风貌镇;连续14年被涪陵区委评为红旗乡镇.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蔺市镇党委政府带领带领全镇人民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创建全国文明镇为目标,以提升镇容镇貌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21,(9)
正推进南浔古镇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有利于保留大运河原始文化,打造省级大运河保护样板地,更是对全国、全省运河古镇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加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研究,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南浔古镇是江南运河文化钟灵毓秀的"人文荟萃地",保护大运河文化和江南古镇文化的根植性与多样性,促进南浔古镇历史文化保护与现代城市功能的有机融合,对全国、全省运河古镇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具有样板效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敏 《新重庆》2007,(3):31-31,47
重庆古镇旅游资源丰富.品位独特.2002年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镇达20个.之后还评定了十大历史文化名镇.其中有6个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相似文献   

12.
王凌 《政协天地》2012,(12):62-64,66
透堡镇地处福建省连江县东北部,与罗源县毗连,背靠“炉峰”,前临罗源湾,是一个历史悠久、文物丰富,风景秀丽的古镇。它既是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又是福建省定革命老区基点镇。现在申报“国家级生态乡镇”也已通过初选。“文化透堡”,“红色透堡”,“生态透堡”——被称为透堡“三绝”。  相似文献   

13.
抢救中国最后一个傣族古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娜允古镇,我国最后一个傣族古镇”,媒体以特大号标题极为醒目地向世人告示:“娜允古镇,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个傣族古镇,它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傣族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土司制度文化、旧石器文化、傣族历史文化、傣族民俗文化,有丰富的科学文化含量”。专家呼吁:“尽快抢救和保护,利用其旅游文化价值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把古镇的抢救和保护纳入孟连县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千方百计把中国现存的最后一个傣族古镇这一宝贵财富保护好。”思茅地委书记杨建甲对专家的建议专门批示;孟连县积极行动,特邀专家前来考察会商,目前…  相似文献   

14.
王冰 《群众》2023,(4):16-1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淮安是大运河文化带重要标志性城市之一。中办、国办印发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十余次提及淮安,将淮安定位为“千秋淮扬”文化高地。  相似文献   

15.
在发展和繁荣群众文化工作中,金山区十分重视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各街镇和金山工业区从实际出发,着力推进“一镇一品”文化建设,努力让广大群众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16.
彭敏群 《时代主人》2012,(11):10-12
古镇古村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中国文化的传承,是地域民俗的符号,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为深入了解全市古镇古村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情况,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发展,10月中下旬,抚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和专家、学者,深入全市各县(区)就古村落保护利用情况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7.
那是2007年的春天,福州“三坊七巷”修复工程全面启动,政协委员们欣喜万分,历时3年的关于《传承保护历史文化,修复三坊七巷的建议》提案办理落实了!  相似文献   

18.
《今日浙江》2006,(8):64-65
在闻名世界的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南部,有一个被誉为“千年古镇、百年商埠、佛教圣地”的古镇——佛堂镇。近年来,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异军突起,两个文明建设大步迈进,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文明观念深入人心。200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1亿元,工农业总产值达56亿元,实现处贸出口额4.4亿元。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达6.6亿元,财政税收创1.68亿元,城乡居民纯收入达6067元,三产比例为10.8;77.8;11.4。2003年被命名为省文明镇、2005年被授予国家文明村镇荣誉称号。古镇面貌巨变为建设好这座浙中古镇,近年来,佛堂镇围绕“产业新城、文化名镇、人居花…  相似文献   

19.
已经有700年历史的嘉定古镇,素以人文荟萃闻名,向有“教化嘉定”之美誉,正是有着这份文化的沉淀,1991年被命名为上海市四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相似文献   

20.
滕志朋  肖文欢 《前沿》2013,(1):186-189
福建土楼和围龙屋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是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杰出产物。中国传统生态文化把“人…‘环境”以及“人与环境”都理解为生态性的,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有机统一。土楼和围龙屋承受着旅游开发带给它的正面和负面双重影响,但不利于保护传承它的方面更严重。保护传承土楼围屋,就必须保护其整体的生态性。因此,应测定旅游容量,严格限制游客人数;加强监管,禁止和消除目标群体损害土楼和围屋生态的行为;加强对土楼围屋蕴含的生态文化精神的宣传和弘扬,以保护传承土楼和围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