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20年代初,我国许多热血青年怀着救国救民的抱负和对俄国十月革命的向往,纷纷赴俄勤工俭学。刘少奇就是其中的一位。1920年冬,他由长沙船山学校校长贺民范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后,到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俄语和革命理论,为到苏俄留学作准备。1921年5月,刘少奇与任弼时、罗亦农、萧劲光等登上一艘开往海参崴的邮轮,开始了他们的旅俄生涯。  相似文献   

2.
袁有为 《湘潮》2006,(12):33-36
花明楼是已故国家主席刘少奇的故里。王光美是刘少奇的夫人。1948年8月21日,王光美在西柏坡和刘少奇结婚。之后,她与刘少奇相濡以沫、风雨同舟,共同生活了近20年。2006年10月13日凌晨,王光美在北京与世长辞。在她身后,留下了一段浓得化不开的“花明楼情结”。  相似文献   

3.
刘少奇和宋庆龄在长达20年的共事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刘少奇非常敬重与关心宋庆龄同志,处处注意她的生活习惯,每次到她那里去都事先用电话联系.请她参加活动或会议,刘少奇也一定先嘱咐秘书和有关同志询问她的健康状况与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我在外交部做罗马尼亚语翻译,多次在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罗马尼亚客人或出访罗马尼亚时担任他们的翻译,目睹了他们的风采。下面,我根据自己的记忆和有关材料,谈谈为刘少奇做翻译的情况。威严和器宇轩昂的最初印象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刘少奇,是在1964年。这年3月2日下午,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到机场迎接以总理毛雷尔为首的罗马尼亚工人党代表团。我作为翻译随行。刘少奇头戴深色干部帽、身着毛皮领子呢大衣,领头走出候机室,后面紧跟着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和中央书记处书记彭真。刘少奇…  相似文献   

5.
李先念是一个木匠。刘少奇也是木匠出身,至少通晓木工活。1951年夏的一个傍晚,刘少奇看到中南海迎熏亭正在修缮,忍不住走过去干了起来。1959年4月,刘少奇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任主席。1983年6月,李先念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任主席。在20世纪60年代。刘少奇曾批评:财政部的报告是假平衡真赤字的报告。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末的东北,同南方革命根据地党的地下工作基础好的地方相比,党的干部特别是中高级领导骨干显得十分缺乏.因此,培养干部始终是中共满洲省委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中,培训干部成效最为显著的是刘少奇主持中共满洲省委工作时期.在刘少奇担任书记期间,中共满洲省委采取多渠道培训的方法,以解决党的干部缺乏的燃眉之急.首先,选送党团骨干.到中央干训班学习.1929年12月,刘少奇利用到上海汇报工作的机会,向中央特别提出了干部培训的事.回到满委后,刘少奇亲自清理组织名册,确定了20个候选人名单,调到省委考察后,陆续派到中央训练班学习革命理论和工作方法.任国桢、赵尚志、张于民、李维舟等人都先后到上海临时中央局举办的各种学习班学习过.  相似文献   

7.
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央档案馆合作编辑的<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以下简称"刘少奇文稿"),是又一部刘少奇文献集.一至四册编入了1949年7月至1952年12月,即从新中国筹建到成立初期3年半时间中刘少奇的文稿.首次公开发表的篇目占90%左右.  相似文献   

8.
张飞虹 《党的文献》2011,(1):107-113
在刘少奇思想生平研究中,刘少奇外交活动与思想研究相对薄弱。1988年以前这方面研究基本空白;近20年来研究有了一定进展,一批档案相继公布或解密,若干当事人回忆录、外交史著作陆续问世,论文选题的深度与广度有所提高,突出反映了刘少奇在党际外交和贯彻执行新中国外交方针方面所作的贡献。一、刘少奇外交活动与思想的基本脉络从1949年6月至1966年8月,刘少奇的外交活动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主管党的对外工作。与之相关的重大外交活动有:1949年、1952年、1956年、1960年四次出访苏联;会见各国政党领导人和宾客280多人次,由此形成的谈话记录、内部报告、文稿和批示仅中联部保存的就有3000多件。这些文  相似文献   

9.
《湘潮》2016,(2)
正在宁乡花明楼炭子冲刘少奇故居里,观众都被挂在刘少奇父母卧室的一张刘少奇母亲的画像深深吸引。画像上的妇女端庄大方,眉眼炯炯有神,似乎又透着隐隐的担心。其实,这张画像的背后还有着一段特别的故事呢!刘少奇到的母亲鲁氏和父亲刘寿生一共育有6个子女,刘少奇是家中最小的一个,母亲鲁氏十分疼爱这个聪明伶俐的满崽,凡事都向着刘少奇。1919年春,刘少奇到长沙私立育才中学毕业班插班学习。就在刘少奇潜心于个人学业,专注于国家命  相似文献   

10.
李桂芳 《党史文苑》2012,(11):22-27
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生涯,锻造了刘少奇吃苦耐劳的品格。他生活淡泊,除了基本的生活要求外,别无他求。"讲党性、求奉献、淡物欲、轻享受",是刘少奇品行的真实写照。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担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在人民中享有崇高威望。但他功高不骄,位尊不傲,权重不乱,为国为民,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他谦虚谨慎,廉洁奉公,不徇私情,堪为世人学习的典范。*刘少奇常穿的一件羊毛衣这是刘少奇在1952年到1968年间常穿的一件蓝灰两色羊毛衣。衣长57厘米,肩宽44.5厘米,重350克。整件衣穿得破旧了,衣的里外两面共有20多个小洞,袖口  相似文献   

11.
正一1958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的刘少奇,在夫人王光美的陪同下来到了南京。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刘少奇第一次到南京。尽管行程紧张,刘少奇和王光美夫妇还是专程来到雨花台烈士陵园凭吊先烈,这里长眠着刘少奇的革命伴侣何宝珍烈士。在烈士纪念碑前,刘少奇深切哀悼这位永铭在心的女性,他深情地对王光美和其他陪同人员说:"几十年来,无数的革命先烈牺牲在这里,何宝珍同志便是其中的一位。"他这样评价她:"英勇坚决,为女党员之杰出者。"何宝珍,又名葆贞、葆真,1902年5  相似文献   

12.
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刘少奇历来重视报刊的舆论宣传作用,对报刊总有一种难以释怀的情结。从1939年到1942年,刘少奇在华中工作的短短4年  相似文献   

13.
《新长征》2014,(1):35
1942年春夏,刘少奇到山东指导工作。有一次住在东海县夏庄村时,因为房子小、部队多,刘少奇就住在了老百姓的一间屋子里。那屋子右边有个厕所,靠窗口有座石磨。房东经常在半夜三更起来推磨,吵得刘少奇睡不好觉。当身边工作人员为此想要建议房东改换推磨时间时,刘少奇摆摆手坚决不同意,且幽默地说:"你们不让老百姓吃饭还行吗?"刘少奇总是这样首先想到群众的  相似文献   

14.
郑林华 《湘潮》2018,(1):22-25
正在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中,最重要的几位领袖无疑是"毛周刘朱"(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他们4个人之间的关系对党的历史走向具有重要影响。如果说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与朱德关系最亲密,"文革"时期毛泽东与周恩来关系最紧密,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从抗战后期的1943年到"文革"前,毛泽东与刘少奇的关系是党内最重要的一对同志关系,在这20多年间刘少奇一直是  相似文献   

15.
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是刘少奇党建思想中极具特色和时代价值的重要内容,历来是学界研究的重中之重。梳理近20年来国内学者对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研究的成果,深入挖掘与阐发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对在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刘少奇同志的一部重要著作,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2011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刘少奇同志纪念馆时指出,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科书,应该好好学习、研究和宣传。重读这部著作,对我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信仰信念、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万美艳 《湘潮》2023,(12):40-41
<正>文物源起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珍藏有一幅特殊的题词,长45.5厘米,宽34.9厘米,写有“救助贫困母亲,幸福千家万户”字样,是1996年11月14日王光美为“幸福工程”四川组委会所题。2022年1月,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工作人员从北京征集到了这幅题词。20世纪90年代,全国几千万贫困人口中,有1500万贫困母亲。她们生活得极其艰难,缺乏收入来源、文化素质低、健康状况差。1995年春天,一个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等发起的旨在帮助贫困母亲治穷、  相似文献   

18.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刘少奇一贯的工作作风,这里记述的是刘少奇在四川从事调查研究的几个小故事。1958年3月,刘少奇到成都出席中央工作会议。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开展技术革新是成都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为了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刘少奇刚到成都郊区的金牛招待所住下,就急急忙忙要到农村去看一看。于是,在四川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杨万选的陪同下,刘少奇轻车简从,前往郫县国营农场作实地考察。郫县国营农场建有一个拖拉机站,总投资额为引万兀,其人13台混合w拖拉机、人当时算是、个规模较大的拖拉机站一刘少奇在拖拉机站一边察看,一边询问…  相似文献   

19.
正刘少奇的母亲鲁氏和父亲刘寿生一共育有6个子女,刘少奇是家中最小的一个,母亲鲁氏十分疼爱这个聪明伶俐的孩子。1919年春,刘少奇到长沙私立育才中学毕业班插班学习。就在刘少奇潜心于个人学业,专注于国家命运之时,母亲鲁氏爱子心切,自作主张给刘少奇订下了  相似文献   

20.
少华 《党史文苑》2015,(7):21-29
<正>刘少奇向中央推荐粟裕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粟裕一生之中,有幸遇到了朱德、陈毅、毛泽东和刘少奇4位伯乐。刘少奇与粟裕相识于1940年11月7日。这天,时任中原局书记刘少奇,与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黄克诚来到海安。陈毅、粟裕率苏北党政军机关干部聚集到海安中坝串场河码头迎接。粟裕没有见过刘少奇,这是第一次。他静静地打量着这位面容清癯、略显严肃的中央首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