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税收犯罪刑事政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更有效地预防与控制税收犯罪,税收犯罪刑事政策的重要作用应为人们重视起来。在税收犯 罪立法的应对上,刑事政策的主流呈现出税收犯罪法网不断扩张的趋势,即犯罪化、刑罚趋重化; 税收犯罪刑事政策在刑事司法领域比在刑事立法领域作为的空间更为广阔。对税收犯罪刑事政 策的静态体系和动态体系进行科学地探索,将更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税收犯罪。  相似文献   

2.
徐岱  刘佩 《北方法学》2010,4(5):87-93
犯罪分层是纵向的犯罪分类,一般分为轻罪、重罪。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贯穿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刑事执法全过程的根本性、全局性和总括性的刑事政策。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求犯罪分层理论的立法明确化,并要求在立法时采取以刑罚为基础的形式标准和抽象的思考方式。但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实现犯罪分层理论的立法明确化,存在着刑法典罪刑不相应、研究不充分等立法障碍。所以,犯罪分层的立法明确化对于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具有重大的意义,但犯罪分层的立法实现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刑罚权与行刑权的运行机制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的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以发挥刑罚惩罚和预防犯罪的作用为目的,故犯罪与刑罚为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之“体”,而刑事立法和司法则为犯罪与刑罚之“用”,是为运用刑罚治理犯罪服务的。行刑是刑罚实现的基本实践过程,行刑权是刑罚权一项独立的基本权能,是现实的刑罚权。建立专门统一的刑事执行立法、司法体系,是科学地行使刑罚权,充分发挥刑罚的作用,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犯罪化包括刑事立法上的犯罪化和刑事司法上的犯罪化。立法上的犯罪化是解决前实定法上的实质犯罪的犯罪化问题,司法上的犯罪化是实现实定法上的形式犯罪的犯罪化问题。立法上的犯罪化基准其根据是行为具有应受刑罚处罚程度的社会危害性,其原则是刑法的谦抑原则和合理性原则;司法上的犯罪化基准其根据是刑事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其原则是刑法的谦抑原则和合法性原则。  相似文献   

5.
我国反腐败刑事立法之犯罪化与轻刑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雷 《犯罪研究》2008,(5):19-28
在国际刑事法律公约的订立和各国刑事立法过程中,犯罪化和非犯罪化一直是刑事政策和刑事立法的基本问题。腐败行为犯罪化的意义还在于,随着国际和国内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对公职人员的廉洁性、廉政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廉洁和不廉政行为范围更加扩大,那些原来属于职业道德规范规制的对象,随着人们对这些腐败行为的犯罪化的立法要求和呼声的高涨,这些行为便有可能上升为刑事法律规制的对象。而轻刑化是指对于犯罪的处罚倾向于用较轻的刑罚取代较重刑罚处罚的刑:事政策措施,它表现为用较轻的刑种(如监禁或有期徒刑)取代较重的刑种(如死刑或无期徒刑),或者在同一刑种中用较轻的处罚(如3年以下轻的刑期)取代较重的处罚(如10年以上重的刑期),甚至包括本应用剥夺自由的刑罚取而代之用剥夺财产刑(如没收财产或罚金)和资格刑(如剥夺政治权利)的刑罚措施惩治腐败犯罪。在国际上,轻刑化作为国际刑事立法和司法的趋势,正日益引起各国的重视。从表面上看,犯罪化和轻刑化是两种的对立的刑事政策,但实际上,这两者是可以兼容并蓄的。因此,对腐败犯罪行为的犯罪化与对该行为在处罚上的轻刑化并不矛盾,两者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可以达到高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犯罪化"与"非犯罪化"是刑事政策特别是刑事立法政策确定刑罚干预范围大小、划定犯罪圈过程的一体两面。只不过两者分别体现了不同的刑事政策方向:犯罪化代表扩张刑法干预范围的扩张主义刑事政策方向,非犯罪化代表收缩刑法干预范围的缩减主义刑事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7.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的发展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立法采取分散式模式,注重对未成年人利益的保护,强调刑罚的宽严结合,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从宽处罚、刑罚和非刑罚处置措施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发展,但也存在立法简单、分散和严厉有余而宽和不足的缺憾。我国应当在刑法典中设立有关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专章,明确并适当调整未成年人相对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范围,降低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惩罚力度。  相似文献   

8.
董金玲 《法制与社会》2010,(34):172-173
纵观我国现行刑事立法,对环境犯罪均要求以造成严重实害结果为构成要件。然而从环境犯罪的特点而言,行为人只要着手实施其行为,就会对坏境产生现实或潜在的危害,而此危害通常具有不可逆转性和潜在严重性的特点。本文旨在通过比较国内外不同环境犯罪的立法,探讨在环境犯罪中对危险犯进行刑罚处罚的必要性,并提出增设处罚环境犯罪危险犯条款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土地犯罪与刑罚的立法现状姜爱林土地犯罪与刑罚既是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亟待开发研究的土地科学与刑事法律科学相互交叉的新兴的学术领域。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增设了土地犯罪条款,拟定了对土地违法行为实行刑罚制度。这是我国社...  相似文献   

10.
八国网络犯罪立法简析及对我国立法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惩治计算机网络犯罪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简析了世界上八个国家有关网络犯罪的主要立法,对其在立法模式、罪名设置、保护范围、刑罚配置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总结。研究和借鉴这些特点将有助于完善我国计算机网络犯罪的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11.
樊文 《法学研究》2011,(3):112-137
1979年以来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忽视或遗忘了刑法的特征与内在价值,高估了刑法影响人的行为的可能性,刑法一直保持着在功能化方向上的惯性,刑罚结构和刑罚适用面临着重刑主义的突出问题。我国的犯罪控制存在着惩罚主义的结构特征,然而惩罚主义的意愿和努力,并没能有效遏制犯罪规模和犯罪的总体严重程度迅猛发展的势头。在刑事政策和刑罚体系的主导思想没有做出重大调整前,刑罚轻缓化的改革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2.
惩治计算机网络犯罪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简析了世界上八个国家有关网络犯罪的主要立法,对其在立法模式、罪名设置、保护范围、刑罚配置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总结.研究和借鉴这些特点将有助于完善我国计算机网络犯罪的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13.
当下我国"厉而不严"的刑事政策模式过于注重提高刑度在腐败犯罪治理中的作用,但却疏于以严密法网堵截腐败犯罪的发生,以至于出现了惩罚几率下降与防卫重心偏离等政策乱象。腐败犯罪的严重危害及犯罪利益对犯罪人的极大诱惑,决定一国治理腐败犯罪必须采取零容忍刑事政策,"严而不厉"就是实现这一刑事政策的立法选择,这不仅需要扩大具体个罪的犯罪圈,以严密刑事法网,而且还需要调整腐败犯罪的刑罚结构,降低刑罚的惩罚强度。  相似文献   

14.
随着金融犯罪的猖獗,严惩金融犯罪的呼声高涨,体现在刑事立法上便是对金融犯罪大量配置重刑。但重刑配置没能达到我们预期的预防效果,反而使得刑法对金融犯罪的调控显得更加力不从心,故我们不得不转而对现行刑罚体系进行反思和改进,增设与充实资格刑。  相似文献   

15.
犯罪主体是实施了犯罪行为的人,是惩罚的对象,无论刑事立法.刑事司法还是刑罚的执行.无不围绕犯罪主体进行。因此,认真学习和研究犯罪主体对于刑法价值的实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就目前我国刑法理论中关于犯罪主体的几个问题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6.
陈珊珊 《法学》2012,(2):141-147
因各种交通犯罪所带来的犯罪恐慌与风险的不可预期性,重刑化的刑事政策在我国目前的刑事立法与司法中已有所体现。尤其是我国交通犯罪的刑罚体系不仅存在着内在的矛盾,而且在量刑上似显宽严失衡。从犯罪学与刑事政策的角度而言,轻刑化的量刑体系仍是我国交通犯罪刑罚改革的必由之路。通过改革刑罚结构与量刑的权重因素、严格刑事证明标准、恪守刑法谦抑原则方能有效地在犯罪治理与刑罚公平间保持平衡。  相似文献   

17.
苟波 《中国律师》2008,(10):63-65
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和全球一体化,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入,合同诈骗犯罪呈普遍性趋势,危害极其严重。当前形势下合同诈欺行为犯罪化处理范围已明显过窄。无论是在刑罚的肯定性、均衡性还是及时性上都存在尖锐问题。尤其在《物权法》实施后,合同诈骗犯罪及其他专门诈骗犯罪刑事立法滞后的问题,已浮出水面。进行刑事调整.采取相应的刑事对策已十分紧迫和必要。  相似文献   

18.
张伟 《当代法学》2015,(2):22-33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而危害后果不确定,极易引起普遍的焦虑与不安。通过对海峡两岸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刑事立法比较,以台湾地区相关刑事立法为参照,在反思大陆现行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立法的基础上,主张大陆食品安全犯罪在立法模式上应由"单轨制"转向"双轨制";在刑事立法政策上,应由"厉而不严"转向"罪密刑缓";在严密法网方面,不应寄希望于通过"兜底性条款"来填补法网漏洞;在罪名体系构建方面,应当注意现行刑法内相关犯罪间的关联性(竞合或牵连关系),避免立法过剩;在调整刑罚结构方面,应取消死刑配置、为罚金刑设定相对明确的数额界限,保留罚金刑选择适用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环境犯罪刑事抗制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犯罪刑事抗制论柳文彬所谓环境犯罪刑事抗制,简言之,就是指惩治环境犯罪的各种刑罚措施和各种非刑罚措施的总称。根据是否属于刑罚措施为标准,可以把环境犯罪刑事抗制分为普通抗制与特殊抗制,我们把惩治环境犯罪的各种刑罚措施称为普通抗制,而把惩治环境犯罪的各...  相似文献   

20.
以色列近年来应对网络犯罪的司法实践表明,对于与传统犯罪同质的网络犯罪行为,网络犯罪更不容易被发现和追诉,为威慑之目的,应对其科处更严厉的惩罚。基于网络犯罪及恐怖主义犯罪的特点,增强刑罚的严苛性和刑事程序的严厉性具有一定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建议对恐怖主义网络犯罪进行专门立法,以提高公众对行为反规范、反伦理性的认知和威慑效果,对网络恐怖主义犯罪的帮助者实施威慑辅以奖励等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