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中部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又一个重要战略举措。在分析“中部崛起”区域战略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选择,阐明“中部崛起”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战略联系和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2.
《党员干部之友》2006,(12):6-11
不久前在南宁举行的“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和在北京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不仅受到国内的广泛关注,在国际上也相当引人注目。在盛赞中国外交盛会深远意义的同时,各国媒体不约而同地使用了同一称谓:“Chinesesoftpower”——“中国的软实力”。一个国家的崛起,从根本上说,在于其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综合实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影响力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一国之和平崛起,在强化“硬实力”的同时,不断提升“软实力”,无疑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战略选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新型国家、构建和谐社会都需要我们重新审视“软实力”的构建。这样的构建,对内,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诉求,重拾日渐迷失的传统价值;于外,可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明古国风范,彰显文化价值追求上的求同存异。  相似文献   

3.
韩斌 《学习论坛》2005,21(10):57-60
中原崛起与以人为本密切关联。实现中原崛起,离不开以人为本;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实现中原崛起。要达到这两个方面的统一,既要在思想观念上真正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切方针政策从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出发,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更要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处理好当前事关中原崛起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建立健全社会矛盾处理机制和行之有效的稳定机制,重视工人、农民以及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问题,把他们的经济权利、政治权利、文化权利、社会权利协调起来。在中原崛起中坚持以人为本,要注意纠正实际工作中的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4.
陈奇伟  胡祥福 《求实》2004,(12):74-76
现代经济的崛起 ,离不开良好的法治环境。孟建柱书记说过 ,“法制环境是第一经济环境。”治理和优化法治环境 ,提高我省法治环境的层次和品牌 ,是实现江西经济崛起的常抓不懈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5.
有些人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有误解,主要原因是对"和平崛起"的涵义缺乏理解.中国的"和平崛起"包括综合国力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防力量的适度发展、祖国统一的实现及外交上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等几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多年来,河南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谱写了中原崛起的壮丽篇章。谋跨越求崛起,建小康富人民,兴河南强中原,既是一亿河南人民的“中原梦”,也是一亿中原儿女实现“中国梦”的具体目标。中原地区在中国最具有代表件和典型性。河南这样一个地方通过加快发展迅速崛起,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维为先生撰写的《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是一本给读者带来震撼、带来思考。进而收获新知的一本好书。他把中国崛起认为是一种政治话语的崛起,是一种政治标准体系的崛起,对我们树立中国政治制度的信心很有益处:信心之一来自于中国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信心之二来自于中国崛起的政治制度支撑,信心之三来自于与印度的比较,信心之四来自于与东欧的比较,信心之五来自于与东亚的比较。  相似文献   

8.
纵观当今世界,中国和印度两国的崛起可谓极其引人注目。但是国际社会对中印崛起的态度却有着极大的不同:中国崛起屡屡遭受"敌视",而印度崛起则显得"民心所向"。世界究竟为何只谈"中国威胁"却不提"印度威胁"呢?中印整体情况对比从经济上看,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都在不断提高,但无论是印度还是西方国家都承认,  相似文献   

9.
3月3日,省委书记卢展工在河南进京务工人员座谈会上,用“普普通通的河南人,踏踏实实的河南人,不畏艰难的河南人,侠肝义胆的河南人”这四句话为河南人作了准确定位,以“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的“三平”精神对新时期河南人的精神风貌进行了高度概括,并强调中原崛起需要“三平”精神。  相似文献   

10.
李长久 《新视野》2004,(4):71-73
我们不再讳言“中国的崛起”,但是,当我们探讨中国的崛起之路时,有必要回顾历史上几个大国的兴衰之路,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本文通过对英国、德国、日本等大国兴衰的分析,认为:一个大国的崛起主要基于国内条件和政策,而崛起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1.
“文明冲突论”以文化和文明为出发点,通过文化和文明差异分析国际冲突和战争,突出了文化、文明因素在国际局势中的作用。中国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崛起,世界的状况不言而喻会对中国崛起的成败产生影响。体会理解亨氏理论,对于中国谋求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漫谈提升国家“软实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鸿玺 《学习月刊》2009,(17):20-21
大力提升中国“软实力”是中国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中国的“软实力”即要增强中国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形象已具备良好基础和积淀。开展公共外交和文化外交是提升中国“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杨景明 《探索》2004,3(4):8-10
20世纪80年代 ,世界进入了一个不同于“战争与革命”的新的历史时期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基本特征。邓小平的“和平发展观”就是在时代发展、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形成的。在邓小平“和平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 ,中国开始了以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为主要特征的渐进式转型历程。转型的稳健性、和平性造就了一个东方大国的日益崛起 ,这是一条世界近代史上大国崛起所从未走过的全新战略道路。本文主要从苏联兴衰的历史轨迹和中苏两国社会主义崛起道路的比较研究 ,分析邓小平“和平发展观”的理论精髓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和平崛起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徐腾 《唯实》2010,(12):27-32
“中国模式”是近年来研究中国问题的外国学者提出的认知中国发展的新概念。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这一概念的理解立场不同,角度不一,观点各异。从科学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世界历史的视角,从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和外交诸层面,来解读中国的当代巨变,应当认为,“中国模式”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创新模式,是全球化背景下后发国家现代化模式,也是发展中大国和平崛起模式。  相似文献   

15.
亚洲或东亚的崛起和中国的崛起,是世界历史的必然趋势,"和平崛起"是当代内部和外部历史条件下铸就的国际现象和历史趋势,中国是最大的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在东亚经济和平崛起及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大国崛起”是一个综合实力的积蓄过程,更是一个文化心理的准备过程。这不仅需要硬件条件,更需要战略思维和政治智慧。从国际经验和历史文化来讲,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即真正实现政治治理和社会管理的现代性。现代性的内涵是什么?关键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20,(1):F0002-F0002
2017年2月26日,井冈山在全国率先宣布脱贫,成为我国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市。“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在脱贫“摘帽”后,井冈山市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崛起”发展战略,正在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奔向高质量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8.
章严 《实事求是》2007,195(2):22-24
"和平崛起"与"和谐世界",是中国近期提出的外交新理念."和平崛起"是对以和平的方式,通过不断增强自身的相对实力,从而成为世界强国这一动态发展过程的理论阐述."和谐世界"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外交战略目标. "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表明"和平崛起"的中国是维护世界繁荣与稳定的重要力量,展现了中国勇于承担世界责任的大国形象,这必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宋效峰 《求实》2005,101(8):76-79
中国和平崛起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它是中国综合国力全面提升的过程。其中,软权力既是推动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和平崛起的重要指数。它是硬权力的重要补充,具有硬权力所不能及的特殊作用。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要实现和平崛起离不开对软权力的培育和运用。  相似文献   

20.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公民道德素质的现代化。卢展工书记提出的“三平”精神对人生动力、职业追求和社会理想的深刻揭示,不仅提出了现代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而且明确了实现中原崛起、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向。弘扬“三平”精神,不断提升公民个体的道德素质,贵在深刻领会,更重在踏实践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