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合理使用还是侵犯版权?——Google图书馆计划的判例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建雄 《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2007,(4)
2004年底,goolge宣布推出庞大的图书数字化计划——图书馆计划。该计划如能顺利实施,将会极大地改变人们阅读图书、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式,进而使整个社会获益匪浅。然而该计划对尚处版权保护期内作品的扫描和展示却颇受版权人质疑,计划推出不久便诉讼缠身。本文从判例法角度,结合近年来出现的两个类似判例,对图书馆计划涉及合理使用的几个法律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著作权法中有关图书馆“合理使用”条款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明 《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2006,(1)
合理使用制度中,图书馆作为公众利益的代言人,有其特殊地位。这一特殊地位始于合理使用制度之确立,尽管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具体规定各不相同,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其内涵也得到进一步丰富。我国的合理使用制度尚嫌粗糙,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4.
面向数字图书馆的合理使用制度改进研究-以美国版权法及其变革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益性数字图书馆的建立是为了使社会公众能快速、方便地接触和利用信息资源。但是,现行著作权制度尤其是合理使用制度对于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诸多障碍.阻碍了数字图书馆功能的体现与发挥。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和再设计。以我国《著作权法》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为起点.重新审视数字图书馆面临的合理使用制度约束。在介绍美国版权法中图书馆的例外规定及相应的专家修改建议的基础上.探讨了它们对我国合理使用制度改进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崛起,传统电视行业逐渐开始向线上传输方向发展。在我国,网络电视盒子的推广,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在为人们提供了多元化收听收看渠道的同时,也深化了版权保护问题的重要性。我国《著作权法》虽然对版权侵权行为作出了规定,但网络服务提供商的版权责任难以界定,其商业运作模式究竟属于正当的内容传播还是侵权行为没有明确,本文通过对美国一系列互联网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展开研究,试图探索传输与侵权之间的界限,并提出一系列实践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时代,著作权授权使用制度正在逐渐成为著作权利用的主要形式,权利人能够利用授权使用合同规避著作权法中合理使用的适用,这意味着传统著作权法建立起的利益平衡机制被打破。但授权使用制度在网络时代能够实现诸多传统著作权法无法实现的保护功能,而且促生了新的著作权交易模式。因此,应该肯定网络授权使用的合理性,同时重新建构与之相配的合理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馆际互借和文献提供中的版权问题——美国的立法和司法判例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建雄 《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2006,(3)
文献提供和馆际互借是图书馆向读者提供的两种常规服务项目。在服务中图书馆常常会应读者或者其他图书馆的请求代为复制和传递本馆所藏文献资料,如该资料尚在版权保护期内,则该复制和传递行为将不可避免地会触及版权问题。本文从制定法和判例法两个方面对美国版权法和法院判决例中涉及图书馆合理使用和免责的法律规定及司法判例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目前搜索引擎服务商普遍提供一种称为"网页快照"的服务,该服务是网络服务商在服务器硬盘中有选择地保存他人的网页以供用户使用.而在网页快照服务中容易产生对著作权人的复制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等专有权利的侵犯,这也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与著作权之间必然会产生矛盾的体现.主要结合美国的司法实践,对网页快照中的著作权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10.
网络版权的保护和合理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制与社会》2006,(22)
网络环境有着不同于现实环境的许多特征,但这些特征并没有改变作品创作的社会属性,即在网络环境下,作品仍然是作者的精神劳动和己有社会精神财富的有机结合;仍然存在着版权人和社会公众之间的版权财产利益冲突。因此,围绕着作品创作而形成的版权财产利益仍然应该在作者和社会公众之间进行公平、合理的分配。 相似文献
11.
12.
是保护版权,还是违反宪法?——黑客网站挑战美国版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当美国唱片业、网络界为此起彼伏的在线音乐版权争得不亦乐乎时,好莱坞同样因网络与盗版问题大伤脑筋。其业内人士称,网络的发展,电影传播的“Napster化”正把电影业引向灾难。 相似文献
13.
梁志文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2,15(3):34-45
普遍认为,为适应作品使用的复杂情形,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时应规定合理使用的一般条款。但是,合理使用一般条款的法律适用存在不可预测等局限性。提供详尽的例外清单不仅是大陆法系著作权法传统的延续,也是克服一般条款局限性的内在需要。不同类型的例外清单得到了不同公共政策的支持。依据明确得以承认的公共政策,我国法院不仅对《著作权法》第22条予以扩张或限缩解释,还确认了信息获取、竞争自由、技术发展和促进创作等合理使用的新类型。类型化的研究既为相关立法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司法适用提供了可预期的解释工具。《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案应将这些新类型法定化。 相似文献
14.
15.
著作权(或版权)是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关于著作权法或版权法为何要保护作者的这一权利的问题,学理上有不同的观点,其中以“激励说”最为引人注目。就目前世界各国著作权法的具体规定来看,“激励说”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依据这一学说,国家制定著作权法(或版权法)赋予作者对其独创作品在一定期限内享有垄断性或排他性的权利,其宗旨是促进本国的科技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也就是说,国家以法律保护作为手段,以期达到发展和繁荣本国文化事业之目的。因此,如何平衡作者的利益与社会的利益之间的矛盾,也就成了著作权法所无法回避的问题。毫无疑问,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经过了艰苦的思维,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甚至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如果其所创作的作品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则作者的创造性劳动就难以得到回报,作者也就缺乏创作动力。由此看来,对作品加以保护是必要的。然而,作者的所谓“独创”是在前人留下的基础上进行的,那种不依赖前人所积累的知识而进行的抽象的创作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为了社会的利益,为了鼓励更多的作品的创作,并降低创作成本,从而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和传播,各国著作权法在对作者的著作权施加时间上的限制的同时又规定了对作品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6.
张离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3,5(2):114-119
网络造成公众与著作权人之间新的利益冲突,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成为网络环境下的利益平衡砝码。网络环境下,公众对著作权的合理使用范围应有所扩张,表现为公众对网上版权作品应有更大的合理复制权,但公众对版权作品在网上的合理传播权则应当相对缩小。通过对法定许可制度的批判,认为网络环境下应谨慎设置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 相似文献
17.
18.
著作权默示不许可使用,是指在著作权授权许可使用的过程中,被许可人并未获得著作权人的明确授权,而是通过著作权人的行为推定该授权成立的著作权许可方式。通过对美国和中国在著作权默示许可使用方面的立法实践的考察可以发现在近十年的著作权立法发展中中美两国都出现了对 相似文献
19.
著作权默不许可使用,是指在著作权授权许可使用的过程中,被许可人并未获得著作权人的明确授权,而是通过著作权人的行为推定该授权成立的著作权许可方式。通过对美国和中国在著作权默示许可使用方面的立法实践的考察可以发现:在近十年的著作权立法发展中,中美两国都出现了对著 相似文献
20.
技术的变化和发展对作品的传播和利用有很大冲击,这要求法律对著作权人与使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加以调整以便在新的情况下达到利益平衡。技术保护措施虽然适应了网络时代保护版权的需要,但涉及知识产权法体系中的利益平衡,技术措施的法律保护也必须保留合理使用的空间。对于中国现行的技术措施保护立法中对合理使用制度立法的缺漏,应予以相应完善:只禁止商业性的规避“使用控制”类技术措施的行为;增加直接规避行为的例外条款;为辅助规避行为的禁止设定合理使用的例外;建立例外的逐步审查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