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与劳动力就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即赶超战略不利于劳动力就业,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有利于劳动力就业;紧接着指出了中国现实中的悖论,即中国的赶超战略实现了充分就业,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却导致了大量失业,并分别对其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就中国未来如何保持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互动发展,提出了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2.
统筹规划,妥善解决城乡就业问题。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确定的我国今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认为,就业压力问题的成因主要是:城乡剩余劳动力和新增劳动力增多。实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等量投资可提供的就业岗位相对减少,社会就业需求与就业岗位的矛盾比较突出。缓解我国今后劳动就业压力,需要摆脱传统就业观念和就业思路的束缚:一是要把非国有经济单位作为增加就业的主渠道;二是在加大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力度的同时,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应着重于人力资本投资和劳动的立法与监督;三是要优化社会就业心态,走出就业心理误区。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情分析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发展现阶段面临着四个挑战:一是失业的巨大压力和创造就业的重负。中国劳动力人口占世界总量的26%,决定了中国将面临持久的就业压力;同时,中国劳动生产率低下,低劳动生产率就业比重过高,持续的经济转型还将进一步  相似文献   

4.
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必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这一论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在12.7亿大陆人口中,有7.1亿劳动力,占总人口的56%。未来五至十年,我国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首先是劳动力供给增长过快,需求相对不足,总量矛盾将日趋尖锐。“十五”期间,我国劳动力净供给量将达到2亿,而这一时期的劳动需求量,如果按经济增长7…  相似文献   

5.
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所带来的就业压力大和就业机会少,是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社会的一个大问题。四十年来,一方面经济建设的大起大落,大大减弱了社会生产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另一方面对人口增长的失去控制,劳动适龄人口增长过快,使社会劳动力的总供给相对过剩。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业劳动力虽然成功地实现了 1亿多人的转移 ,大大缓解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压力 ,但随着WTO的来临和产业结构的根本调整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形势不容乐观 ,在未来的十年中 ,我们仍面临着约 2亿农业劳动力就业的巨大压力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仍面临着许多的障碍 ,这些障碍阻碍了农业劳动力的有序流动 ,也在阻挡着中国经济前进的步伐。本文仅就未来十年内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障碍作一探讨。一、政策体制因素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我国按照“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 ,通过工农业产品之间的价格“剪刀差”这…  相似文献   

7.
目前,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发布了《2009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想到毕业就忧心忡忡”的比例高达52%,而“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感到乐观”的人群却不足9%。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感受平均得分为19.12,远高于中位数15,这表明大学生的心理、生理以及行为指标等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了就业压力的影响。值得关注的是,并不是学历越高就业压力越小,相反,硕士生的就业压力明显高于专科生、本科生和博士生,硕士生压力感居首位。  相似文献   

8.
就业是民生之本。 2 0 0 1年 ,全球就业论坛提出 ,“工作是人们生活的核心 ,是人们生存、融入社会、实现自我和为后代带来希望的手段。因此工作是社会和政治稳定的关键。”市场经济国家普遍把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并列为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 1 995年举行的社会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更是提出 :“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各国经济和社会政策的基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一方面拥有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我国长期实行“低工资、高就业”的政策 ,以牺牲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9.
实证分析显示,经济的持续增长并未带来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相应提升。从需求角度看,经济增长与大学生就业质量波动不一致主要由我国现在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增长模式和体制性因素决定的,体现在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第三产业比重低,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劳动力市场分割等。因此,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创造更高质量的就业机会,不断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减少劳动力市场分割,减少非正规就业,缩小地区、城乡差距,扩大就业空间,为大学生营造更好的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10.
管理经纬     
“十五"期间经济仍具快速增长潜力 “十五”期间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速度可达7%至8.1%;而在2010年至2020年问,这一速度将降至5.5%至6.6%之间。 这意味着2000年至2020年将是我国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非常关键时期。如何实现此期问的高速增长,并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顺利推动各项改革,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经济增长速度目标的确定既决定于需要,也决定于可能。面对劳动力增长及国有企业改革所带来的巨大就业压力,“十五”时期经济增长必须有一个较高的速度。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的研究表明,“十五”时期,中国经济也可以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由于未来三至五年里经济增长有可能低于其潜在速度,整个五年的平均增长速度大约在7.5%左右。因此,课题组建议,“十五”期问经济增长速度的目标可在7%至8%区间决策。  相似文献   

11.
’97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是就业体制改革继续探索深化的一年,国家将在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外贸、教育等政策上给予劳动就业一定支持,为就业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 1997年劳动力总量供需预测 1997年是我国“九五”计划的第二年,劳动就业形势有望保持基本平稳态势,但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仍十分突出,一定程度的失业率上升在所难免。从劳动力的供给看,整个“九五”期间都是劳龄人口的增长高峰期,根据人口,就业与经济增长模型预测:1997年劳龄人口供给75072万人,即使是劳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日前表示,我国劳动力供给高峰即将过去。蔡昉是5月26日在国家信息中心所作题为《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同步》的演讲中作此表示的。他针对目前国内劳动力是否短缺、为何经济增长没带来显性就业等问题作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他指出,沿海地区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陆续出现了“民工荒”,主要是由劳动力市场运作制度的障碍造成的。在目前的城市劳动力市场上,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比率上升,而登记失业率在10年内首次下降,达到预期目标的109%,城镇失业率为4.2%,比控制目标少了0.5个百分点;新增…  相似文献   

13.
杨建慧 《前进》2004,(5):47-48
前,我国经济面临极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的突出表现之一就是由于劳动力结构的空前大调整,必然进一步加剧社会就业问题。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与失业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存在,已经成为我国近年失业问题的重要特点。就业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最灵敏的指标和晴雨表,事关改革发展的大局,如果处理不好,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效很可能会被沉重的就业压力所吞噬。因此,如何缓解就业压力,将成为我国继续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方面。一、提高待业人口素质,更新就业观念是缓解我国当前就业压力的当务之急造成就业压力加剧的原因是…  相似文献   

14.
又逢7月,又一批创纪录的高校毕业生涌入劳动力市场,加之宏观经济受到灾害和国际经济环境影响,中国的就业形势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召开视频会议,部长尹蔚民表达了对就业形势的担忧。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同时也是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从“八五”期间的宏观经济运行的结果来看,虽然经济增长率一直处于高位的运转,GDP年均增长速度11.9%,但就业的增长速度仅为1.3%。1980—1990年间GDP年均就增长速度为9.3%,而就业的增长速度仅为3.0%,二者相对比:八五”期间,GDP增长了2.6个百分点,就业减少了1.7个百分点,造成了经济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失业人员大量地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由于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的存在,造成了一方面资源浪费,潜在的经济增…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劳动力就业不足,大量农村劳动力剩余。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三农”问题的症结之一。谈农民增收,不是看短期的因素以及一些应急的措施导致的收入增长,而要看长远的、深层次的制约因素。“三农”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中国经济社会的深层次的矛盾,“三农”问题的根源不在农村,而在于宏观的经济和社会政策的取向。特别是“三农”问题的解决在于农村剩余劳动的有效转移。本文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并对其相关政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辽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大学生就业的压力较大,维护稳定的任务艰巨。今年2月,围绕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决策部署和王兆国同志与工青妇负责同志座谈维护社会稳定问题的谈话精神,在辽宁省委的正确领导下,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加入全球化竞争后,发展大工业和高新科技产业所导致的高投资、高增长、低劳动力使用的趋势,造成当前经济的就业弹性系数降低到0.1水平,比同等水平发展中国家低一半以上.加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口生育高峰,形成了当前和未来2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将维持在65%以上的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9.
2000年3月,德国慕尼黑世界经济研究所对目前的世界经济形势作了乐观的估计,该所称:“不只是全球经济保持持续繁荣的走势,而且经济复苏的过程加快。”“美国经济有可能再次出现强劲增长势头,增长速度不会放慢”。“所有国家的国内需求非常令人满意,而且这种需求是上升趋势。”不久前,香港渣打银行经济分析表示对中国经济增长看好,他们认为中国已告别了双位数字的膨胀型高增长时代,进入了一个7%至8%的温和高增长时代。这样一个变化意义是正确的和积极的,他们预测,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将至少持续20年。2000年5月,联合国亚太经社委员会发表报告认为中国经济改革方向正确,经济增长加快。它称:“中国经济今年将增长7.5%,比亚洲国家的平均增长率6%高出1.5个百分点。”“明年的增长速度将更快,将达到7.8%。”“中国的良好前景是同亚洲大陆经济的普遍恢复联系在一起的,在经历了几年的经济收缩后,亚洲今年将出现向经济增长的‘彻底转折’”。  相似文献   

20.
从经济增长方式看大学生就业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当前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对包括大学生在内的高素质劳动力需求不足。另外,权力腐败与寻租导致的就业不公对大学生心理以及社会稳定的不利影响可能会更大。为此有必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改善大学生就业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