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蕙 《瞭望》2005,(38)
国际性显著增强、投资信息发布更加权威,对台特色曰益鲜明,成为今年中国国际投洽会的三大亮点。在厦门举行的第九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于9月11日落下帷幕。与往年相比,今年投洽会的国际性显著增强,作为一个投资信息的发布平台,其权威性得到确立,以“金钥匙”为标志的投洽会在多年锤炼之后,已经成为一个国际知名品牌。而随着两岸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厦门投洽会更成为大陆面向台商的一个重要窗口,“台湾风景独好”成为今年投洽会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2.
第四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召 开在即,厦门市市长朱亚衍 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说,为办好新千年的投资贸易盛会,厦门市正调动一切力量,举全市之力,全力以赴做好各项筹备工作。逐年红火的经贸投资盛会 朱亚衍说,投洽会在推进全国利用外资,发展对外经贸合作中的地位日益明显,作用越来越大,已发展成为中国目前惟一国家级以投资为主题的全国性国际投资促进活动,成为外商投资中国的重要窗口,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与往届相比,本届投洽会到会客商层次更高,跨国公司及重要企业团组更多,境外投资中介机构也纷纷亮相并带来大量合…  相似文献   

3.
第四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在 人们匆忙的脚步中圆满地落 幕了。短短5天中结出的累累硕果,使主办者和与会者都拥有了一份沉甸甸的喜悦。商机万千的“盛宴” 与历年相比,今年召开的第四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显得格外的红火。无论是参展商还是海外客商,参加这届投洽会的阵容都是规模空前。大会组委会新闻发言人、外经贸部办公厅副主任温再兴在投洽会最后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一连串数字都令人感到振奋。 全国所有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和科技部、国务院侨办、国务院台办、国家旅游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发区协会…  相似文献   

4.
《瞭望》2005,(36)
历届投洽会都紧紧围绕我国吸引外资的产业政策,宣传各地投资环境和投资政策,推介各地投资重点项目,使投洽会能最为集中地提供大量的投资相关信息,方便投资者对投资中国进行“一站式”的投资选择。投洽会期间举办的“国际投资论坛”是中国最具权威的利用外资政策与国际投资战略论坛,每届均有中国国家领导人、国外政界名人、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企业界及经济学界知名人士与会演讲。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商品化、国际化进程,加快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国际间技术贸易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的交流,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科学技术部、信息产业部、中国科学院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将于每年秋季在深圳市举办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第一届交易会定于今年10月5日至10日在深圳举行。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是我国继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州)、中国外商投资与贸易洽谈会(厦门)后又一个面向国际。辐射国内的国家级交易会。一、深圳具备举办“高交会”多方面的优势近年来,我国…  相似文献   

6.
马鑫 《理论视野》2013,(1):70-72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贸易大国地位的确立和发展,美国频频以“国家安全”为借口,阻挠中国企业在美正常商业活动的开展。虽然美国口口声声标榜“自由贸易”,但却无时不刻不在经济贸易领域执行“双重标准”,破坏中美经贸关系的稳定发展。究其原因,冷战思维无疑是美国毒化中美经贸关系的劣根顽疾。因此,摒弃“冷战思维”,坚持合作共赢,在经济领域构建起公开、自由、透明的合作机制,应该成为未来中关经贸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保障。  相似文献   

7.
赵尚 《瞭望》1998,(37)
我国目前唯一的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为主的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今年9月8日至12日又在风景如画的福建省厦门经济特区召开了。这届洽谈会以招商引资为主题,以外商投资企业产品交易和内外贸易为辅助,以多元化展示为依托,以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为特色。在具体内容上突出全...  相似文献   

8.
《瞭望》2000,(52)
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认为加入 WTO对中国有 4大机遇:一是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营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二是有利于加快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三是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参与国际贸易新规定的制定;四是有利于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 德国汉堡经济研究所所长谢勒教授认为加入 WTO将给中国的国有企业带来机遇:首先,中国加入 WTO以后,将更加容易进入欧洲和世界市场,不再受其主要贸易伙伴单方面贸易限制的制约,纺织、服装等产品将比“入世”前更加容易进入欧洲市场。其次,中国“入世”有利于中国传统产业特…  相似文献   

9.
周发源 《求知》2007,(1):48-48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柴海涛说,粗放型增长、贸易靡擦日益激烈和服务贸易“短腿”是中国外贸的三大制约性因素。其中,外贸粗放型增长表现为资源和环保成本非常大,产品附加值低,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很少以及加工贸易依赣性比较强。贸易靡擦愈演愈烈给中国的外贸环境带来很大压力。服务贸易“短腿”也是制约中国外贸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目前在国际贸易格局中已经是“坐三望二”的地位,但服务贸易只排到全世界第九位,在金融、计算机服务、咨询等领域介入很少,长期存在着巨额逆差。  相似文献   

10.
朱剑红 《党政论坛》2012,(12):12-13
在当前经济面临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中国企业发展遭遇哪些具体困难?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4月14日发布的报告显示,“盈利空间缩小”、“产能过剩”、“资金紧张”和“招工难”等,成为企业经营困难的四大信号。参与这次调查的企业以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为主。  相似文献   

11.
《瞭望》2005,(36)
投资是当今世界各国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投资对带动各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40%以上。投洽会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大主题,既适应国际经济的发展趋势,也符合我国对外开放的总体部署。投洽会每年都结合各地引进外资的总体目标,精心组织和筛选一大批引资项目,安排了层次不等、形式多样的双向交流、投资项目对接洽谈活动,为国内外投资者和引资者进行投资洽谈合作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李罗莎 《瞭望》2011,(52):72-72
在2016年中国自动享有市场经济地位之前,美欧日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难度相当大。主要原因是其通过贸易政治化利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打压中国  相似文献   

13.
自迎世博工作进入600天倒计时以来,普陀区总工会围绕迎世博中心工作,围绕和谐新普陀建设大局,发挥优势,创新特色,以“光荣劳动者,建功世博会,展现新普陀”为主题,以十大商圈、十大行业窗口服务行业职工立功竞赛为重点,以争创“工人先锋号”活动为抓手,在全区职工群众中广泛开展“六个百日宣传世博”、“六大竞赛建设世博”和“六项活动服务世博”活动,  相似文献   

14.
一、综合商社的特点及模式综合商社是一种以贸易为主体,以金融为纽带、集贸易、金融、信息、产业,服务为一体的大型跨国公司。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具体形式。综合商社的建立发展从世界范围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以日本为代表的“自然发展模式;二是以韩国为代表的“政府推进模式”。目前,以“自然模式”发展起来的日本商社共有九大家,每家综合商社的年贸易额都在1500亿美元以上。其特点是:以贸易为主体、集金融、信息。产业为一体,内外贸相结合,外贸作为内贸的补充;充分利用其国内复杂的销售体制,把国外竞争者排斥在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应急管理》2011,(5):F0003-F0003
2009年起,中国将每年5月12日的汶川特大地震纪念日确定为“防灾减灾日”。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三个防灾减灾日,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  相似文献   

16.
彭涛 《瞭望》2004,(38)
刚刚在厦门结束的第八届中国投资洽谈会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引起关注。投洽会第一天举行的国际投资论坛上,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迈克尔·埃斯丘说,中国目前存在对知识产权侵犯的现象,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希望这个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全球竞争力项目组高级经济学家珍妮弗·布兰克教授在“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研讨会”上特别强调,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人才储备可以改善中国的全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李然 《党政论坛》2013,(9):33-35
经贸关系一直被视为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与“稳定器”。但是,随着中国世界贸易大国地位的确立和巩固,美国政府针对中国企业设置的各种贸易壁垒越来越多,并且日益向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碳排放等隐陛方向发展。近年来,美国多次提出要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加以制裁,继续严格限制高技术产品的对华出口,对中国企业赴美投资设置政治障碍,等等。  相似文献   

18.
《瞭望》2005,(36)
组委会各工作机构围绕“出新意、出影响、出实效”的工作目标,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筹备工作。●展商报名踊跃本届投洽会设有成员单位招商馆、境外馆、投资服务馆、品脾企业馆和旅游招商馆。新设  相似文献   

19.
因中国第一个封建帝王秦始皇“东巡驻跸于此”而得名的秦皇岛市,是驰名中外的海滨避暑胜地,去年七月以来,这个每年吸引600多万海内外游客的城市,又新添了一个独具魅力的旅游热点——秦皇岛野生动物园,被誉为“回归大自然的窗口”。据不完全统计,这个位于秦皇岛海滨林场内的景区自7月18日开放以来,已接待国内外游客近50万人次,门票收入650多万元,其中暑期高峰日游客达2万多人次,门票收入28万元。  相似文献   

20.
由关注贸易顺差转向贸易平衡,由关注贸易额转向提高竞争力,这是贸易由“大”转“强”的必经之路。中国传统贸易战略是以出口为导向的,在这一原则指导下,中国的外贸长期维持粗放式增长,虽然贸易数额巨大,但贸易结构和创利能力不尽合理,外贸战略潜在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