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时期以来,大有把奖与罚的功能神化了的味道。在有些领导者心目中:无“奖”不能兴邦,有“罚”才能治国。于是乎,滥奖妄罚的现象屡见不鲜。久而久之,人们对奖和罚也就听惯了看淡了。奖与罚的关键是“度”,有“度”才能设之恰当,加之合理。否则,奖不能激励斗志,罚亦不能以一橄百。那么,如何把握其“度”,达到“恩”、“威”并举呢?笔者认为应在“四讲究”上下功夫。奖不虚设,讲究及时。设奖行赏的目的,在于弘扬正气,鼓舞土气。运用得当,就能大大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提高战斗力;饼究及时,注重时效,才能趁热打铁,催人…  相似文献   

2.
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部署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迅速行动,各新闻单位积极响应,广大新闻工作者踊跃参与,给新闻战线带来一股清新务实之风,整个活动正在深入扎实开展。我们选编部分“走基层”记者微博文字,反映他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3.
刘诚龙 《各界》2014,(6):3-3
在酒桌上迟到了、说错了话、敬酒敬错了顺序,大家都是要吆五喝六地大喊“罚一杯”的。可是“罚”字多不好听啊,于是便有人喊:“不是罚呢,是奖一杯。”  相似文献   

4.
面对关注     
程青 《瞭望》1996,(23)
爱看“东方时空”和“焦点访谈”的观众几乎都认识水均益。从一名新华社国际部记者到中央电视台黄金栏目知名主持人,水均益可说从幕后走到了台前。短短3年,他因自己的节目获得过中国新闻最高政府奖和行业奖。在新近评出的第二届全国广播电视“金话筒奖十佳电视节目主持人”,水均益荣登榜上。  相似文献   

5.
凡欲有所作为的领导干部,大都希望在有限的任期内干几极采样的大事作为政绩。因此,“为官一位,造福一方”也就很自然地成为许多干部开拓创新、建功立业的座右铭。然而由于‘“偏视症”的影响,导致某些领导的‘”为民造福”行为并未带来福音。当前的“偏视症”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目光挟窄,即造福的出发点仅局限于自己的“领地”。只要本地区的经济能发展,本单位、本部门的经济效益上去了,便不管国家和其他地区、单位和部门的利益是否受到损害。如对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打折扣,搞‘“对策”,致使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不能落到实处;对…  相似文献   

6.
我有禁无罚现象的特征和实质们在对有禁无罚现象进行历史和现实的考察中,便会发现其特征是十分明显的:它往往是公开或半公开地存在着。执罚者往往因“政策不明”、“尚不够线”、‘“尚未暴露”、“精力不够”等认识而故作不知,从而失了对违禁犯规行为教育.制止、打击的时机,尤其是第一时机。违规犯禁者的行为往往以一些似是而非的舆论为借口,显得“理直气壮”;违规犯禁者的行为往往为利所驱,从而明知故犯;违规犯禁者的行为往往是一种公开半公开的秘密;违规犯禁者的行为往往又使其既得利又得志,无觅怎能使人们不群起仿效?故而这…  相似文献   

7.
方华 《瞭望》1987,(49)
我是一个从事新闻工作多年的记者,经常阅读新闻业务刊物,可谓“阅”历不浅。但是,象新创办的《中国记者》那样吸引我的新闻刊物并不多。每次《中国记者》到手,总是先睹为快,每读则必有收益。 《中国记者》为什么有这样的魅力呢?通读了创  相似文献   

8.
功过小议     
近日,笔者从报上看到两则消息,颇有感触。  一则是某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被记集体一等功。记功的理由是:在该市发生的特大走私案件中,市法院的全体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经受住了严峻考验,无一人卷入走私案件中。  另一则是某合资企业年终对员工进行业务考核,有五名员工因在一年中对企业的贡献未达到最低标准,将被解除劳动关系。  两相对比,前者可谓“无过即功”,后者则是“无功即过”,对功过的判别相距甚远。  自古以来,奖功罚过,赏罚分明,是一切管理者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功过相对立,判定起来似乎并不难。然而时至今日…  相似文献   

9.
文正 《学理论》2008,(13):85-85
在回答凤凰卫视记者提问时,温家宝总理引用了三处古语和古诗句:一处是“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出自《明太祖宝训》朱元璋语。原文为“自古有天下国家者,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故一代之兴衰,必有一代之史以载之”;一处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的名句;  相似文献   

10.
史飞翔 《各界》2014,(1):38-38
1909年,王国维进入京师图书馆任编辑,后为《国学丛刊》起草宣言,倡言“学术无新旧之分,无中外之分,无有用无用之分。”这表明王国维以纯粹学术研究为志业,主张“故欲学术之发达,必视学术为目的而不视为手段而后可。”  相似文献   

11.
荆延春 《学理论》2009,(9):196-196
人们都喜欢把成功与机遇联系在一起。笔者认为新闻采写也有个机遇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记者在找新闻,而新闻却不找记者,这是一对矛盾。有人在东奔西走寻找新闻何其苦,而有的新闻却不找自来,就发生在身边,这就是机遇。那么,如何把机遇变成新闻呢?有道是机遇来临,谁抓住了机遇,谁就获得了成功。反之,机遇出现,视而不见,必将一事无成。况且还有“机遇往往都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准备的”一说。  相似文献   

12.
从严治“长”──北京燕山石化公司党建工作纪事本刊记者李烽,刘浦泉古人云:“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在企业党建工作中,坚持了“从严治长”的方针。要求基层班子、干部做到的,公司领导首先做到;要求职工不做的,领导干部首先不做。...  相似文献   

13.
愧二心者     
愧二心者●王朝闻“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这几句话是从《战国策》的引文里摘引下来的。当作削弱敌方而壮大己方的谋略来看,它对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都用得着。而且,对于一切损人利己和阳奉阴违的精神活动也具有相应的概括性。在《魏策一》的《知...  相似文献   

14.
回想二十年前,虽然“四人帮”被打倒了,但“左”的阴云仍然笼罩在我国大地上,从政治、经济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都处于一种欲进不能的尴尬境地。我们这一批受党多年培养的记者,曾经为肃清“左”的流毒,为推动改革开放事业前进而奔走呼号,高声呐喊!记得1978年...  相似文献   

15.
金嘉声 《各界》2013,(3):6-11
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浩劫”期间,被陈永贵以种种“理由”加以指责、训斥,或给扣上“反大寨”的帽子,或被当做“不受欢迎的人”赶出大寨,不准采访的记者,就有十多人。陈永贵为什么对记者那么反感?  相似文献   

16.
视人民为父母 记者来到山东省张店区西六路派出所,一幅“视人民为父母、有困难找警察”的标语首先映入眼帘。 年轻的所长韩敏动情地说:“‘视人民为父母’,是我们民警发自内心的话。老百姓从牙缝里省出钱给我们盖了房子、买了车,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为人民站好岗、服好务。” 以前,张店区的公安干警可不这样认为。干警们埋怨老百姓不支持、不配合;老百姓则对公安干警既  相似文献   

17.
唐宣宗李忱,在位十四年,克乌节俭,苑花求治,在沉闷的中唐政治上撩起了几许微澜,史称“小太宗”。《资治通鉴》里记载了他的几则小事:他的爱女万寿公主嫁给起居即郑颢.他说:“吾欲以俭约化天下,当自亲者始。”因此恳切叮嘱公主在夫家恭执妇礼,如百姓家法,毋搞特殊化,并为举行了简朴婚礼。有一次他得知郑颢弟弟郑颔得了重病,遣它使视疾,回宫后问“公主现在于什么?”使者答“在慈恩寺看戏”,宣宗大怒,立即派人把公主召进宫里,训斥道:“岂有小叔病重,不往省视,而自在观戏乎!”并且感叹:“怪不得上大夫家多不愿与我家为婚…  相似文献   

18.
王涛的定位     
在东风汽车公司,我们对汽车调整工、全国著名劳动模范王涛作了短暂采访。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他那些先进感人的事迹外,还有他的“定位”。初见王涛,觉得他是个极平常的入。平常的人能在上亿产业工人中脱颖而出,必有其不平常之处。谈到自己的“成功之道”,王涛说:“如果定好了位,一切都是很自然的事情。”他给自己定的位就是当好一个工人。当好工人,这看似简单,其实又很难。王涛的入生经历了两次变化。第一次变化,是1975年从山东淄博农村被招进父亲所在的二汽,当了总装配厂的一名工人。“当工人就要好好干活”,是父亲给他…  相似文献   

19.
一天,山东省东平县运输公司副经理谢学增,找到货车司机小郑,拉着他的手说:“小郑,超油的原因找到了。我把罚款退还给你。”小郑连忙摆手说:“不,我不要。车保养得不好,也有我的责任呀!”这是怎么回事?款罚为啥要退还?事情原来是这样的:青年司机小郑,因连续两个月超过单车油耗标准,自己找不出原因来,被公司财务科按规定罚了款。小郑认为自己车没少行,货没少拉,出力不讨好,心里结了个“疙瘩”。偏巧,有的同志在分析小郑超油的原因时,猜测他驾车“拐弯”,小郑又背上了包袱,心里的火甭提有多大啦,工作起来,情绪低了一大截。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因工作需要,我也“赶时髦”印了几张名片。因数量有限,便很少出示。凡得到者,必左盯右瞧,道一声“别致”或“有特色”。缘由,上面除了姓名、单位、住址和电话号码外,还有两行字为:“崇尚:君子之交淡如水;信条:政者,正也。”要说我还是有几个“名号”可以印的,比如“政治处主任”、“高级政工师”、“河南省作协会员”、“河南地矿厅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研究员”等。这些对于有些人来说,可以作为炫耀的资本,也可能认为一文不值。然而对我而言,既不神圣也不虚名,应该说是我“正步”走过八年政工道路,在甜酸苦辣中浸泡了八载的结晶。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