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加快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范必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1997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今年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去年底,全国下岗无业人员和登记失业人员约1000万人,今年还将分流企业富余人员300万人。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调整产业...  相似文献   

2.
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今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将达到一千二百万人左右,能实现再就业的估计只有大约五百万人,需要保障基本生活的下岗职工约为七百万人。我国将以三大举措强化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力争使今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首先,今年有关部门将继续落实“三三制”的筹资原则,积极开拓新的筹资渠道,切实保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其次,将促使下岗职工在社会服务业实现再就业有新突破,力争实现再就业的人数大于新增下岗职工人数。第三,将重点理顺“已出服务…  相似文献   

3.
刘铮 《瞭望》2003,(38)
目前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已由2001年底的3.1%上升到4.2%。今年全国需要安排就业的城镇劳动力总量达2400万人,而全年新增就业人数只能有1000多万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卢中原认为,八大因素造成当前就业形势严峻。 国企改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非公有制经济和外资企业飞速  相似文献   

4.
《瞭望》1998,(1)
按国情确定失业警戒线●本刊记者改革进程与失业压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3次失业周期。第一次失业高峰在1978年前后,大批知青返城,城镇就业压力骤然增加,1978年和1979年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高达5.3%、5.4%,通过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  相似文献   

5.
(考题一)劳动就业:夯实社会和谐的基础[破解进程]今年我国将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不低于9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就业促进法草案也将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相似文献   

6.
《瞭望》1997,(14)
目前,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劳动部门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约500万人;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的企业职工约为800万人;此外,国有企业尚有相当一部分富余人员也面临分流。有人估计,全国城镇需要再就业的人数是2000万,也有人估计更多一些。不论何种估计,都说明  相似文献   

7.
《瞭望》2003,(8)
北京:2002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累计超过21万人,其中14万人已经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39%。今年目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6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上海:2002年上海市通过政府托底的方式实现10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另有20万人实现了市场就业,全年共计30万人实现就业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今年目标:政府继续提供10万个  相似文献   

8.
信息博览     
《侨园》2010,(1)
到2009年底中国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13万人去年1至11月,中国城镇新增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13%、96%和146%。到11月底,全国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3%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人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据统计,中国劳动力资源占世界总量的1/4以上,而资本资源(指国内投资额)仅占世界总量的不足4%。如果在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之后,为占世界1/4的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号任务。 从1993年以来,我国城镇下岗职工激增,出现突发性失业高峰。1999年底实际失业人口规模达1590万人~1620万人,真实失业率高达8.6%~8.8%,创建国50年来的最高纪录,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最突出的问题,因此,创造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10.
为确保全市今年下岗职工、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到6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左右,北京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了今年再就业目标和任务。(一)确保全年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60%以上。(二)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左右,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到60%以上。(三)确保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四)加强再就业服务中心的管理。(五)全面落实各项促进再就业的政策,大力发展劳务派遣组织,规范劳务派遣行为,全年新发展100个劳务派遣组织,安置1万名下岗职工;大力发展社区就业组织,安置下岗职工、失业人员1万名;扩大社区公…  相似文献   

11.
《瞭望》2003,(8)
四川省就业管理局局长孙文杰介绍说,四川就业工作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以下五点: 一,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相当突出。今年,四川省将有大量下岗职工因协议期满而走出就业服务中心,另一方面,随着并轨工作的推进,国有企业裁员将不再进入就业服务中心而直接进入社会享受失业保险,导致四川省城镇失业人员的急剧增长和城镇失业率的大幅攀升,预计今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将达到4.7%左右,较去年增加0.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从现在到“十五”期末,辽宁省需要安排就业和再就业人员达320万人左右全党重视,全社会动员,全民参与,力争到“十五”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把控制失业率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宏观调控的考核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把就业和再就业目标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香港人口约达6.69百万据港府统计处9月15日的公布,1998年中香港人口估计为6,687,200人,较1997年同期增加185,100人,增长率达2.8%。期间,到港人数较离港人数约多161,800人;香港出生人数55,300人,死亡人数则为32,000人。▲今年6至8月失业率为5%港府统计处9月17日的公告显示,今年6月至8月香港的失业率为5%,失业人口为175,000人;就业不足率2.5%,就业不足人数为85,000人。以上失业率是香港15年来的历史新高。以行业来看,建造业、商用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失业率上升,但资讯业、保险业的职位增加。▲港府拟推行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城镇失业问题日趋严峻。据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中国城镇失业率已达5.03%,失业人口大约在1000万人左右;另据有关资料,到“九五”末期,城镇失业率将高达7.4%,失业人口约为1600万人。当代中国城镇失业率的大幅度提高和失业人口的大量增加,必将给中国社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甚至会波及到社会稳定。由此,失业治理成效大小在某种程度上将直接决定当代中国改革、发展、稳定大业的成败。当前,学术界与政府部门已将失业治理提到了议事日程,并对失业治理的对策措施作了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笔者以为…  相似文献   

15.
由于国有老企业多,辽宁的下岗职工人数、离退休职工人数和享受低保(最低生活保障线)人数均居全国第一位,就业问题十分突出。 就业问题很严重 辽宁劳动就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离岗、失业和待业人员达312万人。截至到2000年底,全省离岗、登记失业人员和当年待业人员(新增劳动力)总数为311.9万人,其中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失业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我国的失业现状目前,我国正处于第四次失业高潮的延续期。根据有关部门数据,2001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680万人)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500多万人)为1200万人左右,2002年达到1400万人左右;若加上国有事业单位、城镇集体企业与事业单位,大专以上和高职毕业生以及农民工失业者,我国估计2001年城镇实际失业人员约1900万人左右,2002年也在1900万人左右。城镇真实的失业率大约在7%—8%左右。下岗职工再就业能力愈来愈低,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下岗职工再就业率由1998年的50%,降至为2001年第三季度的19%。即使按再就业率30%计算,这些实际失…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触及实质性问题,失业高潮会随之而来。但失业矛盾有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不会突然引发社会危机。首先,我国城标失业率虽呈上升趋势,但速度不会太快。近两年内,如果将失业率控制在8%,即社会积存的下岗职工总数压缩到700万以下,需要在IM年和lop年每年消化AN万左右下岗职工。这一目标虽有一定难度,但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当前,我国失业与下岗职工的集中区域主要是主导产业单一、大型国有企业集中的城市。由于区域经济主要依托的资源趋近枯竭或主导产业面临缩减,我国东北和中西部一些城市的实际失业率已经超过10…  相似文献   

18.
王仁贵 《瞭望》2018,(12):44-45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调查失业率涵盖农民工等城镇常住人口,今年首次把这一指标作为预期目标,以更全面反映就业状况,更好体现共享发展要求。”2018年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预期目标控制在5.5%以内。据内部调查统计,2017年底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  相似文献   

19.
寻求新的软着陆:降低高失业率是今后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胡鞍钢提要:如果说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的话,那么解决占总人口一半以上的劳动人口的就业问题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号任务。我国公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属于世界上失业率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呈逐步上升趋势,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就业压力不断加大。从劳动力需求的角度看,经济体制转变将使隐性失业进一步显性化,国有企业的冗员会更多地成为失业者;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则会引起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使就业机会相对减少。从劳动力供给的角度看,随着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进入劳动年龄,劳动力供给总量显著扩大。据预测,“十五”期间劳动适龄人口将比“九五”期间平均每年多增加200多万人。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大力开拓就业领域,积极创造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