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 ,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当前和21世纪的发展看 ,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生态环境恶化三大问题 ,特别是水资源短缺问题 ,将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水资源状况形势严峻我国水资源总量28000多亿立方米 ,居世界第6位 ,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 ,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干旱缺水成为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20世纪70年代全国农田年均受旱面积1 7亿亩 ,到90年代增加到4亿亩 ,增加了2 3倍。1998年冬至1999年…  相似文献   

2.
《瞭望》2005,(16)
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较大。农业长期以来采用粗放型灌溉方式,灌溉用水量超过作物生理需水量, 既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又违背了作物生长规律。因此,我国必须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 大幅度提高用水效率。在农业生产中,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  相似文献   

3.
五月十一日,随着一名叫阿 斯塔的女婴在新德里萨弗达 江医院降生,印度这个世界人口第二大国的人口总量正式突破10亿大关,受这历史件事实的感染,人口问题突然成为印度舆论的焦点。而在诸多议论中,一个较为热门的话题就是“印度会取代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吗? 其实,这看似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因为早在90年代联合国和一些世界人口学家就已预言:“印度人口将在2045或 2050年达到 15.33亿,从而赶超中国。”印度方面似乎也早已接受了这一论断,并将它写人了卫生和家庭福利部1999—2000年度报告的开篇词中…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产品贸易有较大程度的发展,但相对于80年代而言,90年代以来农产品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呈下降趋势。1980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占中国外贸总额的27.8%,1990年下降至14.9%,1999年进一步下降到8%左右。与此同时,农产品作为中国外汇主要提供部门的地位也显著下降了。1990年,农产品净出口占中国全部产品净出口的比重为30.6%,但1999年已下降到5%左右。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目前城市化速度较低,1.4亿农业富余劳动力无…  相似文献   

5.
《瞭望》2000,(14)
水,历来被称为生命之本。千万年来,它一直被看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并且是最廉价的一种资源。 然而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人口猛增,再加上工衣业生产的大发展,用水量也是几何倍数地猛增。目前,世界的年耗水量已增加到7万亿立方米。不到100年中,全球工业用水增加了20倍,农业用水增加了7倍,生活用水增加了10倍。而且,生活污水剧增,工农业的大发展又造成了工业废水和农药、化肥污水的猛增,这些污水大多数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对河流、湖泊、地下水层等淡水源造成极大的污染。地球上水的总含量虽然高达14.…  相似文献   

6.
人口增长是推动我国粮食需求增长的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因素。据测算,即使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到2000年,我国人口仍将达到13亿,到2010年达到14亿。我国现有耕地20.89亿亩,林地17.3亿亩,天然草场43亿亩,水域4.3亿亩,河川径流量2.7亿立方米,地下水约8300亿立方米,资源绝对量虽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少,耕地仅2亩,林地1.7亩,草地41亩,水资源2600立方米,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的中国农业以全球7%的耕地上养活了世界人口的22%。中国的播种面积只有美国oh7O%,但必须供养比美国多三四倍的人口。1991年,中国科学院自然…  相似文献   

7.
易杳 《瞭望》1999,(34)
中国的淡水资源虽然较丰富,地表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占第110位,还不到世界人均值的25%。被列为世界人均水资源缺乏的13个国家之一;加上水资源分布不均和受到严重污染,水资源不足的状况还会加剧。近20年来,水资源缺乏或不合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据估测,到2000年中等干旱年份缺水278亿立方米。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再遇到较为严重的持续性干旱,其后果不堪设想。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缺乏。目前,全国江、河、湖、库(水库)水域仍普遍受到不同程…  相似文献   

8.
《瞭望》2000,(38)
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1979年上海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 159.1万多人,成为全国第一个“老年型”城市。1990年北京市60岁以上老年人人口的比重为10.27%,进入“老年型”城市的行列。截至1999年10月 1日,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26亿,占总人口的10%(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表明中国已提早进入老龄社会。而且,中国的老年人每年还在以3%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1世纪中叶,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4亿左右。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显著特点:一是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二…  相似文献   

9.
二战后,世界人口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这一快速增长的趋势今天还在继续。以下是摘自联合国人口司报告中的一些世界人口最新数字。 世界人口70年增加了2倍:1930年全球人口大约为20亿,1960年上升到30亿,1974年达到40亿,1987年突破50亿,1999年达到60亿。目前,世界人口约为64亿。如计划生育措施有效实施,世界人口在2050年将有望被控制在89亿左右。 世界人口5大国:中国(13亿),印度(10亿),美国(2.97亿),印度尼西亚(2.23亿)和巴西(1.81亿)。  相似文献   

10.
1999年的中国经济中,外贸进 出口的双增长无疑是极为 亮丽的一笔。 直到1999年上半年,我国外贸出口增长值仍为-4.7%,进入下半年,在国家一系列鼓励外贸出口政策如提高出口退税率、对一般贸易出口实行贴息等措施的刺激下,外贸出口开始呈回升势头,加之全球经济、特别是东亚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复苏,我国外贸出口终于摆脱了亚洲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重新回到了增长的轨道。统计显示, 1999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6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11.3%,外贸出口 1949亿美元,增长 6.1%;进口为1658亿美元,增…  相似文献   

11.
从去年初冬到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雨量持续偏少,有些重旱区无有效降雨时间长达280 多天。严重的旱灾在造成了我国3.1亿亩农田受旱,1770万人饮水困难之时,也在威胁着我国的城市:我国668个建制市中一向缺水的400多座城市雪上加霜,其中100多座严重缺水城市供水缺口进一步加大。 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300吨,为全球人均拥有量的四分之一。我国城市的贫水状况更为严峻:据外国有关机构调查表明,上海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760立方米,是世界上缺水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事实上,深圳…  相似文献   

12.
《求知》2009,(5):47-47
王茂林在最新出版的《求是》撰文指出,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最终核实数据。引起了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美国彭博新闻社的报道称,中国2007年GDP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对此,我们必须清醒分析,理性看待。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尽管GDP总量跃居全球第3位.而人均GDP却仍处于全球第100位前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区域间发展还不平衡,综合国力不强,国民总体生活水平在世界排名靠后;我国还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相似文献   

13.
拉巴特专电 到本世纪末,水的消耗量将比世纪初增加10倍;在未来的20—30年间每立方米的饮用水成本将比现在高出2—3倍。当今世界上仍有10亿以上的人口享受不到卫生用水,迅速增长的人口对水资源  相似文献   

14.
扈永顺 《瞭望》2022,(12):20-21
我国是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品总量连续30多年保持世界第一.鱼类已成为中国人餐桌蛋白质供应的重要来源、食物体系里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为6549万吨,渔业产值为13517亿元. 我国水产业蓬勃发展与广大水产科研人员打下的种业基础密切相关.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缺水形势,全国有300多个城市缺水,日缺水量1600万方,农业年缺水量达300亿立方米。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用水效率,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这是水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综合利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工程手段和科技手段优化配置水资源,这是水管理体制改革的实现途径。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经济手段将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水利的市场化改革也将成为水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浙江省发生的东阳一义乌水权转让事件能够带给我们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6.
《瞭望》1999,(52)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大国,至少延续了两千多年,进入21世纪中国还会保持这个纪录吗?中国社科院人口研究所研究员战控认为,21世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将由印度取而代之。她介绍,根据专家预测,中国由于妇女总和生育率已经降到更替水平,今后40年将缓慢增长,然后呈负增长。到2050年世界人口平均增长速度为0.8%,发达国家和地区为-0.1%,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0.9%,中国为0.3%,正因为如此,世界总人口将再增加28,5亿,达到89.1亿,其中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总人口减少0.3亿为116亿一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再增加28.9亿,达到77.5亿。…  相似文献   

17.
论水资源价值与水资源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问题是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最突出的重大问题。我国的水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干旱缺水;水污染严重,水环境恶化加剧;洪涝水患频繁,经济损失巨大。水问题已成为当前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水问题中突出的又是水资源的使用和保护问题。水资源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但是由于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工农业和城市对水资源的要求逐年大幅度增长,我国的水量耗用每年约以100亿立方的规模增加,人均占有水量2300立方,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排110位(联合国1990年人口统计结果),已被联合国列…  相似文献   

18.
今年以来,黄河出现历史罕见的缺水局面。黄河水文部门的分析显示:到7月10日前,黄河主要河段来水将仅为82亿立方米,比有实测记录以来最早的1997年同期还少55亿立方米。来水量和黄河主要水库现存可调节水量相加,黄河干流可供水量仅为117亿立方米,对照同期沿黄地区最低耗水量,即使将黄河水“喝子放净”,供水缺口仍达49亿立方米。“大河上下齐喊渴”,黄河来水少、不够用,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些黄河专家指出,黄河枯水,有自然因素,但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以来人们无节制地取水、引水,已远远超出了黄河水资源承载能力,结果是“喝干乳汁喝血汁”,滔滔黄河渐渐退化为涓涓细流。 与此同时,在黄河上游,滥垦滥牧造成草原沙化,减少了黄河水补给,降低了黄河的自净能力;在中下游,污水大量排放,人类自食其毒,生存压力加大。如今,缺水之痛、断流之痛、污染之痛、生态之痛折磨着母亲河,使她失去了往日的风采,疲惫而憔悴,向内陆河演进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黄河流域是资源性缺水地区,而本世纪的前20年,正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用水量必然增加,如何在发展与黄河水可持续利用之间寻找平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为了缓解北方水源不足,国家已启动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  相似文献   

19.
自1999年5月19日后,我国 的沪深股票市场结束了自 1997年5月开始的长达2年的熊市,出现了大幅度的上升。时间之短,升幅之大,在世界证券市场上是少见的。虽然从1999年7月开始出现了一段时间的调整,但是,上升的“主旋律”没有改变。从今年的第一天开始,沪深市场开始了新一轮上升,行情至今仍在沿续,并构成了2000年前4个月的“市场主流”。今年以来市场波动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从整体上看,沪深两市前4个月的波动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元旦——春节前;第二阶段,春节后——3月中旬;第三阶段…  相似文献   

20.
海水淡化:解决沿海缺水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年 水资源总量约为28000亿 立方米,人均不足24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沿海地区虽然只有国土面积的13%。但却居住着全国40%的人口,提供60%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这一地区由于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水资源供需矛盾尤为突出。大部分沿海城市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其中天津、上海、大连、青岛、连云港等城市甚至在200立方米以下。充分发挥这类地区濒临海洋的优势,走海水淡化之路,是解决缺水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