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日前,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在他的办公室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已72岁的马哈蒂尔总理是一位具有远见的政治家,他对一些国际和地区问题有独到看法和见解,因此在国际上享有声誉。在展望21世纪前景时,马哈蒂尔说,21世纪的世界将呈多极化发展。最初,世界将由“某些...  相似文献   

2.
21世纪社会主义前景的新视角胡林辉对21世纪社会主义前途的探讨是一个跨世纪的战略性很强的课题,是当前社会科学界热点课题,更是当代社会主义学科的主课题之一。一、既要承认“两个绝不会”,也要坚信“两个必然”“两个绝不会”和“两个必然”的理论是展望21世纪...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20周年之际,本刊驻东京记者采访了曾为中日友好关系发展作出贡献的日本友好人士二阶堂进、木村一三、渡里杉一郎。倾听他们的心声,能使人们更深刻地总结过去,真诚地面向未来,更有利于21世纪的中日关系。原内阁官房长官二阶堂进...  相似文献   

4.
姜岩 《瞭望》1995,(23)
英国展望二十一世纪技术发展前景本刊特约记者姜岩伦敦专电21世纪是什么样的世纪?英国各届人士1万多人经过1年多的努力推想出了下一世纪的情景。英国政府分别于3月27日、4月6日和27日发表“技术展望计划”的15个报告。这15个报告涉及高科技、传统产业、商...  相似文献   

5.
何方 《瞭望》1998,(36)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20周年。原定9月上旬江泽民主席对日本的正式国事访问因我国遭遇严重水灾而推迟了。据悉这一访问在今后的适当时候还要进行,以便同日方一起共同构筑进入21世纪中日关系的基本框架,使两国关系在和平友好的基础上迈向一个新阶段。缔结...  相似文献   

6.
英 国首相托尼·布莱尔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发表新年致词 ,对英国在21世纪的国际地位和影响表示充满信心和希望。他说 ,“有人可能会预言随着我们帝国的消失 ,英国将逐渐淡出 ,被美国、俄罗斯或中国这些大国所压倒。但是 ,在我们进入下个世纪时 ,我认为我们有一切理由对我们在世界上的地位 ,对英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充满信心 ,相信英国可以成为21世纪的典范”。那么是什么东西使布莱尔首相对21世纪英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抱有如此的信心和希望呢?这恐怕同英国近年来的经济情况及其在国际事务中“不俗”的表现不无关系。近年来英国的经济…  相似文献   

7.
从2004年到2006年,中日关系可能呈现以下轨迹: “政冷经热”——“政冷经凉”——“政冷经温” 2006年中日关系根本好转或全面恶化的可能性都不大,中日关系既没有坏到谷底,也没有不可救药,小泉之后的形势值得关注。从2004年到2006年,中日关系可能呈现以下轨迹:“政冷经热”——“政冷经凉”——“政冷经温”。200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2008年是《中日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是伴随人类科技进步三大标志的“核时代”、“太空时代”和“信息时代”相继出现的伟大世纪。如今20世纪很快要降下帷幕。此时此刻,人们展望即将到来的21世纪,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跨世纪最重要的全球问题?最多的回答是:发展。哪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当今世界最瞩目的发展?最多的看法是:中国。显然;世界各国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重视在诸多全球问题中处于“重中之重”地位的发展问题,也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关注当代中国的发展。从全球来看,当今各国的发展问题,说到底是整个世界及人类文明的进步问题,但当代中国真正迈上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对21世纪上半期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前景的展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张海涛展望未来只能从现有客观事实出发。目前世界局势正处于急剧变动之中,客观矛盾尚有待于进一步暴露。展望整个21世纪事态的发展,现在根据不足。因此,本文将限于21世纪上半期。即使是这样,...  相似文献   

10.
专家展望21世纪国际格局20世纪国际形势的变化犹如沧海桑田。在迈向新世纪之际,在国际格局转换的历史进程中,如何观察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本刊编辑部日前约请国内研究国际问题的资深专家、学者进行座谈。何方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和平与发展起码持续到21世...  相似文献   

11.
《瞭望》1998,(36)
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20周年之际,本刊记者专访了日本国驻华大使谷野作太郎。记者: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20周年之际,您如何评价面向21世纪的中日关系?大使:日中和平友好条约是20年前的1978年缔结的。当时,正处在冷战时期,日中两国跨越自由主义和社...  相似文献   

12.
2000年的钟声迎来了新千年 的曙光,人们对未来怀着莫 大的期望。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纪,世界将向何处去?最近,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举行了一次国际政治形势发展趋势研讨会,对下世纪初国际政治的走向作了探讨。 一、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普遍的愿望,在今后一个较长时间内世界大战打不起来,但冷战结束以来,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依然一个也没有解决。 展望21世纪,国际形势缓和的趋势是否不可逆转,尚难作定论。美国、俄罗斯认为未来仍可能发生核战争。克林顿在1999年2月26日发表的外交政策讲话中明确说:“依然存在潜在…  相似文献   

13.
日本总担心中国强大以后在东亚成为一个地区大国。如果没有中国 ,日本自然是这个地区没有争议的大国。所以中日之间发展友好关系有很多困难 ,中日不可能发展成盟国 ,因为中日是两个竞争对手 ,但两国可发展某种程度上的战略伙伴关系 ,如在经济科技上互助。此外 ,中日关系受中美关系的影响很大 ,美国和日本是同盟国 ,日本不惜花重金“请”美国在日驻军 ,就是为了防中国。美国的战略重心下一步很可能移到东亚 ,届时 ,美日同盟将加强。美日关系加强自然会影响中日关系。美日很可能一起发展地区导弹防御系统(TMD) ,这意味着 ,美日在情报的侦…  相似文献   

14.
谢晓光 《学理论》2008,(6):50-53
东海划界争议问题是影响当前中日关系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中日海洋权益争端的国际政治原因,明确了中日在解决东海划界问题应该遵循的国际政治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邓小平“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外交思想对我国和平解决东海争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贯彻落实这一战略原则的实际应用是两国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5.
刘江 《瞭望》2001,(Z1)
新世纪是在一片祝贺和欢庆声中降临的。俄罗斯总统普京承认过去的一年是“欢乐和不幸相伴的一年,但好转的趋向已经出现”,他希望人民“健康、和睦、顺遂和成功”;法国总统希拉克相信2001年对世界、对欧洲、对法国都将是“有益的一年”;英国首相布莱尔说新的挑战要求英国“作出鲜明的政策抉择”;德国总理施罗德强调欧洲一体化符合德国的国家利益;日本首相森喜朗表示要使21世纪的头10年成为日本“获得新生”的10年……21世纪的世界到底会是怎样呢!正如一位法国人在1901年1月1日描写世纪更迭时的一段话:“一位旅行者…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占主导的世纪,如何面对这一发展趋势,是关系到国家的地位和民族的兴衰大事。深圳作为我国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在发展知识经济中应先行一步,从特区作用、区域地位、城市功能出发构筑新世纪发展战略,以掌握发展知识经济的主动权。一、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以数字化为核心的信息科技革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和力量,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正在使工业经济转变为知识经济,深刻影响全球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和生活方式。农…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之际,两岸中国人十分有必要对目前两岸关系的现状、对两岸关系与亚太安全的关联性、以及如何构筑21世纪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等问题,作出深层次的思考。两岸关系与亚太安全的关联性 冷战后的两岸关系,总体是“相对稳定”,对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具有相当正面的作用。而现在两岸关系的状况,已成为影响亚太地区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因素。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并纳入国民党十五大二次全会的决议文件中,还企图将“两国论”“入宪、入法”。这一“政治豪赌”和玩火行为,不仅严重破坏了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基础,将两…  相似文献   

18.
《侨园》2014,(7):5-5
在中日关系中,华侨华人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是在中日关系处于困难的时候,生芦侨华人与民间交流的作用越会得到彰显。当前,在日华侨华人近百万人,在中日关系中,华侨华人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日华侨华人和留学生积极传递“正能量”,改善日本社会对华印象。  相似文献   

19.
孙艳晓 《学理论》2010,(21):293-294
中日两国互为邻邦,在大约2000年的生存联系中,中日关系经历过友好,也经历过冰天雪地,目前如何实现中日关系的“冰雪消融,春暖花开”,是我们一直在探讨并试图解决的问题,那么,中国大学生对于邻国日本又持有怎样的观念?我们如何从大学生这个环节上做好,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大学生理性客观的日本观,以此来促动中日关系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瞭望》1995,(16)
两岸学者聚会北京研讨廿一世纪的两岸关系本刊记者“迈向21世纪两岸关系发展”研讨会于3月30日至3]日在北京召开。参加这次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台湾2]世纪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研讨会的,有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汝信、著名经济学家戴园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方生,中国社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