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瞭望》1999,(52)
古希腊雅典神庙的墙上有句箴言:认识你自己。数千年来,人类从没有停止过对自身的认识。“我是谁?”“你怎么长这个样子?”“他为什么生了那种病?”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楼屹副教授说,这些问题将会随着“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科研工程在21世纪的完成而得到根源上的解释。____我们每一个人的出生、疾病,都与我们的基因有关。据科学家的考证,生物进化中的每~次飞跃,都离不开基因的组成。现代遗传学家认为,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核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相似文献   

2.
基因技术将造成无数难以选择的可能:怀上个孩子,要不要 先查基因再“放”生?找对象、谈恋爱,要不要验一验基因?找工作, 是不是也要查一查?这些问题无一不指向人的内心从一定程度上讲,个人的一部 分命运是由基因决定的。如 何面对基因发现?怎样才是“人道”的生活方式? 平等是人类社会的追求,它表现在对每一个人的权利的尊重与歧视的反对。从根本上讲,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管他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什么样的信仰、来自哪个民族、有什么样的肤色,操什么样的语言和──拥有什么样的基因,这是人道的起点,是文明的标志,是人类存…  相似文献   

3.
一位英国资深科学家表示,人类遗传基因研究上的突破将带来的医学上的重大进步,可使未来人类的寿命很快就比目前增加一倍,并有活到1200岁的潜力,人类将“长命千岁” 在不远的将来,我们是否真的 可以设计出十全十美的婴 儿?人类是否真的可以活到1200岁?人类是否真的会长生不老免受死亡之苦?随着人类基因密码的破译,对这些普遍关心的问题的讨论将会更加热烈。 设计组装十全十美的婴儿,绝不是像焊接水管那么简单,把基因DNA片段连接起来就行。这是因为,人的基因活动及其表达直至形态性状的形成是极其复杂的,人类目前破译…  相似文献   

4.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问题.抓住了这个核心问题,也就抓住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为什么这样说呢?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是培养塑造‘”四有”新人的关键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都是靠人类自身创造出来的,而人的素质、人的聪明与才智则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源泉。“那些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产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31页)人类的历史充分证明,精神文明既是物质生产的产物又是人的…  相似文献   

5.
《政府信息条例》的颁布,对于保护公民知情权固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欣喜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由于缺乏大量实践的考验与论证,《条例》的实施前景充满荆棘。在一直倡导信息公开的同时,绝不能忽视问题的另一方面,即在保护大多数人知情权的同时,对少数人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保护。信息公开防御诉讼就是信息原始持有人为维护自身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而向法院提起旨在阻止信息公开的诉讼。作为一种新型的行政诉讼类型,其在起诉和审理方面都有着特殊的运作规则,因此也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在给人类带来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巨大变化与便利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隐私信息被窃取及滥用等各种信息伦理问题.我国现行立法的缺失无法很好的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我国应秉持科学的立法理念,对个人信息进行立法保护、构建信息伦理规范体系,将其确定为一项具体人格权加以保护,把保护个人信息上升到宪法的原则性高度,尽快建立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  相似文献   

7.
唐春翔 《侨园》2014,(7):53-53
那一日。我与一位人类史学者"不期而遇"。我:"人类是两条腿的高级动物,为什么有时候习惯于爬行?"学者:"大抵是因为人还不习惯做人吧。"我:"人,即人自身,怎么不习惯做人?"学者:"由于生存等诸多原因,人类常常怀念自己的祖先;这种怀念有时就在不知不觉中深入人类的灵魂,于是人类就学起了祖先曾经爬行的模样。"  相似文献   

8.
个人隐私,是指个人私生活方面的一些不愿被外人知道的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一百零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对涉及个人隐私的民事案件不公开审理。民法中另外还多处提到了有关个人隐私的保密措施。可见,个人隐私权是受法律保护的,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得到人们的尊重。我们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有时难免会遇到一些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问题,尊重和保护他人隐私权不能不引起我们每个政工干部的高度重视。应该说,尊重和保护他人隐私权,是对我们政工干部职业道德的一条基本要求。个人隐私,或多或少人皆有之。个人隐私受到侵犯或者得不到保护,轻则影响团  相似文献   

9.
即将绘制完成的人类基因图谱,被科学家们称之为揭示人体奥秘“生命天书”,将带动一场新的医学革命。比尔·善茨说,下一个创造出更大财富的人将出现在基因领域还应冷静思考可能在法律、伦理和国家安全方面产生的负面影响,甚至可能给人类自身带来的灾难。 举世瞩目的人类基因组计划 (Human Genome Project)将 于今年6月绘制完成粗略的人体基因图谱。这项复杂工程的初步完成,标志着人类从改造自然的领域进人改造自己的全新领域,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 将提前宪成 所谓人类基因组计划也称人…  相似文献   

10.
胡迪  胡轩 《学理论》2010,(21):69-70,76
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深入和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的“生物技术时代”已经到来。作为一种具有强制力的重要社会规范,法律在面对生物技术时代的诸多问题时也不能置身事外。个人基因信息的保护问题便是其一。由于基因信息的特殊性和敏感性,法律应采取特殊的方式对其进行保护。通过对基因信息的界定和权利分析,从立法上对基因信息的法律保护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11.
茫茫太空,浩浩江河,纵横千秋,绵延万里,美好的大自然,或静似明镜,或动如涌泉,或素淡清雅,或瑰丽奇伟。然而在21世纪,世界将进入后现代时期,面对自然界随时有被毁灭的危险,后现代人的根本使命是“由世界征服者转变为家园的守护者和照料者”。本来,人应该是一个“自然之子”,但是,近百年来人类在征服自然的同时,也不断地毁坏着自己生命活动的自然基础。当人类凭借高科技手段妄图使自然沦为自己的仆从时,人类自身也在异化,身不由己地沦为自身欲望的奴隶。“目前富裕社会或高消费的生活方式是以压榨所剩不多的自然资源为代价的”,“20世纪是人类通过不断地牺牲自然界即自毁家园来纵欲的时代”。当文明开始服务  相似文献   

12.
袁元 《瞭望》2001,(14)
在中国诞生的三只活泼可爱的转基因奶山羊,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您也许可以用食疗替代药疗。 早在20世纪50年代,英国生物学博士摩尔多提出一个大胆假设:“如果有一天能把治病的基因转移到牛、羊的体内,人们轻松地吃着牛肉、喝着羊奶就能把病治好。”到目前为止,不少人还把这句话当成天方夜谭。可就在去年年底,神话却开始变为了现实,在京郊顺义三高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区,诞生了三只活泼可爱的转基因羊。它们的诞生,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您也许可以用食疗代替药疗,只要喝羊奶就能够治病了。 近看转基因羊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一听说…  相似文献   

13.
崔平  冯东飞 《理论导刊》2001,(12):29-31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区域经济战略的一次大转移。西部大开发要做到经济、社会、生态之间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关键在于要树立经济发展的极限意识与代价意识。一、西部经济发展的极限意识的树立众所周知,从生物学上看,人是一种缺乏自我满足感的有限之物,但人的思想和行动却永远指向无限。尽管在人类之初的远古时代,由于自身力量的渺小和对强大自然力的恐惧,人类为自己的能力设置了种种禁忌,但经过文艺复兴运动,当人类从上帝的权威下解放出来之后,便发现上帝不过是自己的影子,人类自己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人们相信,自身…  相似文献   

14.
莫以恶对恶     
《党政论坛》2009,(18):18-18
人们总是认为自己是好的,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己是好的,而这个世界要恶才能成功。“为什么我挣不到钱?因为我心不黑。”这句话被太多人说过了。  相似文献   

15.
克隆新风向     
蔡如鹏 《党政论坛》2009,(22):10-11
几个皮肤细胞会有什么用呢?或许不久的将来,科学家们能让它们像种子一样“长”成一颗跳动的心脏、一叶新生的肺,或是一个肾病患者急需的肾源。一项新的研究让这些正离我们越来越近。  相似文献   

16.
刘继兴 《各界》2013,(6):42-42
英国国家档案馆解密的一份225页文件曝光了一位美女间谍的糗事。这位美女间谍名叫努尔?艾娜雅特?汗,是印度南部一个王公家庭的公主。她幼年移居法国,在巴黎长大,能讲一口流利的法语和英语。1940年.努尔随家人到了英国。由于外表出众,语言能力强,她被英国皇家空军特别行动署看中,把她招募为特工。但努尔“不是当间谍的料”,特别行动署给她下的评语是“笨拙、容易激动、害怕武器。情绪不稳定,脑筋不太好,不善于保护自己。”  相似文献   

17.
一个神秘的信息在众生意念中游荡——宇宙中有一个“阴性世界”存在!气功、特异功能、外星飞碟、神秘遗迹、算卦预测、阴间鬼神、咒诵符、灵魂转世,以至佛学的“空”、道教的“无”……在这一信息下,尽被“科学地”说明。它给人类当今科学带来了大突破、给现代唯物世界观带来了大发展吗?抑或,是用现代知识、原始宗教和各种不可证伪的奇谈编织的谶纬神话,是世纪末一些忧颓心理的神学光晕?无论如何,这个游荡的信息的的确确是近几年一个客观存在的社会文化思潮。对此,科学和理性不能不进行认真地思索……这个信息给人们展现了全新的宇…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有一位区负责人为在其辖区内分布着三片文物保护区而感叹,因为“不利于商业开发”。这位“区领导”说的是实话,它反映了当前相当一部分党政领导干部对开发与保护这对矛盾的认识水平。联系到定海古城的成片被毁,联系到泰山索道工程的执意修建,联系到北京古城风貌一步步被“开发”所蚕食,人们不禁要问:难道就一定要“保护”给“开发”让路吗?文物古迹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而且是子孙后代的财产,不仅属于中国人,而且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任何人无权毁弃文化,包括所谓的“长官”。  相似文献   

19.
马晓琴 《学理论》2010,(21):124-125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名牌。那么到底是什么吸引人们如此钟情于名牌,迷恋于名牌呢?作者以为“追求名牌”现象是非言语交际的一个重要体现。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物质的需求不再满足于基本的保暖和保护功能,而是上升到了交际的层面,达到交际的目的。人们期望在交际中,通过名牌传递出某种自己所希望的信息,因为名牌象征着财富资本、身份地位、品位气质等等。再加之,人们有着这样那样的心理,比如,虚荣心、从众心理,间接的自我表现欲求等。所以,人们盲目追求名牌,追求名牌成为一种潮流,一种时尚。  相似文献   

20.
道德建设走出困境的哲学考察──兼论道德的主体根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带来的道德困窘也许是改革之初人们所始料不及的,它对理论界及国人的困扰与影响一点不亚于经济发展中的其他问题。我以为道德的浑饨、迷失归根到底是人主体素质的欠缺与失落造成的。那么,现阶段中国人的主体素质中到底缺少哪些繁衍现代道德品行所必备的东西呢?一、道德的主体根据善始终是人类自我设定,用来自律与他律的约定与准则。无人即无善。凡是属人的东西,必有人自身特有的规定性作依据,善也不例外。它虽是人创造、设定的“身川、之物”,但主体自身中必有对道德产生认同、接纳的机制,它既是人理解、服从、遵守、捍卫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