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帮助高校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目前,各高校在上级有关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针对贫困生制定了一系列救助措施。其中,国家助学贷款是帮助贫困学生缓解经济困难最主要的措施。以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河南理工大学为个案,对完善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体系的措施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社会各界人士纷纷解囊与贫困学生结对助学,此乃善举。但笔者不理解的是,有一部分助学者在选择受助对象时,除家庭贫困这个条件外,还有这样一个附加条件:成绩必须在班级或全校名列上游。助学者缘何提出这个“附加”条件?笔者以为,助学者不少“附加”了U下三大面的老虎.一县甘得高分者易成才,应该培养;二是觉得高分者素质必高,必须培养;三是觉得高分者才能实现自己的“厚望”,值得培养。笔者对助学者的助人善举深表钦佩,但对上述三种看法不敢苟同。其一,学生不论考分高低,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在我们国家努力实现“双基…  相似文献   

3.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的阻滞与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是一项旨在帮助贫困学生解决上学困难,深化高等院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利民政策。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自2000年在全国实施以来,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助学贷款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种种困难,学生要求贷款的数额和银行放贷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银行“惜贷”现象日益严重。因此,必须对助学贷款政策加以创新,使之惠及更多贫家学子。  相似文献   

4.
助学贷款是一件对教育、金融都有利的新生事物,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呵护和培育。在开始推行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在所难免,片面谴责银行怕“风险”或少数学生不履约,都无助于把这件好事办好。关键是要找出症结所在,各方通力协作,使银行和贫困学生都能“各得其所”。  相似文献   

5.
专科院校贷款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生比例高达80%的吕梁高等专科学校,连续2年向当地工商银行申请助学贷款,至今未果。记者在这所高校采访时,正利用暑期拼命打工挣钱的贫困生斛燕武说:“我已经不对助学贷款抱希望了,父亲为我上大学借了3000多元外债和1000多元高利贷,我只有靠假期打工挣点钱。”在吕梁等贫困地区专科学校,许多贫困生家长为供孩子读大学,  相似文献   

6.
任杰 《瞭望》2006,(11)
贫困生问题是高等学校和社会各方面近年来一直关注的问题。国务院多次研究解决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困难问题,可是仅靠国家助学贷款措施解决不了所有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单纯靠少数人的经济资助也远远不够,它需要全社会的真诚关注和系统支持。北京吉利大学自创办以来一直在解决贫困生就学问题上努力践行着自己的承诺,为贫困生的入学和健康成长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就业难引发了一系 列“后遗症”,其中较 为突出的就是还贷难: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好不容易争取到国家助学贷款,但毕业后就业困难或就业处境不佳,直接影响还贷。无法按约还货又直接损害了银行的利益,反过来使银行继续向高校提供国家助学贷款的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8.
黄莹 《学理论》2010,(18):224-224,255
国家助学贷款是与我国高校实施收费制度相配套的一项运用金融手段扶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积极政策,是适应我国教育体制深化改革的需要而推出的一种新型金融业务。就助学贷款的基本内涵、风险性及其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新学年开始,中央财政贴息的 国家助学贷款,由去年京、 津、沪、渝等8个试点城市扩大到全国范围,经办银行也由中国工商银行一家扩大到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4家,同时贷款手续有所简化,贷款规模有所扩大。这些出自国务院办公厅8月22日转发的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助学贷款管理的补充意见》中的新鲜内容,终于使冷清多时的高校助学贷款一下子升了温。 在上海,全市高校在开学的20多天里,贷款学生已达到1.5万多人,实际贷款额超过了两亿元,国庆节过后,银行提供的有关资料和表格在不少高校仍供不…  相似文献   

10.
闻羽 《学理论》2013,(15):285-286
国家助学贷款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开展以来,近千万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益于国家助学贷款而能够顺利入学和完成学业。从国家助学贷款的实施现状入手,主要探讨了新形势下高校在国家助学贷款体系中的角色定位,并着重分析了高校所应承担的具体职责,从而进一步发挥高校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年一段时间来,我国各商业银行在开拓市场领域,推进业务品种创新上进行了多方面探索,例如“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各种形式的工资卡、个人无担保信用贷款、助学贷款、银校合作、支持高科技产业发展贷款等。从目前运行情况看,一些金融品种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2000年8月末的统计资料显示,全部金融机构前8个月累计发放个人住房消费贷款1067亿元,个人助学、汽车消费等贷款增加267亿元;此外,机构贷款也在稳步增加。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创新并非只是开创新领域、推出新品种。根据形势变化,对传统业务规则进行调整或针对…  相似文献   

12.
从近年曝光的腐败案件中不难发现,大部分违法乱纪的官员都栽在“熟人”关系上,人情成为他们逾越不过去的“陷阱”。事实上,人情本无错。人情是人与人之间纯粹、美好、质朴的情感。但是人情又隐含着腐化变异的风险,当她参与物质或利益交换时,那些附着在人情上的种种消极属性已然扭曲了人情的原貌。这时候的人情,其功利性、隐蔽性、诱惑性和传导性凸显,或是掩盖非分企图的遮羞布,或是覆盖在投机者设下的情感陷阱上面的伪装物和诱饵,领导干部应有所戒惧。  相似文献   

13.
以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为目的、于1999年新学年开始推出的总额为7亿元人民币的国家助学贷款,至今所贷无几。在天津,到1999年底实际只贷出 15万多元。如此好事,缘何多磨?问题的关键出在─—谁来为大学生“助学贷款”担保  相似文献   

14.
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金融体制创新,对于我国银行业来说,这既是一个动力,也是一次机遇。因此,我认为,我国的金融体制,应该围绕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抓住这次契机,大胆地进行金融体制创新。1.重新确立商业银行与大中型企业的新型组合关系。这种新型关系主要表现在:互利性是大中型企业与商业银行新型关系基本原则之一。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对企业贷款项目要进行可行性审核,确认项目的可盈利性,然后决定是否贷款。而不是搞“人情”贷款,“政治性贷款”。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对企业的资信评价将成为银企新型关系的基本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5.
时下,在看待“老实人?与“老好人”上,有一部分人包括一些领导干部,往往以“老实人”代替“老好人”,或把“老好人”说成是“老实人”,使“老实人”的本质、人品被扭曲,吃了不少哑巴亏;而“老好人”呢?由于误当“老实人”用,却捞到了不少光环,得到了很多便宜。其结果,党员干部的自身建设受到影响,党的建设受到损害,党的形象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6.
城市基层腐败是一种“吸纳式腐败”,即腐败行为主体能动地吸收容纳人情关系的非正式交换要素,完成腐败的非法利益交换;它根源于利益而非人情,包括利益吸引、人情吸纳和利益交换三大环节,人情吸纳是其中关键环节。城市基层腐败的权力资源体现在城市基层干部的行政审批权、人事话语权、行政信息权和行政裁量权当中。当事人在利益吸纳人情过程中往往注重时空、方式和中间人选择,持续性的腐败社会交换最终形成交换规范秩序。“利益吸纳人情”的根源在于公私要素的间接社会交换,功能在于规避腐败利益交换的风险,后果是特殊主义对普遍主义原则的消解。因此,城市基层腐败治理重点须强化权力和人情的双重规制。  相似文献   

17.
国家助学贷款对实现高等教育平等权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现有规范法律效力低且与我国相关法律相冲突,稳定性、可操作性以及风险防范机制等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必须尽快制定《国家助学贷款法》,规定国家助学贷款必须由政策性银行承办,同时设计灵活合理的还款期限和方式、加大违约处罚以及设立国家助学贷款信用保险等制度。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赣州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经济欠发达,贫困学生人数多.近几年市政府加大了对普通高中的教育投入,但普通高中学生个人承担的教育成本比例仍然偏高,出现"高中致贫"现象.因而建立和完善赣州市普通高中贫困生资助体系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需要政府继续加大普通高中教育投入,拓宽资助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勘工助学岗位,建立"双助"制度,从而解决普通高中学生上学贵的问题,有效促进赣州市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郑卫丽 《学理论》2013,(11):81-82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贫困生人数也不断增加,该群体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弱势群体。而在艺术院校,由于高昂的学费,贫困生不仅面临着一般贫困学生的普遍性问题,而且还面临着其自身特殊性所带来的其他贫困问题。为了更好地关注艺术院校贫困生,有必要对"心理贫困"理论进行梳理,从艺术院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研究兴起的背景、有关争论、研究特点、方法、解困对策等方面加以述评。  相似文献   

20.
人情     
民言 《党政论坛》2008,(18):46-46
当前有两种奇怪现象:在本应讲人情的私交空间,人情却越来越淡薄,以至于可信赖的人只剩下了两个“生我的”,“我生的”,而在本不应该讲人情的公共领域,“人情”却越来越重要,甚至已经被驾于国法,公理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