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正>新兴国家崛起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建立一、新兴国家经济的群体性崛起冷战后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新兴国家的经济取得了突出表现,并因此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在经济增长方面,2000—2013年期间,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平均增长率为6.1%,其中金砖国家平均增长率为6.9%,分  相似文献   

2.
新兴国家概念以及这一概念所涵盖的国家在不同的世界经济环境中经历了政治经济地位的变化。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世界经济力量的对比与国际经济制度面临着重大的转变,"金砖四国"作为新兴国家的代表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国际格局转变的过程中,"新兴国家"将会突破概念上的意义,切实地发挥与其实力相对应的国际影响力,并且以不同于以往的模式影响着国际政治中的权力转移。  相似文献   

3.
陈和午 《南风窗》2012,(3):66-68
内忧外患之下,2012年中国经济减速已成定局,但换挡减速的中国经济,忧虑的不是增长数量而是质量,这需要产业升级和创新的突破,更需要体制改革的二次突围。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2011年中国经济遭遇内优外患,在外部欧美经济持续低迷和内部经济结构转型调整中,中国经济增长换挡减速,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尽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不过并未出现高台跳水一幕,总体来看依然是领跑全球。  相似文献   

4.
陈和午 《南风窗》2011,(19):38-41
全球经济危机让中美"共生"的经济发展模式危机重重,本轮经济危机敲响了世界经济失衡的警钟,"中国制造、美国消费"或者"中国存钱、美国花钱"的模式已经难以持续,中美经济再如此"互补"下去恐怕只会让世界经济陷入越来越失衡的怪圈。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2016,(25)
正美欧下层中产阶级所煽起的新国族主义,将来必会有使美国更加恶化的反噬效果。因此我对特朗普时代一点也不敢乐观。近代政治学里,有个意义不断变动的专有名词"民族主义",它更适当的说法应是"国族主义"。以前的世界,欧美独强,于是形成了一种价值,主张自由开放,要求后进的新兴国家开放。欧美的强权即可在开放的价值下无远弗届地进入新兴国家。但因为几乎所有新兴国家都有过被殖民被侵略的经验,它们对自由开放必定有所疑问,甚至会抗拒。于  相似文献   

6.
G20小贴士     
《南风窗》2011,(24):48-48
G20集团成立于1999年,20国集团成员国的领导人于2009年宣布该组织已取代G8成为全球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G20集团为了应对这场始自2007年的全球经济危机,2008年开始召开领导人峰会。第一次在华盛顿,G20各国形成了同舟共济的共识;第二次在伦敦,G20宣布为世界经济注入1.1万亿美元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从共识到行动,G20受到世人认可;第三次在匹兹堡,发展中国家在IMF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获得提升,标志着新兴国家在全球的崛起;  相似文献   

7.
2007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经济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有两个,一个是美元贬值加速,另一个是次贷危机的爆发。由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各国经济的紧密相连,以及美国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的地位,上述两个事件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重心转向亚太地区,新兴国家的强大成为一种不可遏制的趋势.为了迟滞亚太地区国家,尤其该地区新兴国家的发展,美国已开始在亚太地区构筑“新三线”.当今的“新三线”比冷战时的“旧三线”产生的威胁更大,美国的这一新动向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通过建构"相互依存式主导权"的理论来理解和解读中国梦。以新兴国家为代表的"第二世界"正以"相互依存式主导权"重塑着当今世界秩序。"相互依存式主导权"理论主张现行世界体系的主导权结构,包括价值、财富和体制应与新兴世界秩序相互依存、共生。当前,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国际秩序出现结构性松动,现行世界秩序下的主导权体系需要依靠新兴国家的制度供给才能满足其对合法性护持的需求。尽管"相互依存式主导权"并非以单一的国家或国家联盟为国际政治权力的核心,也不追求在单一国家或国家联盟基础上的普世规范和价值,更不试图凭借新兴国家的制度供给形成替代性的主导权结构,但这并不意味着主导权的缺位,而是以一种"相互依存"的形式存在于世界秩序中。在"相互依存式主导权"的视角下解读中国梦,必须跳出中国的层次探求中国梦的内涵和实质,即中国梦同美国梦、欧洲梦一样,均已超越了"自我的梦"而嵌入地区和世界政治变迁的过程中,成为世界秩序演进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张锐 《南风窗》2012,(17):74-77
时至今日,美联储并没有针对推出QE3的问题给出十分明确的答案,其屡次模糊的表态在吊足了市场胃口的同时也制造了未来巨大的政策想象空间。自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结束以来的8个月时间中,有关QE3的讨论在全球范围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猜想狂澜。特别是在2012年世界经济大幅降档减速的背景之下,人们对于QE3更是充溢着火热的等待与期盼。然而,时至今日,美联储并没有针对推出QE3的问题给出十分明确的答案,其屡次模糊的表态在吊足了市场胃口的同时也制造了未来巨大的政策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11.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的发展普遍陷入瓶颈期,而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新兴国家与之形成鲜明的对照,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动力。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改变,冲突和摩擦频频出现。在这种国际背景下,对于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如何处理好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实现和平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为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借鉴历史上大国崛起的经验和教训,本刊约请专家撰写了系列文章,以美国为开篇,将陆续刊出。  相似文献   

12.
何志成 《南风窗》2008,(19):66-68
打退国际炒家必须先打退所谓"需求无限论",而打退"需求无限论"的最好办法,则是中国经济主动减速,尤其是对高能耗、高消费、高预期(房地产最甚)的产业,主动调整,同时加快价格改革力度。  相似文献   

13.
媒体     
《南风窗》2009,(17)
1【美】《时代》8月10日中国能救世界吗?在上海的一个湿热的下午,张义站在通用汽车的展厅里选购新车。他是上海一家国有钢铁企业的中层干部,打算把正在开的大众汽车换成别克。他对自己的工作和中国经济的前景一点都不担心:"一切都不错,我能负担得起。"  相似文献   

14.
叶玉 《国际展望》2010,(3):102-105
<正>2010年4月7日到8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德国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共同举办了"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复苏到长期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来自中国、德国、美国、巴西、南非、印尼、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学者出席了此次研讨会。与会学者围绕"世界经济从危机走向复苏"、"世界经济的再平衡与绿色经济的发展"以及"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治理新架构"等议题进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民主建设在探索和实践中取得了飞速发展。这不仅是中国以自己特殊的方式融入世界民主化进程的过程,更是对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理念的一种超越。然而,任何实践成果都是一定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的产物,离不开相应的时代背景。中国经济民主建设进程不仅受制于国内因素,也与国际环境息息相关。其中,美国——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是对中国经济民主建设进程影响最直接和最大的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6.
杨军 《南风窗》2010,(4):22-24
如果中国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推动美国经济向长期调整走,对中美两国和全球经济都是有益的。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和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核心,美国经济的一举一动都  相似文献   

17.
张鲲 《南风窗》2014,(24):68-70
从产品输出到资本输出,这是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版图中不断"晋级"的经典路线图。当今中国,似乎也走到了这个节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拉开了中国资本输出的大幕,这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和外部世界的联系将迎来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魏伟 《当代世界》2013,(2):29-32
2012年,世界政党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总体保持稳定,局部不确定性仍较突出。西方国家社会政治生态深刻演变,政党极化现象继续发展。新兴国家经济下滑影响政治稳定。西亚北非国家政治转型困难重重。多数发展中国家民主选举运行平稳。朝鲜、越南、老挝、古巴执政党抓党建、谋发展,巩固政权根基。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的支持下,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世界"文明对话"公众论坛共同举办的"中俄经济合作与国际经济体系转型国际研讨会"于2010年7月14-15日在上海举行,为该院50华诞献上了一份厚礼。  相似文献   

20.
新兴国家的崛起以及发达国家支持美国意愿的下降,标识着国家间权力的深刻转移。如果这一"权力流散"持续下去,很可能演变为体系的"换岗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