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人民日报》日前刊登吴建民的文章称,今日中国,奢华之风已经成一大公害。不少地区,不管午餐还是晚饭,吃饭就要饮酒,饮酒就要豪饮。经常看到当地的官员端着酒杯从饭店的这个厅到那个厅去敬酒,为了表示尊重,每次都要一饮而尽。  相似文献   

2.
王春 《廉政瞭望》2010,(2):18-19
官员过量饮酒频频出事,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注,近年来不少部门和地方出台了各种措施对官员饮酒进行限制和治理。而实施地域范围最广而且最严厉有效的“禁酒令”,要数2003年公安部颁布实施的“五条禁令”。  相似文献   

3.
王春 《廉政瞭望》2010,(2):15-16
多年前,民间流传了这么一个说法:“革命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近年来,因为应酬喝酒喝出了酒精肝、胃出血等疾病的不在少数,有的官员饮酒致死,还有官员醉酒驾车撞人、袭警、打人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而有的地方还想把醉酒死亡的官员申报为“烈士”……而醉酒官员出事产生的费用,不少由财政埋单:在不少人眼里,官员酒场似乎成了制造社会公害的场所。  相似文献   

4.
"下级要让领导有架子、有面子,才能符合领导的‘等级’,这样,也能让他们自己沾一些特权主义的光‘,狐假虎威’一把,从而衍生出一些异化的权力。"张南(化名)最近背了一个处分,有点郁闷。他是某市农委的副主任,很喜欢钓鱼。前段时间周末,忙里抽闲找了个垂钓中心去钓鱼。不想傍晚时,遇到了垂钓中心所在镇的镇长。"那个镇就是个农业乡镇,我们经常打交道,都很熟悉,就找了个地方闲聊。"等张南聊完,才发现镇长已经叫人在垂钓中心准备了晚饭,镇上的其他几个官员也过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腐败与反腐败问题综述辽宁王刚在瑞士日内瓦州政府议政厅的墙壁上挂着一巨幅油画,油画描绘的是政府官员正在认真倾听公民们提出的各种意见,这煞费苦心制做的油画,无疑在告诫着政府官员们:掌权者必须经常听取社会群众的意见与建议,任何脱离民众意愿的特权行为...  相似文献   

6.
一鸣 《党课》2011,(2):62-64
朱元璋在每任命一个地方官员之前,都要进行诫勉谈话,对为官贪廉利害关系分析得很透彻,但作用不大。派下去的官员,大多未能守住廉洁这条底线。朱元璋当皇帝当到第18个年头(公元1386年),  相似文献   

7.
战国时,齐威王执政初期,每天都听到左右侍臣指责即墨的地方官员,同时赞扬东阿的地方官员。于是齐威王派人专门来到这两个地方考察。经过深入细致的实地调查.专员将了解到的情况向齐威王做了如实汇报:即墨的荒地都开垦成了农田,农商兴盛繁荣,百姓生活富足,社会安定,衙役清闲无事。地方官员也没有花费金钱贿赂齐王身边的侍臣,为自己的政绩唱赞歌。而主管东阿的地方官员自到任以来,搜刮百姓,赋役沉重,造成民众逃亡,田野荒芜,  相似文献   

8.
孟兰英 《世纪桥》2013,(2):10-13
人民大会堂是中国党和国家政治外交活动的中心,是周恩来经常处理国务和外事的地方。这里发生和处理过的事情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从大会堂的每一个办公场所。到每一个厅室都留下了周恩来的足迹,倾注了周恩来太多太多的心血。他那不知疲倦的身影,永远地镌刻在了人民大会堂工作人员的心里,引起了人们众多的难以忘怀的思念和回忆……  相似文献   

9.
妙语     
这些年我看到过最错误的配置,就是组织上把一个非常能干的书记、市长,任命到一个环境或位置不宜、人口外流、投资不来的地方为官。这些能干的官员非要折腾出一番新天地,非要打造一个世界的什么中心,结果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10.
郭振纲 《求贤》2012,(3):35-35
据《人民日报》1月10日报道,当前的官场,不少官员爱酒如命.饮酒成瘾.无酒不成宴,无酒不接待,因酒致病屡见不鲜,因酒致命时有发生。一些地方出现不少怪现状:年终考核靠酒验收,“跑部钱进”酒成媒介,招商引资催生专业“陪酒族”,酒量多少成了升职的敲门砖……在公款消费的助推下,官场上的饮酒之风可谓登峰造极,以至享誉华夏的茅台酒...  相似文献   

11.
时下,一些官员都有携带公文包的习惯,至于包里装着什么,外人很难知晓。“公文包”里装着什么,实质上折射出一个官员的本质特性和人生追求。因此,对于各级领导而言,要真正做到洁身自好,很有经常打扫公文包的必要。在百姓眼里,官员的公文包一定是很干净的,然而,一些官员的公文包里面,装的是什么呢?尤其是某些贪官被查处时,他们的公文包经常“脏”得见不了人。譬如,广西财政厅原厅长佘国信案发时的公文包里,装的是各种各样的避孕用品和一张几十万元的存折等。某些官员的公文包虽然与“色”字不沾边,却也是另类的“脏”。他们热…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4,(10):42-42
与中央反腐持续高压推进同步,今年以来,地方反腐全面提速。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前三个月,已有约300名县处级以上官员被查,既涵盖省部级“老虎”,又包括地厅、县处级“苍蝇”,可谓严丝合缝。中国人民大学反腐败与廉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毛昭晖指出,从目前的成效来看,中央和地方密切配合,反腐“无死角”的局面已经形成,这种态势将形成新的震慑。同时,纪检系统频向自己开刀、一些案件出现窝案串案,都是今年反腐的突出特征。专家认为,鉴于当前国内形势,中国共产党的高压反腐态势料将持续。  相似文献   

13.
徐浩程 《廉政瞭望》2013,(13):36-37
首批中央交流到地方任职官员中,至少产生了8名副部级官员。在未来仕途竞争中,他们的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相似文献   

14.
泰山 《先锋队》2012,(7):52-53
年关时节,按惯例地方官员要进京"上贡"。"贡品"本来是中国封建社会遗留下的名词,是指封建专制社会中,地方官员专门供给(进贡)中央统治阶层享用的物资精品,也称之为贡赋。多年来,虽然中央三令五申制止,但是每到年头,地方各级官员仍纷纷携带土特产品赴京进贡,拜访各方"神仙",忙得不亦乐乎,"跑部钱进"的现象难以杜绝。  相似文献   

15.
读书三到法     
《学习导报》2012,(9):44-44
宋入朱熹读书有“三到法”:“要口到、眼到、心到。”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恩。”他还说过:“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这些读书法,都是非常好的,是我们在读书学习中经常运用的。  相似文献   

16.
读书三到法     
宋入朱熹读书有“三到法”:“要口到、眼到、心到。”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恩。”他还说过:“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这些读书法,都是非常好的,是我们在读书学习中经常运用的。  相似文献   

17.
邱祥吉  舒炜 《廉政瞭望》2010,(17):12-15
从中央到地方,全国多举措掀起官员学习潮。学习——在形式复杂、充满多种挑战的新时期再次成为官员从政的关键词。然而,功利而浮躁的社会气氛、一些庸俗的官场生态,使学习成为某些官员事务中的最末选项,无足轻重。 欲建学习型政党,必先有学习型官员。官员学习,不仅关乎个人素养,更关乎学习型组织的每块肌体。建设之道,不仅是简单的倡导与硬性要求,根子在制度。  相似文献   

18.
王振琦 《世纪桥》2011,(24):39-44
提倡领导干部深入下去,扎扎实实地搞调查研究 胡耀邦非常重视到基层作调查研究,有人粗略统计,全国2200多个县,他到过1500多个县,足迹几乎遍及中国大地。1982年8月17日,他在黑龙江省直机关厅以上党员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这次下来,就是利用十二大准备工作已经就绪,还没有开会的空隙,下来转一转,增加一点感性知识。黑龙江这个地方过去来过三次,都是在东部牡丹江、佳木斯、萝北,对松嫩平原、大小兴安岭非常不熟悉,所以到黑龙江来。胡耀邦以他那亲切、爽朗、充满活力的声音说道,提倡领导干部下去,扎扎实实搞调查研究,弄清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相似文献   

19.
1月份以来,全国各省级纪委监委陆续以召开新闻发布会、刊发综述报道等方式公布2020年度反腐成绩单。梳理这些信息,不难发现一些地方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新动向和新特点。内蒙古查处厅官多、云南主动投案厅官多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的通报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共有396名地厅级官员“落马”  相似文献   

20.
广西南丹发生的“7·17”特大事故,让人不寒而栗。虽然此事已不是新闻,但“事故”背后的“故事”却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7·17”事故发生后,地方政府一些官员与矿主相互勾结,采取非法手段,隐瞒事故真相、封锁消息达半月之久。8月30日,对南丹“7·17”特大事故负有瞒报责任的当地几个官员,已经法定程序作出了处置:原县委书记万瑞忠被罢免第九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资格,唐毓盛被罢免南丹县县长职务。被罢免职务的官员还有南丹县副县长韦学光。以上三人连同县委副书记莫壮龙,已被宣布分别免除党内职务和停止行政职务。目前,该四人以“涉嫌玩忽职守罪”与相关的一批涉嫌人员被立案侦察。草菅人命的矿老板为何如此嚣张,地方父母官又为何会如此漠视百姓性命助纣为虐?失职、渎职、权钱交易?可见,官员的一切腐败行为,都是人民的灾难。血的教训再次告诫我们,共产党人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要求不是一句空话。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踏踏实实地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