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大钊的社团活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作了人才和组织上的准备:一是以青年学生或青年知识分子为中心;二是以社团的创建和参与为依托;三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介绍与宣传为途径。这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一方面使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青年学生或知识分子成为建党的骨干,另一方面使创建和参与的社团具有政党的雏形。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中国农运领袖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黄学增创立了雷州青年同志社。资料证明,这个组织是当时中国乡村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组织。雷州青年同志社的革命活动丰富,为党的革命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特别是在广东南路革命史中留下了较重的痕迹。本文就雷州青年同志社的创立、活动经过进行分析,试图全方位还原该组织的历史面貌。在此基础上,就雷州青年同志社的历史定位和历史贡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十分重视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一批出身于少数民族的青年在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过程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相似文献   

4.
法爱美 《实践》2021,(2):36-39,51
开辟内蒙古的工作,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共产党人早有的远谋,他们一面培养民族干部,一面积极地创建内蒙古地区的党组织。第一期党课《内蒙古革命火种在这里点燃》介绍了在北京蒙藏学校求学的一批内蒙古青年,在李大钊等早期共产党人的培养下,日益进步并成长为内蒙古地区早期共产党员,为在内蒙古地区创建党组织奠定了干部和人才基础。本期党课,主要介绍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内蒙古地区创建党组织、领导内蒙古地区开展民族解放运动的。  相似文献   

5.
戴安林 《湘潮》2015,(3):68-72
从1919年3月17日至1920年12月15日不到二年的时间里,一共有20批大约1600多中国青年学生赴法国勤工俭学,其中湖南籍的有300多人。本文试就蔡和森在赴法勤工俭学期间为中国共产党创建所作的重要贡献做一番认真的探讨和研究。一、蔡和森在赴法勤工俭学期间认真学习和积极宣传马列主义,批判无政府主义错误思潮,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在思想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内第一次明确提出创建革命军队的是周恩来。1922年8月1日,旅欧的青年共产主义者在法国巴黎创办了自己的理论刊物《少年》,宣传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俞秀松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主要成员,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任书记,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执委会书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委会委员、书记,出席了青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为创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党从创建时期起就高度重视青年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寄语上海青年党员"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中国的未来迫切需要"强国一代",上海的未来更需要"奋进一代"。在建党百年之际,上海要在"凝聚青年跟党走"方面创新探索、走在前列,使团结好凝聚好引领好青年成为上海各级党组织最出色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杨军 《世纪桥》2016,(10):4-6
陈独秀作为近现代中国革命的先驱和中国共产党的早期主要创始人之一,对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也做出了特有的贡献:他为青年指明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和方向;他推动青年运动的发展;他组建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他加强党组织对团建工作的指导。他为青年团的创建做了思想、干部队伍、实践和组织上的准备,促成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在发动新文化运动和创建中国共产党时期,比较注意对青年干部的团结和培养工作,很多青年因为得到他的关怀而获得新的生命,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蔡和森即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位。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不久改名为《新青年》),吹响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号角。在湖南读书的蔡和森、毛泽东等人幸运地收到了杨昌济老师从北京寄  相似文献   

11.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思想,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系统的阐释了充分肯定青年作用、培养青年成长成才、切实做好青年工作等一系列问题,逐渐形成了内容丰富且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共产党青年观。  相似文献   

12.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些在省外求学的福建籍进步青年,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了觉悟,参加了党、团组织。他(她)们回省后和省内接受进步刊物影响的青年一道,开始将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为创建福建党、团组织奠定了基础。在党中央的关怀和中共广东区委的帮助下,于1926年2月、4月和6月间相继成立了中共厦门大学党支部、福州地委和莆田支部。1927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刚刚创建几个月后,就有一位不满17岁的青年成为党员。此后他以钢铁般的意志和刻苦耐劳的精神奋斗30年,自20世纪40年代起就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  相似文献   

14.
正谈青年地位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说过,青年要"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相似文献   

15.
五四运动前后,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快速而大规模地遍布全国。当时的社团是各种社会思潮与政治立场的宣传阵地,对当时中国的变革走向发挥了独特作用。而进步社团的兴起与繁荣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产生了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其中许多社团中的青年学生很多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建者与领导者;许多社团促使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与深入研究,还直接推动了早期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成立并加强了与工农群众之间的联系。因此五四进步社团为早期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奠定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16.
1921年前后,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规模和政治影响都十分有限,为扩大组织规模,实现既定政治目标,中国共产党着重从文化层面塑造青年群体的政治形象,突出青年与政治、与国家、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必然联系,阐释青年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在逻辑。中国共产党不断抬升"新青年"的社会形象,鼓舞和肯定青年的政治参与;通过突出民族矛盾的方式,强化青年的民族意识,实现"中国青年"的身份认同,以"中国青年"对中国社会的必然使命,论述青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革命运动的必然性,成功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目标内化为青年群体的政治目标,将青年由社会群体转变为党领导下的革命力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和探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推动作用:一、辛亥革命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二、辛亥革命为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成长壮大和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形成创造了条件;三、辛亥革命为西方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提供了一定的思想条件;四、辛亥革命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准备了一定的干部条件。本文认为,中国共产党创建这一重大事件的发生,是辛亥革命后特殊的历史环境提供了特殊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18.
如今得益于改革开放好,政策实惠而日子越过越红火的望谟县农民,积极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近几年来,该县有5091名农民青年积极参加了党的知识培训学习,3071名农民青年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已有1644名农民青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望谟县农民申请入党热情高,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发了农民加入党组织的强烈愿望。1998年以来,县委年均从县机关抽调120名副科(局)级以上领导干部进村入户抓农民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农民、在农村开展创建文明村寨、“十星级文明户…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新民学会和湖南学生运动的领导人,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前后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最前列。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新民学会发生了质的飞跃,一批先进青年集合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通过创办文化书社和俄罗斯研究会等,毛泽东引导新民学会会员和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扩大马克思主义传播,为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打下思想基础;他领导创建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后,利用各种形式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深入工厂矿山与工人交朋友,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打下思想和组织基础;党的一大召开后,毛泽东通过建立党的各级组织,领导工人运动,使湖南地区罢工斗争得到迅速发展,初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服务青年思想一直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青年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青年的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对中国共产党青年工作作出了系列论述。习近平总书记的服务青年思想应该成为新时期党的青年工作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