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马不列颠时期,罗马帝国采取了积极的城市化政策,推行城市等级与自治制度:以复制罗马城市制度的方式建立最高等级的殖民地城市(Colonia),以许可方式确立了自治市(Municipium)的第二等级地位,并以一二等级的城市自治为垂范,通过城市晋级、扩大不列颠贵族特权、公民权、自治权等方式激励第三等级的部落城市(CivitasCapitals)的发展,不同等级城市的自治权及其公民权有所不同。上述城市等级与自治制度的推行,有效地降低了罗马帝国的行政成本,扩大了统治收益,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有效的国家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赵瑞春 《前沿》2007,(11):43-45
财政自治权是民族自治地方一项重要的自治权利,是民族自治地方利益的重要体现。财政自治权的有效实现是其他各项自治权利得以落实的基础保障,是振兴民族经济,推动地方发展的关键。民族自治地方应在国家统一的财政体制下,结合民族与地区特点,依法实现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财力微弱,自我发展的能力较差,需要国家为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自治权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质疑古代中国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皆自治”之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秦汉至明清之际的中国历代王朝,“编户齐民”和县的数量基本没有达到“地方百里、人口万户”的标准建制,因而是一种小县制。同时,县以下还有乡里制度和什伍编制,皇权专制集权统治以“县政”为依托,其政治影响可谓无所不在、无事不管。所谓“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毫无历史根据。  相似文献   

4.
在中央集权国家形成的过程中,社会新兴阶层通过在政府中任职而进入统治集团,形成由国家封授的官僚贵族,从而改变了贵族的构成和性质。因此,部分旧贵族的衰落并非意味着贵族的整体消失,贵族作为统治阶层与国家保持更紧密的关系,新旧贵族之间围绕国家权力所展开的利益冲突成为影响西欧政治结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科举制的发展,南北朝隋唐"士族社会"瓦解,两宋之间在地方上逐渐积累起一定数量的士人,并逐渐形成一个重要的社会阶层。士人阶层的身份认同意识逐渐趋同,他们在文化上具有优势地位,自觉以"治天下"为己任,以蒙学、家训开展"训俗"教育,提高了民众的文化水平和识字率;以恢复改革宗族制度,推动宗族礼制的庶民化;倡导乡约制度,参与乡村治理。宋代士人借助文化的力量融入地方社会,进而形成以士人阶层为中心的"士人社会"。  相似文献   

6.
王芳  丁知平 《前沿》2007,4(10):246-248
中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造就了不同的官僚制度和官僚文化,考察中西方官僚制的文化传统,有助于更好地借鉴各自官僚制的科学形式和工具理性。中西方官僚制的文化传统在生成环境、历史基础、政治形态以及信仰观念等方面存在区别。  相似文献   

7.
<正>一、我国一般地方行政区域的地方自治权问题提及我国的地方自治,学界多以"民族区域自治""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和"基层群众性自治"为标杆。因此,大家普遍认为我国的地方自治只包括上述三种宪法和法律文本中明确规定的自治权。而对于我国数量最多的一般行政区域,各省、直辖市,地级市(设区的市),县(区),乡(镇)各级地方是否具有一般意义上的地方自治权,学界长期保持缄默之势。对于一般地方行政区域享有地方自治权的认识不足,致使宪法规定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相似文献   

8.
西方国家在迈入后工业化时代的行政改革以及随后兴起的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否能够超越并代替官僚制模式?是否官僚制已过时,并失去了其作为一种现代社会组织普遍采用的占主导地位的组织形态的基础地位?这是目前理论界较为关注的问题。在现阶段,对官僚制的超越仅仅是一种乌托邦理想,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目前都只能表现为对官僚制的进一步改进和创新,而不是抛弃官僚制的基本制度和官僚制组织结构本身。  相似文献   

9.
宗族观念是宗族制的产物和特定的政治文化现象,它随宗族制的产生而产生,并为这一制度的巩固发展提供了文化心理基础。宗族制作为中国奴隶社会中贵族内部确定其亲疏,等级和世袭权利的制度,在进入封建社会后,它不再直接表现为国家的政治制度,但其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却在封建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被吸收、保留,并不断发展、深化,与封建制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融为一体,在中国历史上稳固和延续下来,并一直影响到今日的中国。尤其在我国广大农村,以血缘崇拜、祖先崇拜、传统崇拜为主要特色的宗族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这种影响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阻碍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本文试从分析宗族观念对  相似文献   

10.
李国青 《求索》2010,(4):208-210
南京国民政府面临着追求统治合法性与强化社会控制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导致了中国传统的保甲制度与源自西方的地方自治在其统治时期(1927—1949)发生了分分合合、纠缠不清的关系。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在遵照"总理遗教"的名义下开始推行地方自治,但在地方自治的制度设计中却暗寓保甲之法,后来出于"剿共"和进一步强化社会控制的需要,干脆以保甲制度取代地方自治。最后为了调和"合法性"与强化社会控制之间的矛盾,南京政府宣布纳保甲于自治之中,并在新县制中予以具体化,但保甲的性质并没有发生根本转变,仍以强化社会控制为主要目的,与地方自治精神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1.
各民族当代残存的宗族组织必然对我国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村民自治制度造成千差万别的正负面影响 ,本文着力研究探讨残存宗族组织对村民自治制度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的对策。笔者认为 ,加强村民自治建设的具体对策 ,应当从法律层次、经济层次、自身建设层次、社会文化层次四个层次着手。  相似文献   

12.
弗里德曼的宗族研究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分离说",表现出国家(上层)与地方社会(基层)之间、官方(官僚体制)与民间(宗族组织)之间的分离,不能完全解释中国传统宗族社会的现象,也不符合中国传统社会等级制度的根本特征。相较于"分离说",明清时期海南宗族社会的发展状况,体现出国家(上层)与地方社会(基层)之间、官方(官僚体制)与民间(宗族组织)之间的相互配套和双向互动,可以视为一种"配套说"。"配套说"超越了"分离说"以乡村宗族为主体社会结构的研究范式,将宗族置于不同层级的、与自上而下的官僚体系相匹配的结构体系中去,更符合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本质特征,也更有效解释中国宗族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由此,对当前人类学研究与中国民间社会组织研究进行以下思考:在人类学研究上,需要重新反思其发展历程,加强向上研究,走出乡村,促进多学科合作研究;在中国民间社会组织研究上,需要走出西方理论和经验研究的局限,从中国二元社会的结构特质,理解官方社会与非官方社会的联系与互动对民间组织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村民自治概念的法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制度层面来说 ,村民自治是通过宪法、法律所确认的农村村庄社区村民依法办理自己事情的法律制度 ,并以此确认了村民自治权 ;从行为层面来说 ,村民自治是法定村法定范围内的村民民主行使村民自治权的活动。村民自治与行业自治、组织自治、地区政权自治、居民自治不同。  相似文献   

14.
代议制的产生代议制最早产生于希腊的民主共和国。公元前8至前4世纪,希腊地区出现了以城市为中心的诸多奴隶制小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统治方式,逐步形成古希腊雅典城邦国家共和国制的典型。以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著称的雅典国家设立了执政官、贵族会议和公民大会等机构。大约在公元前594年,执政官梭伦实行改革,企图缓解贵族与贫民的矛盾,但事实上并未废除贵族会议,而是创设了几乎存在于每一个制宪城邦的400人会议,后改为500人会议。改革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集权国家的形成早于西方。由于形成的社会基础不同,中国古代集权国家与乡村社会的关系也与西方迥然有别。中国古代集权国家自产生以来就带有集权主义以及政治和国家优先的传统。与之相伴的是不成熟的组织水平低下的广大乡村社会。集权国家采取政治的手段而非经济的手段从乡村中汲取资源,并且这种政治手段在文化体系的支持下得到了合法性的论证。集权国家依靠庞大的官僚队伍同广大乡村社会联系。集权国家对社会管理的方式从地方分封的分权状态过渡到郡县制的集权形态;但集权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控制程度是有限的,这就使乡村社会拥有一定的自主性。为了对乡村社会实行统治,集权国家宣传正统文化理念,一方面依靠儒教理论使乡村社会的乡绅成为集权国家对乡村社会实施间接统治的力量,另一方面依靠儒教理论来规范乡民的思想和行为、使乡村社会以宗族聚居为主要形式,进行相对独立的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16.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和实质,没有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也就无从谈起,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民族区域自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某种意义上讲,也就是为了自治地方行使好自治权。  相似文献   

17.
一、巴黎公社基本上是按照蒲鲁东的地方自治原则和布朗基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建立起来的一个城市自治政权。当然,公社成立后颁布的一系列法令——废除征兵制以国民自卫军代替;宣布政教分离;废除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高薪;废除面包工人的夜班制;颁布房租法令等等,表明公社实际上超出了市政性质的范围而行使了部份国家职权。这主要是由于两个原因:一是公社要求扩大地方自治权利,这就意味着将原来属于中央政府的某些职权交给地  相似文献   

18.
[策划人语]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在中央政府集中统一领导下,遵循国家宪法的规定,各少数民族以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享有当家作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内部事务的自治制度。1984年,国家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为民族自治地区各族人民充分行使自治权利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从1984  相似文献   

19.
秩禄指按行政职级序列领取工作报酬,乃是我国古代官吏的工资制度。秩禄又称秩俸,秩是指官吏职务级别,禄或俸则指薪饷报酬。秩是禄的依据,禄是秩的体现,两者密不可分。先秦时代分封食邑,世卿世禄,尚未形成官僚体系,虽然“自天子至下士凡六等”,上下等级森严,但并不讲究秩禄。秦商鞅变法彻底废除了由血缘、门第任职的世卿世禄制,官吏统由国家任免,由政府付给俸禄,使君主与臣僚间形成一种雇佣关系,任官食禄的官僚制也就形成了。秦汉大帝国既要依靠众多的官吏来统治和管理庞大的国家,也就必须以国家财政来支付各级官吏的薪俸,使…  相似文献   

20.
《当代广西》2005,(4):20-2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月28日发表《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全面介绍民族区域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各自治地方享有的充分自治权及其在国家的支持、帮助和自身努力下,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