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知分歧、战略试探与外交博弈贯穿于中美建交第一阶段的谈判过程之中。谈判前,双方在建交问题上的分歧使整个谈判历时五个多月之久。在此期间,中美两国努力开辟沟通渠道、认真确立谈判方略并进行了六次正式会谈。为避免谈判破裂,前四次会谈主要以商讨正常化后的美台关系来试探对方的"谈判底线",尚未涉及谈判的实质问题。谈判停滞期内,双方适时做出了加速建交谈判的决定。美国在对台军售问题上主动"摊牌",促使第五、六次谈判得以围绕实质性的军售问题展开交锋。应当说,建交第一阶段的谈判,为邓小平在谈判最后阶段以"搁置争议,先行建交"的伟大决策推动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宫力 《党的文献》2002,(2):67-78
中美上海公报发表之后,中共中央对中美最高级会谈的结果进行了评估,把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任务提上了议事日程.为加快推进中美关系正常化,毛泽东提出了"一条线"的战略构想.邓小平坚持中美建交三项基本条件的坚定立场,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美国政府指望中国在台湾问题上作出较大让步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中美建交谈判的最后协议是中美双方互谅互让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在中美关系曲折发展的历程中,台湾问题一直是最为核心的问题。就在中美建交不久的1979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违反建交公报精神、干涉中国内政的《与台湾关系法》。此后,美方以此为依据,继续向台湾大量出售武器。经过中方的坚决斗争,两国政府于1982年8月17日就分步骤解决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发表了联合公报,即《八一七公报》。《八一七公报》和《上海公报》、《中美建交公报》一道,为中美关系的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美国卡特总统时期,美国政府接受了中国提出的建交三原则,即在台湾问题上“断交、撤军、废约”三原则,中美建交的障碍得以排除。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分别在北京和华盛顿同时宣布了中美建交的联合公报。中美建交是在邓小平的主导下完成的。1979年1月1日,中美正  相似文献   

5.
中美“八一七”公报的产生宫力1982年8月17日,中美两国就分步骤直到最后彻底解决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所共同发表的联合公报(即中美八一七公报),是继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和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之后,中美两国之间达成的又一项重要协议,它的产生经过了...  相似文献   

6.
卡特总统时期,美国政府接受了中国提出的建交三原则,即在台湾问题上“断交、撤军、废约”,中美建交的障碍得以排除。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分别在北京和华盛顿同时发表了中美建交的联合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在中美建交谈判的过程中,卡特总统就向邓小平发出了正式访问美国的邀请。1月28日至2月5日,邓小平正式访美。1月28日是中国  相似文献   

7.
正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在参与和领导社会主义发展建设方面、在人生大是大非方面所表现出来的高瞻远瞩尽人皆知,令人钦佩。鲜为人知的是,他在各种场合所表现出来的随机应变和乐观诙谐。邓小平的幽默不落俗套,不仅通俗易懂而且蕴涵深意,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和长久的印象。"我们无所不谈,上至天文,下至地理"1979年1月,在《中美建交公报》发表后不久,为进一步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第三次复出、志在大展宏图的邓小平,应邀越洋过海飞往美国访问。邓小平与卡特共进行了三次会谈,彼此会晤的时间不算特别长。但即使这样,邓小平的言行举止都给卡特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在卡特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政府经过6年的接触和谈判,终于在1978年12月16日发表了《中美建交联合公报》,从1979年1月1日起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作为一代伟人的邓小平,对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起了历史性的推动作用,在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史上写下了举世瞩目的篇章。  相似文献   

9.
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关系史中,中美关系一直是足以直接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篇章。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曲折历程中,以1972年的《中美上海公报》、1978年的《中美建交公报》和1982年的《中美"八·一七"公报》的出台最为引人注目,这三份公报浓墨重彩地构筑了中美关系的基石,而它们相继出台的经过,也生动地见证了中美关系从解冻到逐步发展的清晰足迹。今年是中美关系正常化40周年,本刊特发此文,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10.
《党史文汇》2001,(10):F003-F003
中美在上海签订《联合公报》后,两国政府领导人继续就建交问题进行会谈。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了中美建交三原则:美国政府必须断绝同台湾的所谓“外交关系”,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一个省,早已归还祖国,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  相似文献   

11.
1979年1月,在《中美建交公报》发表后不久,为进一步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应邀穿洋过海飞往美国访问。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正式访美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率团访美期间,美国总统顾问布热津斯基热情设家宴招待了邓小平。宴会开始后,觥筹交错,笑语声声。酣畅耳热之际,布热津斯基当众发表高见,说:“中国人和法国人有一个共同点,  相似文献   

12.
正1955年至1970年间,中美两国举行了136次大使级会谈,使尚未建交的两国有了接触和对话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甚至化解了双方的对抗情绪。在15年的会谈中,两国大使通过多次交锋、博弈,对中美关系和两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产生了一定影响,为打开中美两国大门、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70年代,中国和美国经多年谈判,于1978年12月16日发表两国间《关于建立外文关系的联合公报》。公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商定自1979年1月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公报对于中美两国和整个世界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和巨大的。翌年1月29日,根据中美建交谈判时达成的协议,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正式访问美国的第一位高级领导人,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喜庆气氛中抵达华盛顿。这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访问,也是一次非同寻常的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14.
中美贸易摩擦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娟 《求实》2006,(Z3):167-168
自1979年中美两国建交并签订《中美贸易关系协定》以来,中美经贸关系一直处于进入稳定发展时期。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并在全球商品市场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美贸易进一步迅速地增长。但在双方市场不断扩大和贸易量持续增加的同时,也相继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调,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问题日渐突出,并成为两国经贸关系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十一)曲折建交——邓小平明确表示,要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干干脆脆就是三条:废约、撤军、断交;卡特盘算着:如何既同中国建交,又能“同台湾保持足够的联系”中美两国建交,走过了曲折的路.1972年尼克松访华,承认了“一个中国” 的原则,并承担了最终从台湾撤军的义务,打算在第二届任期的头两年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1973年,中美双方互设联络处,这是改善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步骤,为建立两国间的直接联系,进行了有效的工作,并为中美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打下了基础.正当中美关系顺利发展的时候,双方国内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发表20周年。新中国诞生以后,由于美国政府固守敌视、颠覆、封锁、禁运的立场,致使中美关系出现了持续1/4世纪的冻结局面。作为当代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经济强国,中美关系的状况对于世界和平与发展意义重大。从日内瓦会议开始,两国政府进行了旷日持久、历经波折的解冻努力,其间不乏饶有趣味的插曲和堪称经典的外交智举。“绿灯”向美国记者闪亮日内瓦会议以后,中美两国由领事级会谈上升为大使级会谈。在1956年8月的大使级会谈初期,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即两国新闻记者相互交流的问题。中国方…  相似文献   

17.
卡特任美国总统时期,美国政府接受了中国提出的建交三原则,即在台湾问题上“断交、撤军、废约”三原则.中美建交的障碍得以排除。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分别在北京和华盛顿同时宣布了中美建交的联合公报。1979年1月1日,  相似文献   

18.
《新湘评论》2013,(5):62-63
1,《邓小平时代》 内容简介:哈佛大学傅高义教授倾十年心力完成的权威巨著《邓小平时代》,是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国惊险崎岖的改革开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作者对邓小平个人性格及执政风格进行了深层分析,并对中国改革开放史进行了完整而独到的阐释。书中对中美建交、华国锋历史评估、改革开放的幕后曲折、邓小平和诸多当时关键人物之关系、香港问题、邓小平南巡等重大议题均有详述及剖析。  相似文献   

19.
<正>微信号"侠客岛"2018年12月3日刊登梅新育的文章说,"一场晚宴,中美各表",中美元首G20会谈举世瞩目。据中方媒体报道,两国元首达成共识,停止加征新的关税。在具体层面上,中美双方将探讨从扩大市场准入  相似文献   

20.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共同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也称《上海公报》。《上海公报》的发表开创了中外联合公报的先例,成为当时轰动国际的政治新闻。为达成这一堪称中国外交史上独一无二的公报个案,周恩来总理与美国多名政要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较量。最终,周恩来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谈判艺术,赢得以基辛格为首的美方谈判代表接受中方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