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围绕1919年至1920年间兴起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上海的开展情况,重点从为什么从上海出发,留法学生到上海报到,查验赴法资格和订购赴法船票,在沪候船期间的生活等几个方面阐述,详细分析以上海华法教育会为主的各种学生团体和机构,如何帮助约1600名学生有序地组织起来走上留法勤工俭学之路,以及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黎余 《当代党员》2021,(6):25-27
寻路五四运动前后,一大批胸怀救国梦的中国青年远渡重洋到法国"勤于做工、俭以求学",史称"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四川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赴法人数最多的省份,重庆则是四川开展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据统计,四川参加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人数达511人,而重庆仅巴县和江津两地就有93人。  相似文献   

3.
百年风采     
正100年前,一大批胸怀救国梦的中国青年远渡重洋到法国"勤于做工、俭以求学",史称"留法勤工俭学运动"。重庆是留法勤工俭学人员的重要输出地,输送了以邓小平、聂荣臻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才,同时以赵世炎为代表的渝籍青年也从全国各地汇入到留法勤工俭学大军的洪流中。他们当中许多人在法国一边做工,一边学习新知识、新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史上颇有影响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在苏联十月革命的影响之下,一批优秀的进步青年纷纷前往法国,他们积极地团结在共产主义的旗帜之下,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建立党团组织和各种革命团体。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为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建党活动提供了来自海外的组织基础、理论依据和人才支持,作出了特殊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5.
革命生涯从上海开始 1920年8月27日下午3点,16岁的邓小平乘坐着"吉庆"号轮船从重庆启程,顺长江东下.9月5日,他和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的83名同学到达上海.他们是第17批赴法勤工俭学的.他们的到来,立即在上海引起了舆论轰动,许多报纸竞相报道这一消息.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前后,在中国掀起了一场留法勤工俭学热潮,周恩来、朱德、聂荣臻等均参加了留法勤工俭学,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先后有1700多中国学生赴法国勤工俭学,被称为世界留学史上的“空前盛举”。这场大规模的留学热潮,最初起源于中国人在法国开办的一个豆制品公司。 1902年,清末李石曾作为驻法公使孙宝琦的随员来到法国,成为中国第一批留法学生。李石曾在巴  相似文献   

7.
留法勤工俭学无论在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以及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都是十分有意义的一页。他是一场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实践运动。经过留法勤工俭学这一深刻的世界性的时代性的社会实践的洗礼,勤工俭学的学生尤其是其中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者,成为中国第一批最为出色的马克思主义者。 虽然留法勤工俭学的初衷并非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但它是一场深刻的世界性的时代性的社会实践运动。实践出真知,先进的实践造就先进的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8.
五四爱国运动的浪潮,激起重庆及其附近地区一大批爱国青年学生纷纷奔赴海外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少年小平一步一步从故乡广安走到重庆,走到法国,走上了职业革命家道路。重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造就了以邓小平等人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才,在川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留法勤工俭学先进分子建立的旅欧党团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在海外建立最早、人数最多的坚强组织。他们与国内建党建团活动者遥相呼应,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为中国革命开辟出新天地。上海在这种相互影响过程中起到桥梁纽带作用,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创建作出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由留法勤工俭学生至中共留法勤工俭学群体的发展过程颇为复杂。从雾里看花到亲身体会,留法勤工俭学生对于工学互助主义和勤工俭学有了从笃信到怀疑的转变。家庭因素、早期活动经历的影响,以及蔡和森等“先觉者”的积极引导,使部分留法勤工俭学生由模糊或不确定的政治倾向初步转向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之路。1922年6月旅欧“少共”成立后,中共留法勤工俭学群体通过开展内部训练、对外宣传,在现实淬炼中成长为信仰坚定的职业革命者。综观从留法勤工俭学生到中共留法勤工俭学群体的心灵轨迹可知,现实因素的触发、成员的相互影响、先进理论的引导在不同时空个体之中频繁互动,展现出经济处境、实践活动、理论素养、性格特质等因素对人物信仰选择的影响差异,进而折射出思想转变的反复性、过程性与不同步性。  相似文献   

11.
张杰 《湘潮》2016,(4):26-30
新民学会是五四时期由毛泽东、蔡和森等发起成立的一个进步团体,84名会员中有19名女性。新民学会女性群体与湖南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有密切关系,她们是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主要推动者,也是留法学生政治运动的重要参与者,留法勤工俭学运动锻炼和培养了她们的才干,促使她们迅速成长。探讨新民学会女性群体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关系,对于深化新民学会的研究,以及弘扬湖湘女杰精神,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史之最     
《湘潮》1989,(9)
最早在湘发起留法勤工俭学活动的人 1917年10月,华容籍青年罗喜闻、戴勋等人在广州结识广东留法俭学会会长黄强,遂起留法勤工俭学之念。他们返回长沙后,筹备组织留法预备学校,后因经费、校舍无法解决,只好作罢。1918年2月,罗喜闻等人赴京参加留法勤工俭学预备活动。不过,罗喜闻等主要是解决自身求学,所以未在湖南造成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五四运动中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寻找救国救民道路的一次伟大尝试。在四川,先进人物为推动留法勤工俭学的健康发展,先后在成都、重庆开办了留法预备学校。邓小平是在五四运动的高潮之际进入重庆留法预备学校的,在重庆一年的勤奋学习与参加爱国运动,为他以后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陈毅,字仲弘,一九○一年出生于四川乐至县,小学毕业后考入成都甲种工业学校。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的知识分子兴起留法勤工俭学热潮,他怀着探索与追求的奋进精神,转入成都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学习。一九一九年五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四川省政府补助的四百元勤工俭学旅费,于六月间同六十一名川籍留法勤工俭学生赴沪,并于八月十二日  相似文献   

15.
五四爱国运动兴起的前后,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股留法勤工俭学热潮。这股热潮,给相对封闭、正在觉醒中的中国带来极大的冲击,加剧了中国大地的裂变。在勤工俭学的人流中,也有一批江西籍的热血青年。那么,究竟有多少江西人士赴法勤工俭学,是哪些人,他们后来的作为又怎么样?  相似文献   

16.
<正>百余年前,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负笈法兰西,寻求挽国之危难、救民于水火之真理。在这群青年中,周恩来和赵世炎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两人邂逅于欧洲大陆,同样地坚定、机智、待人诚挚、富有组织才能,组织领导留法勤工俭学生掀起维护国家利益及留法勤工俭学生群体利益的斗争,筹建旅欧青年党团组织。经过大革命的淬炼,两人都成长为我党军事工作和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再度携手并肩,担负起指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重任。  相似文献   

17.
五四爱国运动兴起的前后.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股留法勤工俭学热潮。这股热潮.给相对封闭、正在觉醒中的中国带来极大的冲击,加剧了中国大地的裂变。在勤工俭学的人流中,也有一批江西籍的热血青年。那么,究竟有多少江西人士赴法勤工俭学,是哪些人.他们后来的作为又怎么样?  相似文献   

18.
90多年前,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在中华在地如火如荼,重庆及附近地区的一大批爱国青年学生,纷纷奔赴海外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汇入留法勤工俭学大军的洪流,由此造就了一大批早期共产党人。  相似文献   

19.
温长松 《当代党员》2023,(Z1):98-99
<正>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留学运动。马克思主义等进步思想在青年特别是学生中传播,一部分优秀的勤工俭学生自此走上革命道路,为我们党的成立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中,来自四川巴县(现重庆市巴南区等地)的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20.
1920年秋,陈独秀委托即将应聘去法国里昂大学任教的张申府,在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中建立共产党小组。同年底,张到巴黎,首先发展了刘清扬;后来,张、刘二人又发展了周恩来。赵世炎、陈公培已在国内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此时,也转入巴黎共产主义小组。他们通过留法勤工俭学中的"工学世界社"、"勤工俭学会"等进步团体,开展革命活动,扩大组织。1922年夏,在巴黎正式成立了包括旅法、旅德、旅比3个支部的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不久,党中央和团中央通知,将"少共"更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同时,由已经参加了共产主义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