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四川藏区为研究对象,从微观视角分析四川藏区旅游精准扶贫驱动机制与作用机理,认为贫困人口利益诉求的理性行为及扶贫主体的驱动是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贫困人口通过分享、匹配、学习三种方式实现旅游脱贫目的。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黔江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扶贫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发展旅游带动经济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是近年来旅游部门主动参与扶贫的创举,也是从实践中总结的推动旅游业深入发展的新思路。本文分析了黔江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黔江地区以旅游资源开发和扶贫为重点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3.
旅游扶贫已成为长江上游广大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路径,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旅游扶贫战略的实施及发展对于深入研究长江上游少数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问题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重庆石柱旅游业面临着产业布局不合理、保护与开发冲突较多、产业竞争能力不强、从业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等诸多困难,必须立足于"四位一体"的发展战略,通过创新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形式、实现旅游业与农牧业的扶贫关联效应、提高贫困人口参与能力、扩展帮扶渠道等途径全面增强长江上游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实效。  相似文献   

4.
《松州》2017,(1)
正留坝是国家级贫困县、秦巴山区扶贫连片开发重点县,"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萧何月下追韩信"等历史典故均出于此。近年来,留坝县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人文资源,以建设中国山地度假示范区为目标,走出了一条旅游精准扶贫的创新之路,全县通过发展旅游业脱贫人数占总脱贫人数的70%以上。一是发展全域旅游,为旅游扶贫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张祖群 《思想战线》2012,38(2):104-108
扶贫旅游的核心理念是推行有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业,并与反贫困直接关联。扶贫旅游可以促成贫困地区在国际、产业间、城乡间、贫困地区与其他地区间的交流,并推动贫困地区在物质经济、制度、精神和心理、环境等层面多功能全方位的发展。环京津贫困带扶贫旅游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目标应以此为镜,目的在于通过旅游业改善环京津贫困带的贫困现状。  相似文献   

6.
反贫困是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精准扶贫是我国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和实践指南,安定区的扶贫实践是其中的一个案例。安定扶贫的做法主要有,产业合作带动扶贫、资产收益扶贫、易地搬迁扶贫、产业链金融扶贫、内源式扶贫及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格局扶贫等。内在特质与精神文化、内生动力、触发机制及外生力量等构成了安定扶贫实践的四个要件。四种外生力量通过四大触发机制催化、激活和释放贫困人口的内在动力,从而实现扶贫实践的良性运转,有利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安定扶贫的经验集中体现在坚持党的领导、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构建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之间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打造扶贫资源、发展动力、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率"四位一体"的发展机制等四个方面。安定扶贫实践是当代中国反贫困的典型做法和鲜活案例,为中国贫困地区乃至世界发展中国家贡献了安定元素和安定智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要脱贫也要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2018年,琼海市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和重要保障抓紧抓实,坚持创新思路,持续用力发力,积极探索扶贫产业"多元"发展新模式,为实现贫困人口长久脱贫致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核心动力。以全域旅游实现多元增收。通过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  相似文献   

8.
精准扶贫是党和国家扶贫工作的重大战略举措,以精准扶贫为指导,借助现代大数据技术手段能够实现对贫困人口和贫困类型的精准甄别,实现对扶贫责任的精准落实和扶贫方法的精准布局规划,以及实现对扶贫工作进度和扶贫资源投入的精准监测和动态调整,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达成脱贫攻坚目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凤凰县通过规划引领、系统布局、融合创新等方式,在完善旅游扶贫顶层设计、发挥资源优势打造旅游综合体、创新性推进一二三产业态融合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凤凰县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贫困人口稳定持续脱贫,并且在培育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厚植乡村振兴的人才资源、文化底蕴、产业动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由此形成了一定的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和启示:一是旅游扶贫必须基于本地具有比较优势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当地群众凝聚合力、共同推进下,充分挖掘和利用民族文化的内涵价值,整合多种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优势,走适合自身特点的内源型发展道路;二是旅游产业具有辐射性广、带动性强等特点,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重视其在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能力、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教育扶贫研究,是建立在广泛认同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即承认教育的扶贫功能这一基础之上的。教育既是贫困的内容,也是贫困的原因;既是脱贫的目标,也是脱贫的手段。教育扶贫主要是指针对贫困地区致贫的教育因素,切实加大作用于贫困人口的教育资源投入和资助,努力使贫困人口掌握脱贫致富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贫困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进而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彻底解决贫困问题的一种扶贫方式。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实现路径,精准扶贫是教育扶贫的根本工作机制;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精准扶贫是教育扶贫的重要保障。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教育扶贫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要使贫困人口彻底脱贫,防止脱贫人口返贫,一个有效措施就是加强教育扶贫。  相似文献   

11.
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性的指标是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精准扶贫"被提升到国家战略。《中国周刊》一直关注宏大扶贫背景下政府之外的社会力量如何介入社会最底层,利用自身独特的专业和优势助力中国农村脱贫。国内外实践证明,必须发展一些专门以贫困人口为服务对象的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来解决贫困人口的贷款难题。由此,山水间有温度的乡村银行——中国扶贫基金会下的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成为了我们关于普惠金融的首个报道目标。  相似文献   

12.
正消费扶贫是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来宾市武宣县在消费扶贫方面积极探索实践,聚焦扶贫产品"应纳尽纳"、销售渠道"应拓尽拓"、消费群体"应购尽购"、优质品牌"应创尽创"四个目标,有效打通扶贫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堵点,拓展脱贫致富新路径,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3.
正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重庆市主要扶贫工作重点区县大都分布在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生态、民俗、文化等资源丰富,发展特色旅游潜力巨大。特色旅游是依托地方自然生态、历史文脉等旅游资源,挖掘或构造特定旅游项目及产品,针对特定旅游市场的旅游形式。特色旅游与扶贫开发的有机结合,能够提升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带动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促进贫困地区经济走上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促进旅游业发展与扶贫工作有机结合已经成为目前开展扶贫工作的重要手段,但在旅游扶贫中,"扶持谁""怎么扶"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贫困人口的经济状况并没有获得明显改善。实现旅游扶贫的精准发力,必须要加强扶贫工作管理,健全旅游扶贫管理体制,达到旅游脱贫目标。  相似文献   

15.
王克岭  李灿松 《湖湘论坛》2021,34(2):110-120
作为扶贫的重要方式之一,旅游扶贫在我国扶贫伟业中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形成了相应的模式和路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亟需采用新模式对已取得的扶贫成效进行巩固和拓展。基于旅游市场服务主体的视角,以旅游经济发展中贫困居民能力提升为目标,通过旅游产品/服务供应商的本土化、旅游产品/服务提供商的本土化、旅游产品/服务供应商向提供商转型等三大擘画,藉由"促培育"和"促转型"的战略举措提高旅游地贫困居民收入,激活区域消费能力,以赓续或实现脱贫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扶贫模式是一种精准扶贫新体系,是通过对乡村旅游资源及产业的开发,提升农户的内在发展动力,进而带动其脱贫。乡村旅游扶贫模式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果,成为当前我国精准扶贫的中坚力量。但是,目前我国乡村旅游扶贫模式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从政策、产业、发展理念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7.
精准扶贫是新时代我国扶贫开发的战略导向,是经济新常态下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和发展质量提升的政策回应。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提出精准扶贫贵在看齐求真务实,重在关注扶贫对象意愿,理顺扶贫资源作用体系并进行流程再造,提高扶贫效率,促进贫困人口全面脱贫。  相似文献   

18.
《松州》2017,(1)
<正>四川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艰巨的省份之一,旅游是四川最大、最突出的优势。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扶贫工作,把旅游业纳入全省17个专项扶贫计划中。我们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突破,走出了一条"旅游扶贫"的新路子。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通过发展旅游惠及贫困人口达50万人以上;2015年我省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为6646万农民带来人均786.2元的收  相似文献   

19.
《世纪行》2016,(7)
正消除贫困,是人类千年发展目标,是中华民族实现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的基石,必须最广泛地汇聚智慧和力量,共同为之努力奋斗。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开展"救济扶贫"、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到"扶贫开发"、帮助贫困人口提高生产发展能力;从实施"扶贫攻坚"的国家行动计划,到确立"脱贫攻坚"的国家战略目标:确保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大绩效。  相似文献   

20.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一次重大战略创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精准扶贫战略有利于实现资源的精确配置,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但基于L县的实地调查发现,精准扶贫政策在基层执行过程中仍遭遇着结构化困境。贫困的"多元性"与帮扶措施的"简单化"、精准扶贫内涵的"丰富性"与基层实践的"局限性"、脱贫攻坚的"暂时性"与能力建设的"长效性"之间存在矛盾,贫困群体参与的主体性缺失和反贫困实践中的性别盲视等,都导致精准扶贫实践陷入了结构化困境。基于此,从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的角度出发,提出要严格执行多维贫困识别机制,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衔接,不断进行基层扶贫治理机制创新,并纳入社会性别意识等优化路径,从而帮助贫困人口实现永久脱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