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学理论》2017,(4)
当下,农村生活垃圾问题日益严峻,数量大幅提升,垃圾成分日益复杂,而垃圾处理方式的停滞落后,公共服务提供的严重不足,催生了来势汹涌的垃圾围村现象。这一现象不仅影响村容村貌,更带来严重的危害。本文分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成因,并从法律的视角,思考解决困境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青山绿水、莺歌燕舞的农村,一直是想逃避紧张、嘈杂生活的都市人心目中的理想之地。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化的推进,商品流通的加速,农村也未能幸免都市曾遭遇过的问题。比如一些企业在城市挤压之下,开始向农村转移,加上农村自身生活垃圾清理不善,致使农村也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有些地方已不堪重负。  相似文献   

3.
《民主》2016,(9)
正【提案背景】目前,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来源主要有以下六类:农村生活垃圾;农村生活污水;农业生产随意丢弃的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和污水;农田过量施用的化肥;农田过量施用的农药等。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农村和农民生活居住环境,必须加强治理和控制。【具体建议】1.大力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实施生态循环农业工程。实现农业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让农业和农村中的元素流动起来,把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养殖业废尾水、农田流失的肥料、农田排放  相似文献   

4.
《行政论坛》2019,(4):116-121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是破解"垃圾围城"的重要措施。本研究在政府—市场—社会关系的理论基础上,对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相关材料的整理过程中发现,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采取的是政府主导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即引导型模式、强制型模式、自发型模式和混合型模式等四类模式。政府主导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主要症结是:政府超负荷承担垃圾分类工作,忽视对社会主体参与垃圾分类的培育,缺乏对市场主体参与垃圾分类的支持。研究表明只有将政府、市场和社会纳入垃圾分类工作的宏观体系中才能实现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即完善多元主体参与垃圾分类的相关制度、引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统筹推进垃圾分类各个环节协调发展等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多元共治。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深圳的生活垃圾问题日益严峻。据《2011深圳统计年鉴》,2010年深圳生活垃圾清运量已达479万吨,占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总量的3%。巨量的生活垃圾,不仅带来巨额的垃圾处理支出,更影响着环境质量。如何有效解决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已成为深圳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德国拥有成熟的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与分类管理制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将在研究德国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深圳自身的特点,提出建立与完善深圳生活垃圾减量化与分类管理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3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许多城市出现垃圾围城的现象,政府落后的垃圾治理能力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总结我国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及其治理现状,从市场、社会、行政三个方面阐述了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机制,梳理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问题的治理思路,以提升我国治理城市生活垃圾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一些城市开始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的背景下,不同社区的生活垃圾分类效果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何解释这一差异需要进一步分析.社会资本作为认识社区公共产品提供和集体行动形成的重要视角,与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之间的关系值得研究.基于上海市H街道三个不同类型社区的案例比较分析发现:以社会网络、信任和互惠规范为核心内容的社会资本,能够较好地解释存在差异性的社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和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绩效.在实施垃圾分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培育社会资本有力提升居民参与的意愿,推动居民的参与行为,不断提升垃圾分类绩效.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在政府和公民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由于治理主体的不同以及各个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和分类的复杂性,相应的部门对垃圾的治理还是分散的、碎片化的。这种垃圾治理方式使得政府很难以公众的需要为基础,向一体化和无缝隙的方向发展。整体性治理理论是西方国家行政改革实践的最新成果,对改善当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生活垃圾分类关系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是衡量城市发展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要求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为绿色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相似文献   

10.
美国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管理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生活垃圾是城市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城市生活垃圾性质、能源需求、地理资源、技术手段、法律政策等方面存在差异,各国有不同的城市生活垃圾产生、回收、收集、运输、处理模式.高效合理的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回收和利用不仅可以缓解环境污染的压力,还可以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和利用产业.深圳是一个经济发展快、人口密度高的城市,虽然在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较之美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美国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余钟芳 《学理论》2009,(5):124-124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也发生着变化,生活垃圾中废纸、金属、塑料、玻璃、特别是“白色垃圾”等成分比重上升。了解垃圾的构成变化对控制垃圾产生、资源的回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介绍了旅游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并对目前生活垃圾处理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正据统计,我国生活垃圾年产超四亿吨,生活垃圾大量产生却又处置不当,成了美好生活的"副产品",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最终影响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解决生活垃圾难题,推进垃圾分类,建立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将是不二之选。  相似文献   

13.
生活垃圾分类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的热点问题,虽然全国各地推广了多种多样的政策,然而实施效果参差不齐。居民行为的动机与效果是促成垃圾分类长效机制的关键,需要以认知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为基础,从个体行动者视角出发,探讨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动力来源。通过构建动力分析框架,提炼社区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关键动力以及人群间的动力差异。在此基础上,分析社区不同类型居民的行为动力,通过加强外部刺激并促进外部诱因向行为驱力转化,提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动力,解决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现实难题,从根本上推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近年来农村青少年愈演愈烈的辍学现象,本文从农民流动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文章指出,大规模的持续的农民流动带来了村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以及家庭结构的深刻变迁,这对农村青少年的学校教育造成了深远影响。此外,在城市的农村流动儿童所遭遇的生活和教育障碍使得农村青少年在文凭竞争中本有的不利地位愈加恶化。所有这些因素连同日益泛滥的功利价值现,致使很多孩子在学业受阻之后很快转向打工挣钱而非继续学业。  相似文献   

15.
韩鹏 《学理论》2012,(19):83-84
生物质能源是指农作物秸秆、动物粪便、生活垃圾、能源型植物等生物质内能量的有效利用。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既有利于哈尔滨市经济发展,还能有效保护哈尔滨市的生态环境。从哈尔滨市农村发展生物质能源的基础条件入手,分析了哈尔滨市开发农村生物质能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编制哈尔滨市农村生物质资源发展建设规划、加强生物质能源产业技术研发能力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垃圾蚕食射阳湖,使得湖里的鱼虾成了垃圾;镇环卫所随意倾倒垃圾,造成河水发黑发臭,不要说饮用,连灌溉农田都不能用。两则关于农村垃圾污染的报道,读来令人沉重,也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7.
《民主》2020,(2)
正"农民生活垃圾如何处置?农村雨污分流管网建设现状如何?对农村水环境治理有哪些困惑和建议?"2019年10月,民进扬州市委会"整治农村水源污染,助力乡村振兴"专题调研组赴扬州市瓜洲镇开展深入调研。多年来,从"三下乡"到"振兴乡村",扬州民进服务乡村始终如一;从"帮贫问苦"到"文化惠民",扬州民进服务乡村多姿多彩;从"美丽宜居"到"和谐法治",扬州民进服务乡村不遗余力。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农村的政治、经济生活日新月异,乡镇工业蓬勃发展,产业结构急骤变化。农村青年面前展现出一个全新的世界,使得农村高中生们的未来生活计划内容更加丰富。最近一个时期,我们通过对江苏省若干农村中学应届高三学生的调查,发现在他们未来职业的自我抉择中确是出现了不少新的特点。这些新的特点,从总体上讲,反映了当代农村高中学生眼界开阔,思想活跃,抱负远大,富于进取的精神面貌,使人为之振奋。同时,有的地方也给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有关人士,提出了一  相似文献   

19.
志远 《瞭望》1986,(29)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开始富裕起来的农民迫切需要新的文明生活。那么,当前农民精神生活的状况怎样,他们有什么要求和希望,怎样引导他们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记者最近在石家庄地区的晋县、无极、正定等县走访了一些干部和农民群众,请他们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意见。 亟待加强领导 在座谈中,干部、农民们谈得最多的问题是: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亟待加强领导。他们说,现在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生活提高了。但在文化精神生活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最突出的是有的地方封建迷信活动、赌博活动抬头,在婚丧嫁娶上大操大办成风。  相似文献   

20.
封建迷信、不良习俗的复活,影响到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在河南、山东农村走访调研中,《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发现在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有的地方不良乡风习俗没有与经济发展同步改善,一些地方落后的文化现象开始滋长,而文化生活缺乏,精神生活不足的情况不同程度地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