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仡佬族在商周时属于“濮”族群。春秋战国时,广西进内的部分越人,溯水北上西进,移入西南地区。杂居于西南地区的濮人、越人生活习俗互相影响渗透的部分,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族群———“僚”(“僚”原写作“獠”,作为族称当读作“佬”)。战国时期即有“僚”人出现。《华阳国志·蜀志》载,保子“帝攻青衣,雄张僚”。汉代的僚人已是夜郎国的主体居民。唐初,僚人中的一部分发展为单一民族———“仡佬”。《六祖坛经·行由品》载慧能法师语:“汝是岭南人,又是葛僚,若为堪作佛。”《元和郡县志》卷三十载,洛浦县“甚险固,仡僚反乱,居人皆保其土…  相似文献   

2.
勤劳聪慧的仡佬族,是我国西南地区历史悠久的一个少数民族。据《后汉书》等有关史籍记载,早在西汉时期,仡佬族的先民僚人,已经在夜郎、立牂(今贵州省大部地区)一带活动,是这里的主体民族之一。据一九七八年统计,仡佬族总人口为二万六千余人,除极少数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仡佬族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会议于1994年5月17日至18日在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召开,到会省内外代表212人.仡佬族先民濮人、僚人,曾是古代人口众多、分布很广的族群.很早就定居在今贵州境内及广西、云南、四川和湖南相毗邻的广大地域.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由于各种复杂情况使人口发生变动,到解放前夕,仡佬族已成为国内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据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仡佬族仅有5.3万余人.随着民族政策的全面贯彻和落实,经过民族识别和更改民族成份工作,恢复仡佬族民族成份的仅贵州省就有24万余人,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共有430519人,主要分布在贵州务川、道真、正安、松桃、江口、思南、石阡,云南、广西.四川三省也有少数分布.戴裔煊、凌纯声、芮逸夫、鲍克兰等中外著名民族学家于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了对仡佬族的研究,主要成果有《僚族研究》、《湘西苗族调查报告》、《僚为仡佬试证》等.解放后,写出了《仡佬族简史简志合编》(初稿);  相似文献   

4.
仡佬族散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仡佬族在古代分布于今之湘西、川南、滇东北及贵州全境,曾是祖国西南地区史不绝书、人数众多的民族。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仡佬族于人口数量、分布区域上均发生巨大变化:仅有五万余人的仡佬族人民,散居在贵州省的松桃、遵义、仁怀、金沙、织金、黔西、清镇、平坝、安顺、普定,镇宁、紫云、兴仁、贞丰、关岭、晴隆、六枝、水城、大方、纳雍和云南省的富宁、广南、文山、麻栗坡、马关以及广西自治区的隆林等县市内。他们与汉族、苗族、布依族、彝族、壮族等交错杂居。大分散、大杂居、呈点状分布是仡佬族居住状况的特点之一。这一分布特点,导致仡佬族内部联系十分薄弱松散,各地之间往往互不知晓。  相似文献   

5.
仡佬族是我国古老民族之一。根据史书记载,汉唐以来,一直就在我国西南地区从事农耕,繁衍生息。由于历史上的各种原因,经过长期的战乱、迁徙、分化、融合,造成仡佬族今天人口较少、居住零散和方言分歧的局面。目前全国仡佬族共有五万多人,其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住在贵州省境内。毕节、安顺两地区有三万多人,是仡佬族比较集中的地方。由于他们长期以来多同汉族、苗族、布依族、彝族杂居在一起,服饰上已没有明显的特点。一些  相似文献   

6.
仡佬族是一个居住比较分散的民族,与汉、彝、苗、布依、壮等民族形成交错杂处的局面。历史上仡佬族曾是我国南方一个人口众多,分布较广的民族,有本民族共同语言,但由于历史原因,现只有分布在贵州中西部以及黔、滇、桂毗邻地区的散居仡佬族仍有少量保存母语,其余均已转用汉语。本文对近现代散居地区仡佬族的母语使用状况及其双语制和双语类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传承》2016,(1)
从有濮、僚记载历史以来,仡佬族民间信仰就普遍存在于仡佬族人的社会生活中,这种信仰理念随着民族历史发展不断演化,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多神信仰到今天仍然不变的祭祖、祭"神"等,成为维系其民族自信的纽带,也为民族凝聚力的增强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的"和合"思想成为民族生存、凝聚发展的内在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8.
一、仡佬语的发展和现状 历史上濮人和僚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曾是仡佬族的先民。他们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没有民族文字。在汉文文献中,对濮人语词的记载至今没有发现。魏晋以后,史书对僚人的记述却逐渐增多。今天能看到的一些僚人语词,都是当时文人用他们自己的汉语方言标写的,使用的符号就是汉字。这样,音值不可能十分准确,但大体上把极其  相似文献   

9.
唐宋时期中央王朝对"黔中道"(主要在今贵州省境)没能进行有效管理,因此长期以来,这一地区唐宋时期的历史情况相当模糊,学者对该地区的民族状况也颇难梳理出一个脉络。笔者据宋初撰写的《太平寰宇记》黔州所载其所"控临番十五种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上溯下连,大致梳理出了唐宋时期"黔中道"的民族概况:在唐初可以说是仡佬族先民——牂牁蛮、柯蛮、葛僚、尚抽、勃傩、白虎各族的天下。唐中期昆明之裔的乌蛮六部自滇东向黔西及黔南发展,"侵地数千里",牂牁蛮大受削弱。五代末,布依族先民——提和俚人从桂北进入黔南,也占去仡佬族先民不少住地。原已居住在黔东南之侗族先民——蛮蜒在唐代也有较大发展,后更向北进入黔州。苗族先民没夷虽在唐代仅居五溪上游,但在宋代却向西有较大发展,其中田氏、冉氏也在黔东北日益壮大。而属于仡佬族先民的柯蛮和自蜀南迁居黔北的葛僚杨氏在宋代都有所发展,但自元明以后日益衰落,逐渐在贵州世居民族中从人数最大降为最少。  相似文献   

10.
仡佬族是一个很早就定居在云贵高原上的古老同族。依据史料,仡佬族大致经历了濮人、僚人和仡佬族三个时期。在云南和贵州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仡佬族先民开荒辟草、开发这片高原的传说;说明仡佬是很早就在云贵高原上生息繁衍的民族之一。 仡佬族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特别是精神文化方面,与其它一些民族相比。有不少独特之处。仡佬族的道德及其观念就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它是仡佬族社会中个人、群体的行为规范及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准则在观念上的反映;它所内涵的传统的力量在仡佬族社会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唐月 《传承》2013,(6):140-141
西南地区古老先民仡佬族人在历史的发展中,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祖先崇拜、梯田、干栏式民居、凿齿、贯头衣、悬棺葬等是仡佬族重要的古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2.
余群 《传承》2013,(4):140-141
西南地区古老先民仡佬族人在历史的发展中,以自己的勘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祖先崇拜、梯田、干栏式民居、凿齿、贯头衣、悬棺葬等是仡佬族重要的古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3.
仡佬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古老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勤劳而智慧的仡佬人创造丰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艺术类文化遗产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反映了仡佬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情感特征和文化意识。但随着世界经济、科技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文化趋同化加强,仡佬族表演艺术类非物质遗产正逐步淡出人们视野,其保护与发展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湘西悬棺葬与仡佬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悬棺葬是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一种考古文化,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一种丧葬习俗。近年来笔者曾到福建、江西境内武夷山区及四川珙县、兴文县悬棺葬的分布地区作过考察,对我国西南地区和东南地区悬棺葬的族属及其彼此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探索。笔者认为,悬棺葬俗最早为越人的葬俗之一,中世纪主要为僚人葬俗。古代越、僚有着一系列共同的文化特征,他们之间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关系。简言之,我国西南地区和东南地区的悬棺葬多为古代越、僚民族的葬俗。  相似文献   

15.
《思想战线》一九八○年第四期上田曙岚先生的遗作《论濮、僚与仡佬的相互关系》一文,对以往关于濮、僚的族属问题的看法,作了一些梳理工作,使前人对这一问题的观点一目了然。但对文中一些看法,我们不能同意。田先生认为上古时期的濮人与中古时期的僚人以及现代的仡佬族,“是一脉相承的”,“他们是属于一个系统的民族,只是前后异名罢了。”笔者不想在此就濮就是僚的问题进行探讨,仅就中古的僚是否为现  相似文献   

16.
山川秀丽,地域广袤,资源丰富,气候宜人的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据统计,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26%左右;居住地域占全省土地面积的一半以上,经国家认定的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水族、白族、仡佬族、壮族、瑶族、土家族,满族和回族等十二个兄弟民族。贵州少数民族不仅民族众多,地域广阔,而且历史悠久。著名的“夜郎国”考证,见于史书则在秦汉时期,其地域囊括贵州大部分(考证仅贵州钢仁、思南等地除外。)  相似文献   

17.
关于苗族来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主要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的苗族,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作为我国主体民族的汉族,在它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曾吸收融合了苗族在古代的先民,而苗族在其自身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也有汉族和其他民族古代先民的参加。因此,对苗族来源的探讨和研究,不仅是苗族社会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有助  相似文献   

18.
《传承》2015,(10)
仡佬族先民濮人、僚人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信奉万物皆有灵,人生的平安、农作物的丰收都得益于神灵的庇佑。先民们的信仰延续下来,逐渐演变为今天仡佬族人的日常祭祀与年节祭祀,成了仡佬族同胞们相互交流和联系、增强亲缘关系、加强团结的纽带。  相似文献   

19.
一据赫章可乐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石器、陶片等文物证实:在赫章这块土地上,早在新石器时代约距今四、五千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据史书记载最早居住在黔西北的是贵州高原最古老的原始土著“僚”(lǎo),即《华阳国志》中的“鸠僚”,又称“仡僚”、“葛僚”等,即今仡佬族。奴隶  相似文献   

20.
僚是古代中国南方一个重要的民族群体,其上承骆越,下启壮侗语各族和掸泰民族.对僚作系统、全面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今天中国南方乃至中南半岛北部各民族的由来和发展,对探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发展与东南亚各国关系也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学术界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僚族称的由来和含义、僚的族属和流变、徼外僚人以及僚人入蜀等几个方面,对于僚人向现代各族流变的研究较为薄弱,徼外僚人的研究还很不足,研究视阈较为单一、短狭,从整体上对僚发展、演变的历史关联性关注不够,所以对僚作系统、缜密的通史性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