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11"后美国南亚政策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确定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为军事打击的目标后,美国对其南亚政策进行了大幅回调,将"扬印抑巴"改为"重巴顾印",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美印关系急剧升温、美巴关系每况愈下的局面.随着反恐战争的进一步深入,如何平衡美印、美巴关系,将是摆在美国面前的棘手问题.  相似文献   

2.
浅析美、印、巴三角关系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近年来,美国、印度、巴基斯坦三角关系由冷战结束初期所呈现出的相对均衡的锐角三角型,变成了美"近印疏巴"的钝角三角型."9·11事件"后,美国回调对南亚的政策,美巴关系转圜,美、印、巴间的三角关系发生了新的嬗变.如何看待这些变化,如何把握美、印、巴三角关系未来的走向,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自"9·11"事件以来,巴基斯坦和美国的关系一直和"反恐战争"捆绑在一起.美国出于反恐战争的需要,将巴视为"非北约主要盟友",对巴提供了可观的援助,双方关系较后冷战初期密切.但近年来因为在反恐战争问题上分歧逐渐加深,导致两国关系陷入困境.在两国新总统主政下,巴美关系的前景如何,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日本以"自主防卫"为目标从内外两个维度加大调整安保政策的广度和深度。对内,推进政策突破,确立"可战"体制;强化防卫力量建设,构筑"能战"实力;培育国民"爱国意识",养成"愿战"心理。对外,强化日美同盟,建立地区安保伙伴关系网络,拓展与欧洲国家的安保关系。日本以应对朝鲜核导问题与中国崛起为借口,驱动"自主防卫"成为国内共识,并以此获得国际社会的"理解"。日本对美国安保承诺抱有疑虑,对"美国优先"导致在亚太地区可能产生的权力空隙暗藏觊觎之心,其"自主防卫"欲望亦受刺激而进一步膨胀。日本以"自主防卫"为目标的安保政策将颠覆战后亚太地区秩序的基础,对日美同盟、地区安全形势等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由于历史与现实原因,美巴同盟基础并不牢固,拉丹之死刺激美巴深层矛盾彻底暴露。经过相互指责的"口水仗"后,美巴逐步"修补关系",但其深层矛盾难以解决,未来美巴交恶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不过,鉴于双方共同利益依然大于分歧,美巴关系不会彻底破裂。未来美巴关系将继续在矛盾与合作中前行。长远看,美巴关系的走向取决于美对阿战略调整、美反恐战略的变化以及巴内部政局的变动。  相似文献   

6.
"9·11"事件后,美国决定铲除恐怖主义,其第一步是对制造"9·11"事件的"基地"组织和庇护该组织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发动战争.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美国采取措施拉拢在这一战争中有着重要战略地位的巴基斯坦,使冷战后被抛弃的美巴联盟得以恢复.在战争中,美巴关系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但由于两国联盟的基础仅仅是反恐战争,所以在阿富汗战争结束后,美巴联盟出现裂痕.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随着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的上台,以及以色列大选结束、强硬派人物内塔尼亚胡出任总理,巴以冲突问题的"两国论"解决方案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此方案可以在历史中得到回溯,但反映出以沙特为代表的阿拉伯国家希望在解决巴以冲突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美国大力推动"两国论"解决方案,反映出奥巴马在中东外交上的新思维."两国论"解决方案的前景,除了取决于巴以双方政策调整的愿望外,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巴以僵局及其未来走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1年巴以冲突急剧升温 ,政治和解全面停滞 ,跌入十年来最低谷。“9·11事件”后 ,以色列搭乘“反恐”便车 ,对巴采取强硬政策 ,阿拉法特及巴民族权力机构面临极大困境。展望未来 ,僵局短期内虽仍难打破 ,但巴以爆发全面战争的可能性不大 ,阿拉法特的去留和美国下一步“反恐”重心向中东的转移更增加了巴以关系走向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
曹兴 《西亚非洲》2008,(1):54-57
以是否整体对抗、主体民族的对抗、民族量能三大因素的综合性标准,可把民族冲突划分为下列4种类型:主体民族的冲突、跨界性民族冲突、移民性民族冲突及文化传播性民族冲突.巴以冲突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民族冲突之一,属于具有整体对抗性的主体民族的冲突.据此,未来巴以冲突的解决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对巴以冲突的发展态势,不应持过分乐观或过分悲观的态度.但"仇必仇到底"决不是出路,"仇必和而解"才能使巴以双方最终获得双赢.  相似文献   

10.
周志伟 《拉丁美洲研究》2013,35(1):44-49,80
进入21世纪以来,巴俄双边关系借助"金砖国家"机制的发展获得了较快的提升,具备了以下主要特征:政治关系方面,巴俄两国不仅确立战略伙伴关系,并建立了广维度的双边对话机制;经贸方面,两国贸易量相对有限,贸易结构互补性不强,但俄罗斯对巴西投资的热情开始见涨;科技合作方面,两国表现出加强合作的强烈意愿,但尚未形成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合作项目;国际合作方面,"金砖国家"机制赋予了巴俄双边关系更多的国际含义,有关全球治理的国际议题的立场协调正逐渐成为巴俄双边关系的重要内容。作为两个地区大国和崛起中的"金砖国家",加之日益成型的"金砖国家"机制的促进,巴俄两国关系将延续现有发展态势,但"政热经冷"的双边关系特点很难在短期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