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亚洲债券市场:理念、难题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亚洲债券市场旨在消除亚洲各国/地区存在的“双重不匹配”问题,完善本地区的金融结构,减少对银行部门和欧美债券市场的过度依赖,降低“孪生危机”,以及为亚洲地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供一种全新的选择,从而实现由私人部门带动的可持续性增长。但是,亚洲债券市场发展面临诸多现实难题,任重而道远。文章建议中国放弃对创建“亚元”目标的追求,积极推动人民币的区域化与国际化,培育人民币早日成为亚洲债券的主要标价货币。  相似文献   

2.
一.危机的传染 70年代和80年代的货币危机是因经常收支赤字给偿还巨额外债带来困难所引起的,而这次亚洲金融危机则是因为贷方和借方都是民间经济主体、因高利率和汇率稳定而流入的大量短期资金一下子转而流出、在短期内使外汇储备枯竭所导致的。1997年7月,始于泰国的亚洲货币、金融危机瞬间就传染到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印尼等,为此仅在1年内亚洲经济便从“同时高度增长”转为“同时不景气”。这种情况显示了处于全球经济时代的“21世纪型经济危机”的严酷性。  相似文献   

3.
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泰国银行业的改革之路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泰国饱受国际投机资金冲击之苦,特别是泰国银行为满足国内融资缺口而大肆 举借外债,进行外债内投、短借长投,币种和期限不匹配风除不断积聚,最终由于泰铢的突然大幅贬值而遭受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4.
针对新兴发展中国家前途的乐观论似乎开始失去一时的气势。在亚洲也有许多国家在消费者物价统计和国际收支统计中明显出现了粮食、资源价格高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亚洲主要国家的货币对美元汇率同时上涨的局面已经结束。而且,由于越南等国的经济情况的恶化,人们又开始担心是否会发生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同样的事态。  相似文献   

5.
前言作为区域内金融合作的重要课题之一,人们一直致力于发展亚洲债券市场。本文拟就扩充亚洲债券市场的意义和课题加以论述。首先来看看最近的进展情况。2003年提出的亚洲债券市场发展倡议(ABMI:Asian Bond Markets Initiative)对亚洲债券市场的扩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2008年5月,为了更全面地发展亚洲债券市场,  相似文献   

6.
前 言 货币危机以后,国际机构等对亚洲各国的国内债券市场的扶植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其背景有:人们认识到货币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亚洲各国的金融体系大大依赖于银行部门。本文拟从受到货币危机的深刻影响的各国中列举在货币危机后取得国内债券市场扩大的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就其债券市场发展的背景、现状及课题、意义等进行考察,并着重论述公司债券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2004年亚洲经济迎来了一个增长高峰,其中东亚和东南亚的经济增长尤为强劲。迅速扩张的对外部门加上强劲的内需使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更加稳固,企业投资也出现良好的增长势头,这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罕见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一.亚洲的景气趋于恢复 受到始于1997年7月的货币危机的影响,亚洲地区陷入了严重的经济衰退,但在货币危机结束约两年后,该地区又通过出口主导实现了迅速的经济恢复。从1999年到2000年,亚洲区域内的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了5%。  相似文献   

9.
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及东盟各国的经济因1997-1998年的亚洲货币、金融危机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但由于各国、各地区努力重建经济,在较短的时间内又回到了成长轨道。2000年主要以出口为基础的经济有了稳步增长,就增长率来看,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各国、各地区平均达8.6%,东盟各国平均达5.4%。但到了2001年,受到信息通信产业泡沫崩溃和美国经济减速的影响,增长率又趋于下降,生产和出口对信息通信依赖程度很高的新加坡、台湾陷入了负增长。进入2002年后,仍处于恢复状态(表1),现在以印尼为首,各国、各地区的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仍多多少少受到企业的过…  相似文献   

10.
亚洲债券基金的推出背景、影响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金融体系使东亚地区面临两大问题,即巨大的金融风险和盈余资金利用效率低下,这也是亚洲金融危机中有关各方脆弱表现的直接原因。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或缓解其造成的危害,东亚各国(地区)纷纷提出方案,亚洲债券基金(ABF)作为一个阶段性成果,目前已经推出两期,分别为ABF1和ABF2。虽然亚洲债券基金在推动亚洲债券市场发展方面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其局限性也很明显,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是投资对象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