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姜跃春 《当代世界》2015,(12):25-28
<正>2015年11月初,中断了三年之久的中日韩首脑会谈在韩国首尔重启。尽管重启会晤实质性成果不多,但三国首脑能在"坡上熄火"后实现"重启运行"本身就颇具重要意义,何况三国首脑会晤后也发表了联合声明,并在加强安全、经济合作等方面达成一致,这将为中日韩合作带来新的机遇。当然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情况复杂,各国都在不同领域存在不同压力,加之三国间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的种种障碍,东北亚区域合作仍难一帆  相似文献   

2.
能源是全球经济的血脉和现代工业的基础,在当今时代已经被赋予了更多政治色彩,成为各国重要的外交手段和战略武器.俄罗斯幅员辽阔,地跨欧亚,特别是"9 11"事件之后,俄罗斯凭借其欧亚地缘中心优越的地理位置,政府强有力治理下稳定的政局和极其丰富的能源储备,被推上国际能源舞台重要的地位.本文对俄罗斯东北亚能源战略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了俄罗斯东北亚能源战略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朝核问题第六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最终通过《落实共同声明第二阶段行动》共同文件,朝鲜半岛南北峰会达成《南北关系发展与和平繁荣宣言》,创设东北亚安全机制已被提上议事日程。而目前有关各方正积极准备有关朝鲜半岛停战机制的四方部长会议,以及六方会谈外长会议,也都包含这一方面的考虑。但如何设计东北亚安全机制,六方会谈与东北亚安全机制的关系是什么,等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思考,未来的道路仍很漫长。  相似文献   

4.
唐代东北亚诸政权之间的形象认知奠定了此后千余年东北亚地区的基本模板。一方面,在唐朝所认知的"华夷"世界图式中,居于"海东"的东北亚诸国成为"中国"的"东北夷"或"东藩",是东亚世界"天下秩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唐朝看来其典型特点是顺从,尤其是在公元668年唐朝、新罗联军先后打败日本、平定百济与灭亡高句丽,整个东北亚国际格局底定之后。另一方面,居于东北亚的诸政权如统一新罗、日本也从观念上复制了源自唐朝的"华夷"世界图式,并出于自民族中心主义的观念,将本民族政权的控制疆域定义为"小中华"或"中国",而将周边的"他者"民族定义为"夷狄"。因此,何者称为"中国"成为唐代东北亚诸国为体现各自政治合法性而暗地里争夺的话语资源。从唐、罗、日三方正史的话语叙事可以看到,唐代东北亚诸国形成了"中国"与"夷狄"交相认定的国家间形象认知模式。其间所隐现的古代东亚国际关系认知观念的学习与复制问题,对我们理解今天东亚各国民族主义情绪的历史源头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5.
导致2017年全球经济明显提速的动力来自于主要经济体就业市场稳中有增、劳动生产率逐步改善、国际贸易增长加快、国际投资回暖以及市场信心的逐步恢复等,而更大的背景则是过去数年极度宽松货币政策累积效果的释放。全球经济还面临一些风险和不确定性,并主要表现在全球债务居高不下且资产泡沫仍在积累,保护主义正在成为阻碍贸易与投资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威胁,特朗普税改可能带来的扰动,东北亚朝核危机升级、中东地区冲突以及恐怖主义袭击等地缘政治变化。预计2018年世界经济维持2017年增长率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6.
刘柠 《南风窗》2008,(6):88-89
日韩以经济合作为先导的关系修复,最终能发展到何种程度尚不可知,但对于以中日关系为首的东北亚国际关系来说,将铸成一个重要的筹码或平衡因子则是可以肯定的。2月25日,纽约爱乐乐团抵达朝鲜展开"美朝民间外交之旅"的同一天,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在首尔国会广场出席了韩国第17任总统李明博的就职仪式,随后与之在青瓦台会晤,就恢复日韩中断4年之久的穿梭外交达成共识:作为回访,李明博除将在4月下旬访  相似文献   

7.
六方会谈与朝鲜弃核:多边主义为什么能发挥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3年8月第一轮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启动之后,政治与外交解决朝核问题的多边进程曾长期处于停滞局面。2007年"213共同文件"和"103共同文件"的签署打破僵局,以"去功能化"为导向的弃核进程开始启动。尽管未来六方会谈机制仍可能遭遇坎坷,但多边主义在解决东北亚棘手的地区安全热点问题上已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本文认为,在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中,多边主义进程的"问题解决能力"应优先于"制度建设"。而大国间的政策协调与合作,是保障安全领域多边主义合作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朝核问题持续恶化,对东北亚安全局势产生严重影响。如何打破朝核问题僵局、如何应对朝鲜拥核的事实等一系列问题前所未有地摆在了国际社会面前。面对新形势下的朝核问题,无论是管控朝核危机还是逐步但坚定地寻求恢复政治与外交解决朝核问题这一唯一正确选择,都需要开展务实、积极的大国合作。近年来,朝核问题出现了显著恶化的趋势。朝鲜加速核能力开发的现实与国际社会追求和实现朝核  相似文献   

9.
在中日朝韩俄蒙这东北亚6国中,日本同时与中朝韩俄存在历史问题纠纷,处于一个被半包围的状态,因此在外交上打开一两个突破口就成为小泉末代内阁想实现的遗愿。近期日本外交的一些动态表明,支持率呈直线下降趋势的小泉内阁已经重拾其40个月前的主张,将日朝邦交正常化谈判作为突破口,开始了新一轮的外交努力。2月上旬的日朝政府间协商,首次采用了“捆绑式”谈判方式,同时就各自关切的若干议题进行谈判。看得出来,日方有意用经济援助方式清算日朝历史旧账,而要价不过是朝方让尚在人世的被绑架者回日本,以及引渡当年的一名绑架者。但是对于与俄…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大国,印度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切身感受和独到观察.在印度政策界和战略界看来,冷战结束后形成的世界秩序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发生了深刻变化,多极化是必然趋势,中美将进入较长时期的战略竞争博弈阶段,大变局下的机遇要远远多于挑战.为此,印度深度调整外交战略,摒弃部分传统外交思维和原则,锚定领导型大国的国家定位,追求带有"印度印记"的国际秩序,构建具有"亲西方"倾向的大国关系,并维护地区"门罗主义",以实现"新印度"愿景.印度的这一外交战略调整将给国际格局及中印关系带来复杂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18年,国际格局不断发生错综复杂的深刻变化,世界力量对比加速演变,进入从"量变"到"质变"的历史发展进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国际格局呈现大发展、大变革和大调整,但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和全球治理赤字愈加凸显。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主要大国矛盾跌宕起伏,地区热点问题走势各异。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严重冲击多边贸易和金融秩序,对世界经济发展前景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国际形势"动中有变",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的国际形势和中东地区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未来国际格局和中东格局将呈中美两极态势,国际博弈将主要在中美之间展开。美国的实力和影响力相对下降,在国际问题和中东问题上呈现出焦躁矛盾心态;中国的实力和影响力持续上升,在参与国际和中东事务上表现出谨慎的犹豫心态;世界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态度复杂,总体上将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面对中东的持续动荡、美国霸权、"伊斯兰国"威胁、俄罗斯重新介入中东事务等问题,中国如何介入中东事务,如何应对"伊斯兰国"威胁,是否需要在中东建立支轴国家,中国的中东战略如何破题,均面临诸多选择难题。中国可以通过发布具体的中国中东战略报告,向世界明确表达自身的需求和立场,提出解决中东问题的中国方案,以此实现中国的中东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意大利的地缘政治研究共出现过法西斯执政时期与冷战后两次学术高潮。由于与法西斯主义的不光彩联系,意大利地缘政治研究在二战结束后陷于沉寂,一度成为学术"禁区"。冷战结束后的地区秩序大变动、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快速增加,为意大利地缘政治研究的复兴创造了有利环境。在重新思考地缘政治本体论基础上,意大利地缘政治研究明确提出地缘政治研究应为政治决策服务、为捍卫国家利益服务的主张,围绕加强对意周边安全事务的介入、反思欧洲政策、巩固发展意美"特殊伙伴关系"等战略问题提出一系列重要观点。很大程度上,冷战后意大利地缘政治研究在精神气质和叙事方式上显示出浓重的经典地缘政治风格,但其理论建构仍不完备。尽管如此,作为意大利国内政治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冷战后的意大利地缘政治研究仍发挥了广泛的学术、社会和政治影响,其部分观点对21世纪头十年意大利外交政策转型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2009年12月14日,由国会对策委员长山冈洋次和国际局局长藤田幸久率领的日本民主党国会议员团一行9人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来自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研究所、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上海社科院、复旦大学和上海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学者围绕"东北亚合作新时代与中日关系"的主题举行了国际研讨会。与会者聚焦日本对外政策的调整、中日关系的未来、中美日三角关系、东亚共同体和朝核等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的对话与交流。主要  相似文献   

15.
<正>新型大国关系扬帆启航2013年在中美关系的历史上是值得铭记的一年。在奥巴马开始第二任期和中国顺利完成领导人换届后,双方高层密切往来,并推动两国关系朝新型大国关系方向发展。2013年3月11日,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多尼伦在亚洲协会发表讲话,再次阐述亚太再平衡战略,其中讲到中美关系时,他说:"正如奥巴马总统曾多次强调,美国欢迎一个和平而繁荣的中国的崛起。我们不希望两国关系被定义为竞争和对抗关系……更好的结果是可能的。但是这有待双方——美国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中国特色鲜明的大国外交登台亮相,可谓是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尽显。国际舞台上,打着鲜明"中国创造"标记的外交与国际公共产品喷涌而出,中国外交更具章法,更有力量,更富于智慧,也更显魅力。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也深刻地感受到,中国特色外交战略的轮廓已清晰显现。"东稳,西进,北固,南下":中国大周边战略蓝图清晰呈现在中央周边工作会议之后的一年里,中国外交深耕周边,践行"亲、诚、惠、容"战略大思路,取得了卓  相似文献   

17.
李琪 《当代世界》2009,(8):63-64
2009年5月25日,距发射“光明星2号”通信实验卫星仅仅50天,朝鲜再次进行核试爆,继而进行一系列短程导弹试射,国际社会一片哗然,联合国安理会随即发表公报表示“反对和谴责”。在世界各国的反应中,日本的动向令人关注:日本外务省声明中就直接指出朝鲜核试爆“对我国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并提出“借此机会,我们再次强烈要求朝鲜能为一揽子解决绑架、核问题、导弹等悬而未决的问题采取具体行动”,朝核危机再度深化。回溯1998年第一次朝核危机以来日本在该问题上的相关反应,“重大威胁”说不免另有深意。纵观1998年第一次朝核危机以来日本的系列军事“动作”,日本借朝鲜发射导弹或进行核试验之机,发展自身军事力量,实现军事强国化的战略企图昭然若揭,而日本利用朝核危机发展自身军事力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东北亚地区包括中国的东北、日本、朝鲜半岛和俄国的远东地区,广义的东北亚还可以包括蒙古和中国的华北。近年来东北亚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加强各国的政治、经济方面作用,建立东北亚的新秩序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试图对东北亚形势发展的特点,中国对建立东北亚国际新秩序的构想以及东北亚国际新秩序与中日关系的联系作一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东北亚是战后世界各种政治力量对峙最剧烈的地区之一,素有"冷战的化石"之称,近年来东北亚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研究这些变化对于我们了解当前国际新秩序的发展动向以及中国的对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80年代以来,世界进入了从两极向多极化发展的时期,东北亚的国际形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东北亚形势具有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特点。如:世界各地区普遍出现失衡,但东北亚失衡并不严重,各国普遍重视经济和发  相似文献   

20.
朝鲜将往何去?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究竟怎样?六方会谈的前景如何?东北亚的区域合作将采取什么模式?这些问题成为国内外关注者瞩目的焦点。近期,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与同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4朝鲜半岛局势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着重分析、探讨了这些人们普遍感兴趣的话题。 包括外交部前驻美大使李道豫、外交部前驻日大使徐敦信,外交部朝鲜半岛事务办公室副主任李杨和美国外交政策分析研究所詹姆士·舍弗教授,美国区域安全亚太研究中心研究员亚历山大·曼苏罗夫教授,韩国汉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郑在浩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