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人们在谈论加强德育和道德建设时,不少人提出抵制和反对道德相对主义的问题。这是一个很重要、很有意义的话题:因为道德相对主义否认道德有客观的、普遍有效的标准,将道德判断、道德选择主观化、情感选择主观化、情感化,全然由个人所处境况和兴趣爱好所决定:这种道德论对于我们引导青少年和干部群众明辩道德是非、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遵行社会主义道德和公民道德原则规范,吸收人类历史上有价值的道德资源,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极为不利的。  相似文献   

2.
陈迎明 《求索》2007,(8):138-139
从权利的层面看,道德自由是主体基于一定的道德必然规律从而在道德生活中有遵守或反对现行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自由。权利意义上的道德自由之所以能够确证,主要在于现行道德原则和规范与道德必然规律之间的不契合,从而导致了人们根据道德理性遵守或反对现行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理性看待道德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爸是李刚”、“郭美美”、“小悦悦”等负面新闻频频见诸报端,这些事件影响恶劣,侵蚀道德良知底线,引发了人们对道德现状的讨论和争议。人们对道德失范现象的担忧甚至愤恨,从另一方面看,正是出于对我国社会道德建设的高度关注,是一种新的文化自觉的表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反映和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因此,理性评估当前社会的道德现状,找到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戴茂堂 《求索》2014,(2):64-68
和谐问题的讨论基点在于人,而人总是从三个维面建立和发展各种关系。这三维关系分别是人与人之上的天(中国称天道、西方称上帝)的关系、人与人之下的地(事物)、人与人之中的他(她)的关系。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从人与天的关系对和谐提出宗教道德方面的诉求,从人与地的关系对和谐提出生态道德方面的诉求,从人与人的关系对和谐提出人际道德方面的诉求。  相似文献   

5.
道德评价是对评价对象的行为进行肯定或否定的道德判断。它对形成道德舆论,调整道德行为,弘扬良好的道德风尚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道德评价发挥应有的作用是以道德评价的正确和准确为条件的。怎样才能使道德评价正确和准确呢?准确的道德评价不仅要有正确的道德理论,还要有科学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中效用最大化的实现,除需有市场机制的调节和政府的宏观调节外,还需要经济道德的调节。经济道德只有渗透到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其力量才能得以实现。为确保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则要求经济主体对效益道德、竞争道德和利益道德有一种理性追求,以及对义利现的全新认识。  相似文献   

7.
整治学术腐败必须加强学术道德建设,而进行学术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前提是弄清学术道德的本质,否则,学术道德建设就可能是“无的放矢”。本文从形式逻辑的角度探究学术道德本质。首先文章确立了自己探究学术道德本质的方法,接着讨论了作为学术道德的属概念“道德”的质的规定性,并分析了“学术”一词的原有含义和当代的现实指称,最后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学术道德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关于道德重建的讨论和报道铺天盖地,连高层也发出“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的感叹。种种道德沦落的事件不断刺激着人们的神经。  相似文献   

9.
道德法律化:当前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道德状况出现了紊乱和“滑坡”的现象。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道德规范的软约束机制造成的。因此,章从道德与法律的内在规律出发,结合道德法律化的历史和现实的实践,指出道德法律化是当前强化道德软约束,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陶立霞 《前沿》2014,(9):46-49
道德合理性是对道德何以可能的回答,是伦理学的基础问题。康德诉诸实践理性的先天分析,构建了以道德法则为原则,以主体人为基础,以自由、平等为核心价值理念的道德理论体系,对道德合理性进行了卓越论证。康德理论的重要成果和遗留问题,对后来西方伦理学思想的发展有巨大影响,是现代性道德建设的重要理论前提。一些现代理性主义者在道德合理性论证中,继承并深化了康德这一思想,如哈贝马斯。人类社会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道德考验,道德合理性的构建,不仅是理论的期盼,更是现实的祈求。在此意义上,有必要对康德的道德合理性构建思想展开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1.
吴灿新 《岭南学刊》2014,(1):117-122
道德代价是社会代价中的精神性代价属下的一种社会代价,特指人类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为追求道德进步和社会进步所引起的道德的损害、损失和牺牲,即主要指正向的、舍乎道德的、善的价值和能够进行道德评价的活动、行为和事件等的道德价值的损害、损失和牺牲,以及为实现这种进步所承担的消极道德后果。从道德价值的特征来说,它本质上就是一种负面性、消极性、否定性的道德价值,是一种恶的价值,一种不应当的价值,一种消极内在性的价值,一种否定性的实践性精神价值。它不包含道德成本,它与道德成本成反比。它是对道德滑坡的深化认识,道德滑坡则是反映道德代价的一种表层形态。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社会的道德建设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第一是因为这个问题重要,民族的振兴不可能没有道德的支撑。第二是因为社会的道德状况、道德水平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我们的工作只有符合客观规律才能收到成效。  相似文献   

13.
<论道德恐怖主义>一文从一个不能成立的前提假设出发,构造了名日"道德恐怖主义"的"假想敌",根源在于对道德及其运行机制的认识和理解有偏差.它混淆了道德与法律的界限:片面强调人性,没能认识到道德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规范系统,否定了职业道德、家庭道德等道德范畴存在的必要性,表现出一种"道德虚无主义"的倾向;且将道德运行的正常机制视为"非常态",否认了民间自发的道德生机的正当性.道德在社会中有其特殊的、不可取代的价值,当前迫切需要的不是"反恐",而是反对中国社会陷入到普遍的道德贫困.  相似文献   

14.
五四新文化运动实质上由文体革命和道德革命两个层面上的革命构成。围绕道德革命有道德现实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两种倾向,今天有必要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道德理想和道德现实及其关系进行认真反思。如何重塑全体国民的道德精神世界,中西道德革命有三方面启迪:西学东渐与儒学改革运动,道德自律何以可能,懂一点老子哲学。通过道德现实主义的途径实现道德理想主义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一个重要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5.
道德楷模是道德上仿效的榜样,是某种道德理想的集中体现。楷模总是有爱有恨的血肉之躯,生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烙印。但是,人们从楷模身上感受到的却不是这种局限,而是他们特有的感召力和吸引力。这种超越时空的辐射力,体现着道德楷模价值的永恒性。  相似文献   

16.
武卉昕 《理论月刊》2006,(11):51-53
前苏联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萌芽于上个世纪初至20年代中期。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这一术语最初在俄罗斯是以对道德进行本体论否定的方式出现的。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初期进行的有关道德的阶级性和全人类性的大讨论更是从指导思想上确定了前苏联伦理学发展的方向。以德波林派的胜利而告终的讨论在指导思想上指明了前苏联伦理学的发展方向。而阿克雪里罗得关于普遍的道德原则的观点也成为20世纪60年代确立全人类道德原则的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17.
“伦理”与“道德”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与“道德”在词源学、英语语境及实存的人伦关系三个层面各有内涵和意蕴,但是“伦理”与“道德”又不是毫不相干的平行线,它们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伦理内涵着道德,道德有待于发展为伦理;伦理是道德的本质,道德是伦理的具体化;伦理是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客观依据和基本前提,是道德的原则和本质,道德是伦理的表象和必然指归。伦理与道德的具体内容都是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张小丽 《前沿》2005,(9):179-181
法治发展应该获得相应的道德支持。我国社会普遍的道德与法治不相适应,道德不足以支持法治。道德有很强的传统性,传统道德的影响仍然很大,传统道德与现代法治的不和谐是明显的。在法治进程中,有必要重新审视传统道德,吸收其中的合理成分。传统的重等级、重调处道德观显然与法治发展不相适应,传统的义利道德观对市场经济法治的实现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唐荣双 《求索》2011,(9):130-132
在道德世界中,道德以纯粹义务为目的,而自然有其个别目的,道德与自然是对立的,但是道德信念要求道德同一自然,义务同一现实,和谐而不是对立才是道德世界观的根本要求。道德与自然的和谐也就是如何实现社会至善和个体至善的问题,道德行为是道德与自然和谐的中项,道德与自然的和谐只是一种设定。  相似文献   

20.
包刚升 《传承》2012,(15):90-91
道德溃败似乎已经成为常见现象。尽管有人试图论证这仅是特例,但更多人是通过自己的耳濡目染来判断真实的道德状况。在凤凰网组织的一项超过10万人参与的调查中,竟然有87.7%的网民不同意中国“主流呈现出良好道德风貌”,认为中国“道德滑坡状况确实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