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精神文明导刊》2011,(6):46-46
有人辩称,社会不宜放大“我要是药家鑫我也捅”之怪论,毕竟她是药家鑫的同门师妹,说话带有一定的倾向性而让价值判断扭曲,似乎情有可原。然而,纵览药家鑫杀人案件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药家鑫的极端残暴行为,李颖的极端言论,并非仅仅是个案问题,个案的背后却有其生存的现实土壤。如果再外延一下,我们发现漠视生命的各种版本并不乏见:  相似文献   

2.
刘瑜 《民主与法制》2011,(16):50-51
2011年4月22日,“药家鑫案”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药家鑫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药家鑫继续上诉,审判结果似乎扑朔迷离。抛开案件的结局不说,药家鑫留给家庭教育、校园教育和社会的疼痛,值得我们花更长的时间去反思。  相似文献   

3.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大学生杀人、砍人案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西安药家鑫故意杀人一案。到北师大珠海分校大三学生陈某砍杀同宿舍同学一案,都引起业内人士和广大民众的极大震惊。本期杂志向读者介绍的这个案例。又是一起大学生因为自己长相“丑陋”而挥起屠刀的案件。我们的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我们的教育体制又出了什么问题?在孩子们围着数、理、化团团转的同时。我们的家庭是否也应该给他们增加一些生命价值观的教育,我们的学校是否也应该给他们增开一些生命价值观的课程,让青少年真正树立对他人的生命尊重、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4.
陈永苗 《小康》2011,(5):115
药家鑫会不会被判处死刑,这属于法律规定范畴;死刑该不该废除,这属于尚有争议的法律理念范畴。药家鑫的生死只能取决于今日之法,生命权是一切权利中最为重要的,因此,判处药家鑫死刑,一样是尊重生命  相似文献   

5.
《精神文明导刊》2011,(6):47-47
进入“药家鑫案后时期”,我们的社会已为此类故意撞杀案承受了过多的酸痛,如今可以说法律与道德真的已经伤不起了。尽管田厚波可能并不知道药家鑫,但性质同样恶劣。药家鑫是撞伤张妙后,看见她似乎在记自己的车牌号,而将平时用来弹钢琴的手握紧尖刀下车连刺6刀;  相似文献   

6.
西安药家鑫一案可称得上是2011年度中国司法界最为轰动的案例了。药家鑫被判死刑,可以说是大快人心。但值得我们注意和警惕的是,在药案的一审过程中,法庭发放“旁听人员旁听案件反馈意见表”(以下简称“意见表”)一举带给法律界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6月7日,是一个很容易记住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全国高考日,当千百万青少年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了考场的同时,还有一位心情绝望的青年却走上了刑场,他就是药家鑫.药家鑫短短21年的生命结束了,但是关于药家鑫的话题却仍然延续着,或许要延续好多年.是什么原因使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转眼之间就变成丧心病狂的杀人狂魔,这是全社会都在追问的问题.可能因素很多,但是他的家庭教育,不能不是一个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在950万人走向考场这天,药家鑫走向了刑场。也曾经历过高考的药家鑫,据说原本是个"好学生"。媒体称:老师们依然记得药家鑫的样子,穿戴普通,待人客气,很守纪律,极少旷课。我愿意相信这是真的。至少我们可以肯定,他到世间来,不是为了杀人。他的人生目标,也不是做一个杀人犯。他甚至不是  相似文献   

9.
从普通的交通肇事到残忍的故意杀人,备受关注的药家鑫案,4月22日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了一审判决,被告人药家鑫因故意杀人罪获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45498.5元。  相似文献   

10.
《精神文明导刊》2011,(6):48-49
药家鑫车祸后对着受伤者连捅8刀,致使受伤者当场丧命;留日学生汪某因学费问题,竟然用刀刺向自己的亲生母亲,而且连捅9刀。这两起案件有几个相同之处:一是两人都是大学生,青春年少;二是两人都靠父母生活;三是两人的作案手段都极其残忍。这两起案件背后折射的问题也有共通之处,我们的教育系统看似完备,其实内中却仍有相当空白。究竟为什么会接连发生这样的悲剧?究竟是谁,让孩子们举起了那把锋利的刀?这些事件不是开始,但我们希望它们是结尾。  相似文献   

11.
备受瞩目的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案有了初步宣判结果:4月22日上午,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药家鑫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相信这样的判决结果,一些人可能会觉得很解气。但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还未步出校门,走向社会,就被“判了死刑”,肯定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为之惋惜。  相似文献   

12.
《民主与法制》2011,(14):24-25
4月14日《扬子晚报》报道称,在西安中级法院开庭审理药家鑫一案时,现场500名旁听人员,每人都收到一份“旁听人员旁听案件反馈意见表”,问卷上只有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您认为对药家鑫应处以何种刑罚?”一名法官称判决将“参考调查问卷结果”,受害者代理律师从媒体上得知这一情况后,已向西安中院提出了坚决反对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王玲莉 《求索》2011,(10):180-181
大学生自杀事件的频发,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得不反思我们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强化对高校大学生的生命价值品质教育已刻不容缓。本文试图从生命价值品质教育的关涉域,生命价值品质教育的二个视窗来琢论此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决定一个国家的文明水准 教育是什么?在今天一般人眼中,“教育”更多地被理解成了“教”,而抽掉了“育”。“育”是什么?孕育、哺育、涵育、养育……都跟生命有关。如果把“育”当成“教育”的重心,我们就可以想到,“教育”从来不指向一个结果,“教育”是一个过程,一个生命展开的过程,如同从一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当我们理解“教育”这个词时,若只把重心放在前一个字,那是注重结果的教育;事实上,教育不只是朝着结果,而是永远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追溯和前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文 《青年探索》2008,(1):83-85,96
通过对一些发达国家和我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生命教育状况的追溯,描述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状,凸显了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紧迫性。目前,我国大学对大学生缺乏系统、规范的生命教育。笔者认为,在大学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让生命教育走进大学课堂,让生命教育占有一定重要的地位,已刻不容缓。对此,笔者作了一些前瞻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张鸣 《民主与法制》2011,(19):46-47
撞伤不如撞死的反效应 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一案,闹得沸反滔天。在我们这块土地上,汽车撞人的事故天天发生,每年杀死的人比任何一次大的自然灾害都多得多。开车撞伤人后,再把人撞死或者碾轧死的事例,也一点不稀罕。  相似文献   

17.
漠视自身生命,伤害他人、缺乏公德心、破坏环境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在对待生命问题上出现的错误行为,要纠正这些错误行为,首先就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作为政治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理念,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呢?一、生命教育的内涵要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生命教育,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生命教育。笔者认为,生命教育是对生命关怀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引导  相似文献   

18.
2011年,民意对于死刑案件的关注与发声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年。而药家鑫、李昌奎和夏峰俊案件的审理与判决,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了民意的左右,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中国残疾人》2007,(2):42-43
在生命中,我们曾渴望过很多。比如良好的教育、富足的生活甚至美满的爱情。然而生命中最值得感慨和欣慰的,莫过于自身的奋斗与无私的奉献了。对残疾人而言,尤为如此。  相似文献   

20.
生命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重视生命是人类自身及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我国大学教育中开设生命教育讲座,开展生命实践活动,向大学师生阐释生命教育内涵以及生命教育内容,树立生命教育观念是大学实现和谐教育,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