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1 毫秒
1.
《当代党员》2011,(4):1-1
八年来,他穿着胶鞋,走遍了全镇的坡坡坎坎。为抢救百姓,他一次次和泥石流、天然气井喷等重大灾害面对面;为了百姓致富,他一次次跑项目、找工程;为了挟贫济困,他一次次掏空腰包,自己家里甚至靠借钱过年……  相似文献   

2.
2005年,他带着“音乐艺术人生”来到重庆,因此有了一次文化之旅。那一次,他让重庆大学的学子们感佩不已。2009年,他又带着一方印、一本书、一次展览、一堂讲座再次来到山城重庆。  相似文献   

3.
高级知识分子的楷模——中科院院士、哈工大教授、我国激光专家马祖光,按他的造诣和学术水平选为中科院院士是理所当然,名正言顺的。但1997年学校推荐他是,他不让上报;1999年第二次推荐,他给中科院写信说“不够条件”,要求退回材料;2001年第三次推荐,是在校党委书记做了工作,他听从“党的安排”才签字同意上报的。  相似文献   

4.
王道云是河南省人民检察院的一名主诉检察官、省级优秀公诉人。熟悉他的人都称他“王铁嘴”。他从事检察工作29年,参与和办理了2600多起案件,无一起错案。他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3次,二等功2次,2006年当选“感动河南十大检察官”,2007年被评为“全省政法系统执法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5.
梁阁亭 《党课》2013,(12):69-70
他还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他常常被别的孩子一次次打倒在地,不甘受欺负的他迷恋上了拳击,骨子里的硬气激励他成为拳王阿里那样的传奇英雄。高中毕业后,他踏上了职业拳击手之路,不服输的他曾创下5年内17次击倒对手的骄人战绩。但在1971年的一场拳击比赛中,他的脑部受到了致命重创。无可奈何,他含泪告别了拳坛。  相似文献   

6.
“到老百姓最需要我的地方去,干出一番事业回报乡亲们。”六年前,他主动要求下派包村,向组织立下了铮铮誓言;六年后,他成了全市包村时间最长的“资深下派干部”,成了一名群众不愿他走、别人劝也不走的包村干部。按照当地规定,当时每届包村工作组下派工作时间是一年半,他却一次次打破常规,一干就是四届六年。  相似文献   

7.
16年来,他累计献血66次,捐献血小板10余次;乌鲁木齐、上海、北京、西安等全国多个地方,都留下了他无偿献血的身影。他就是现年50岁的陈茂顺,人民银行武威市中心支行人事科副科长,朋友们都亲切地叫他“献血哥”。1996年7月的一天,陈茂顺到兰州出差,在东方红广场看到许多市民、学生排队等待无偿献血深受感动,  相似文献   

8.
1996年3月,毋法祥调任监狱管理局副局长,2000年4月任监狱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5年来,他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工作为第一生命,和党委一班人一起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狠抓队伍建设和制度落实,确保狱内安全稳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党员领导干部的形象,赢得了广大干警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他曾16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领导干部,并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  相似文献   

9.
有功无言     
孙士英 《世纪风采》2006,(10):47-47
有功,且是大功!他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期间,先后参加20多次战役、战斗,负伤5次,立功11次。尤其在朝鲜战场上,他是面对美军飞机狂轰滥炸,用高射机枪打下敌机的第一人,时间是1951年7月16日。同时他创下了一个月内击落三架、重创一架敌机的辉煌战果。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授予他三级国旗勋章。回国后,他被授予特等功臣、全国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相似文献   

10.
陈永红 《党史文苑》2008,(11):46-49
廖承志,1908年生,广东惠阳入,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父母廖仲恺、何香凝先生,曾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这使他从小就接受了革命的熏陶。他通晓五种外语,擅长书画、诗词、戏剧。他一生中的许多时光都是在监狱中度过的。有人统计,他每七天当中,就有一天是在牢里度过。前四次坐牢是在国外,其中三次在日本,一次在荷兰。后两次是被国民党逮捕的。  相似文献   

11.
顾保孜 《湘潮》2013,(6):16-19
基辛格突然提出拜访要求,留下“整周”“隐患” 1973年11月10日至14日,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再次访华,这是他短短两年多时间里第六次访华,也是他就任美国国务卿后第一次访华。周恩来抱病接见了他和他的随行人员,与基辛格举行了多次会谈。  相似文献   

12.
文萃苑     
《先锋队》1998,(1)
文萃苑“你们不走,我也不好走”——最后一次参加党代会的毛泽东70年代后,毛泽东的健康每况愈下。1971年他犯过一次心肺病。1972年元旦,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前夕,他又休克了一次。这回开十大(1973年8月),他主持会议,但到开幕会结束时,他已经难...  相似文献   

13.
离开10年后,谢旭人重新回到了财政部,这一年他60岁。在此前他执掌国家税务总局的4年中,中国年税收收入几乎翻了一番。现在,接过了这份越来越大的家业,他如何扮演“分钱者”和“埋单人”的角色?国内一位著名财税专家说:“接下来,真正考验新部长魄力的是他能否第二次直接参与并指挥中国的又一次重大财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06,(5):89-90
董存瑞,1929年10月15日出生于察哈尔省(今河北省)怀来县南山堡的贫苦农民家庭,抗战爆发后,他的家乡成了抗日游击区,13岁的董存瑞机灵聪明,很有骨气,被称为“南山堡的王二小”。他曾掩护八路军干部,并当上了儿童团团长。从1945年参加八路军至1948年牺牲前,他共立大功3次、小功4次,荣获3枚勇敢奖章和一枚毛泽东勋章,并在一次爆破比武中夺得“爆破元帅”的称号。  相似文献   

15.
林道华1983年毕业于广东省人民警察学校,现为琼山市公安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府城中队中队长。从警18年来,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投入到带队伍、破大案、保平安工作中。危险时刻,他总是冲锋在前,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先后五次荣立三等功,去年,被授予全省优秀人民警察称号,今年又被评为海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海南省勤政廉政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16.
目光炯炯有神,脸上始终挂满笑容,没人能想到42岁的他同病魔斗争已经9年。面瘫、胰腺炎、尿结石、膀胱癌、糖尿病、肩周炎,这些常人难以忍受的疾病,竞集中到他一人身上,却没能把他打倒。在与疾病的抗争中,他所从事或主管的工作多次被市、区评为先进,他还荣获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这个铁打的汉子就是重庆市监狱劳动改造科副科长陈庆。他用乐观筑起一道生命的长城,捍卫着工作了20年的岗位。  相似文献   

17.
人,大都经历过一段艰苦的旅程。而功勋卓著的原国家副主席王震将军,他的一生却大都是在艰苦旅程中度过的。1934年8月,他和任弼时、肖克等率红六军团进行了西征,1935年11月,又参与领导了红二、六军团的长征。到达陕北后,随即进行了东征。1944年7月,他又率南下支队进行了被毛泽东誉为第二次长征的南下湘粤边的南征。1949年10月,在共和国成立的礼炮声中,他又率7万大军进驻新疆,开始了漫长军垦戍边生涯。在这些征旅之前,却有一次鲜为人知的、也是王震最早的一次远征———护送8名革命同志北上武汉。岳州情况…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离休干部邹雅林曾在青年团工作过18年,以后又在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担任过领导职务。因工作关系他先后七次接触过胡耀邦同志,有几次胡耀邦还与他单独进行过交谈。他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此生他最值得记忆、感慨最多的是同胡耀邦同志的相识和接触。胡耀邦同志博学多才,一贯朝气蓬勃、光明磊落、无私无畏、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影响了他多半生。  相似文献   

19.
题记:他与“癌”抗争了 13年, 16次昏倒, 7次休克, 5次大出血。他在审判岗位上恪尽职守,审结各类刑事案件 320余件,结案率达 100%。他以惊人的毅力,延续着宝贵的生命;他以崇高的信念,谱写着人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建立后,从1954年第一次回湖南.到1975年从长沙返回北京,毛泽东先后50次回到家乡湖南视察指导工作、开展调查研究,累计时间300多天。他曾经说,我要搞几个调查的基地,一个放湖南,他把家乡湖南作为了调研考察工作的一个重点地区.在三湘大地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史实、胜迹、故事、佳话。他以独具特色和魅力的领导风格与伟大人格,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留下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光辉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