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东盟决策机制与东盟一体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盟的决策机制深具亚洲特点,东盟首脑会议和部长会议,尤其是外交部长和经济部长会议是东盟的主要决策机构;这些机构奉行全体一致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y—x原则和协商原则,充分体现了东盟各国追求平等、互相尊重而又灵活应变的精神;颇具特色的决策机制有效地推动了东南亚国家的一体化,但随着东盟的扩大和深化,这一决策机制也暴露出沟通不足、效率低下等问题,如何改进决策机制,乃是东盟新世纪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来,东盟在内部进行了组织结构、政治机制、经济关系、安全机制等各方面关系的调整,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这些调整是在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以及东盟实力大大加强之际发生的,东盟关系的调整对整个世界尤其是亚太地区政治、经济、地区安全等方面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对我国的影响也不可低估。 东盟内部关系的调整 1.扩大成员国,实施大东盟战略。扩大东盟的计划并不是近一两年才出现的,早在1976年8月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时,与会国就提出要成立东南亚地区共同体,对赞成东盟原则和宗旨的“所有东南亚国家”开放。然而,由于东盟与印支的意识形态严重对立,这一计划一直束之高阁。冷战结束后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等国都实行对外开放,于是扩大东盟又开始提上议事  相似文献   

3.
中国在崛起过程中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来自如何平衡承担国际责任与遵循中国外交的指导原则——尊重主权和"不干涉内政"原则——之间的关系。自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联合国自身对"不干涉内政"规范的认知和实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对于"不干涉内政"原则的认知和实践亦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开始越来越积极地对待安理会的强制行动,承担与自身原则、利益、实力相符的国际责任。  相似文献   

4.
理解东盟国际秩序观和对外关系有3点至关重要:第一,东盟对于国内秩序和国际秩序联动性的认知;第二,东盟对于地区治理的期待的核心在于东盟内部团结;第三,东盟与大国看待国际秩序和地区治理的视角不同。东南亚可以分为海洋东南亚和陆地东南亚两个部分,东盟的5个创始成员国属于海洋东南亚部分,冷战中他们的国际秩序观的共识是东盟成立和发展的知识基础。冷战后,中国的崛起以及东盟扩大到陆地东南亚部分带来了东盟内部两种不同的国际秩序观的出现,东盟原有的以海洋东南亚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观共识受到挑战,而东盟新的国际秩序观共识还处于变动期。作为地区治理的重要行为者,东盟未来能否继续发挥稳定次区域和沟通大国关系平台的作用,关键在多大程度上东盟内部,东盟与中美之间在国际秩序和地区治理的认知上达成新的共识和理解,这些也将成为本地区国际关系稳定的重要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5.
2021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COVID-19变异毒株持续蔓延,东盟各国暴发新一轮疫情,加之面临愈发紧迫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任重道远。东盟以“我们关心,我们准备,我们繁荣”为主题,致力于构建以人为本、共同发展的东盟共同体,努力协调解决缅甸危机,并在多领域加强可持续发展。展望2022年,东盟将以“东盟:共同应对挑战”为主题,维护东盟的内部团结,深化公共卫生合作,共同应对国际形势中的机遇与挑战,促进成员国与外部合作伙伴之间的互联互通,推动东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全面完整、发展动态地理解“东盟方式”,是推进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前提“。东盟方式”是对东盟组织特征和组织运行的概括性表述,学界对此已有较多研究阐释并已形成一定共识。但伴随着《东南亚国家联盟宪章》等一系列制度的建构与实施,非正式性和弱制度性显然已不完全符合对“东盟方式”的动态认知;经济领域实施的“东盟-X”决策方式与执行程序规则,对东盟最初实行的全体一致的议事规则进行了修正,东盟参照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争端解决机制,也提高了东盟决策在各成员国经济领域的效力层次;在缅甸危机中东盟提出了处理意见并采取了一定的制裁措施,突破或动摇了严格意义上的不干涉内政原则。通过对东盟各组织要素、运行机制等演进动态性观察,弱制度性、弱约束力和非强制性等已不能全面诠释“东盟方式”,学界对“东盟方式”的理解与解读存在一定程度的偏颇和滞后。同时,伴随着东南亚区域一体化的深入,“东盟方式”的变化将越来越多,因此对“东盟方式”的理解更不能固化。必须通过东盟实践,考察其组织运行和制度变化,才能完整、准确地把握“东盟方式”的内在逻辑。“东盟方式”经过长期的演进已经创造出一种...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之后,美国大肆向全世界推销其民主制度和价值观,一直将民主外交作为其非常重要的外交手段之一。在世界各地,美国都通过扶持所谓的民主力量,大力施展其"软实力",推进全球民主战略。这其中,东南亚是美国长期重视的地区,为了抵消中国、日本等国在东南亚地区天然的地缘优势上的影响,美国更是在该地区推行民主战略方面下足了功夫。而东盟作为该地区发展最为成功、对团结东南亚国家贡献最大的组织,一直以来都在其现实需要与美国压力之间进行平衡,最终将不干涉内政和推进民主人权都写进了作为其重要里程牌的文件《东盟宪章》之中。然而,由于东盟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文化制度参差不齐,这种矛盾性的策略反而使其陷入困境。如何在发展多元化民主政治的同时维护其政治安全,达成其一体化目标,这是值得东盟进一步思考与实践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浅析东盟对缅甸政策的变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东盟吸纳缅甸入盟后,对缅甸奉行“建设性接触”政策,反对联合国安理会介入缅甸问题,一度成为缅甸抵御西方压力的主要屏障。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缅甸国内的一些原因,使东盟受到一定影响。面对来自美欧等西方国家的巨大压力,东盟一些成员国对缅甸问题有不同意见,要求东盟调整对缅政策的呼声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9.
2012年,东盟各国政局总体稳定,经济平稳增长,缅甸进一步融入东盟大家庭,成员国在各领域加强合作,加快推进东盟共同体进程。在区域合作中,东盟坚持大国平衡外交政策和东盟的主导地位,但在南海问题上东盟的协商一致原则受到挑战。展望2013年,东盟将继续有效执行各项一体化计划,缩小成员国发展差距,扩大区域合作,以便于2015年建成东盟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及“东盟方式”的形成,认为诸如不干涉原则等全球性准则构成了“东盟方式”的基本原则。然而经过了几十年的相互交往过程,东南亚国家却根据亚洲的情况来逐渐修改了这些基本原则,从而形成了“东盟方式”。这个过程受到了东南亚特定政治因素的影响:东盟国家特别关注国家的主权及其在政策上对维持国内稳定的优先考虑。上述观点导致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最近关于灵活解释“东盟方式”的建议是为时过早的。这是因为那些影响“东盟方式”形成的政治因素尚未发生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印尼作为东盟的头号大国,不结盟国家组织的创始国和世界第四大人口国,在冷战结束后,通过参与解决柬埔寨问题,促进东盟各国的团结和合作,确立了他在东盟中的“龙头”地位。然而近年来,印尼当局深感经济实力不足,影响了“龙头”作用的正常发挥,从而掀起了一场发展经济和吸引外资的改革大潮。一直处于“亚细亚孤儿”处境的台湾看到了印尼经济热是推进其“务实外交”的极好时机,于是经济援助、合作开发等一系列措施纷纷出台,企图以经济实力为后盾,创造以经济关系启动政治关系的实质效益。印尼和台湾都想借对方实力扩大自己影响,达到各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东盟国家认为中美竞争加剧破坏东盟赖以存续的地区与国际环境,给其带来巨大挑战。东盟坚持"不选边站",实施大国平衡战略,通过提升凝聚力和韧性、维护东盟中心地位、拓展伙伴关系网络、促进地区包容性和务实合作的方式消解中美竞争带来的风险。面对新型的大国竞争态势,东盟试图在中美间发挥更加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然而,拜登政府对华政策及中美对东盟政策走向与东盟内部挑战叠加将为东盟应对增添诸多变数。对此,中国应坚定维护东盟中心地位,拓宽与东盟的共识,加大务实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试析影响东盟合作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盟成立30多年来,在政治、经济合作领域取得了不少成绩,特别是在政治合作领域成果丰硕。其“站在同一个立场,用同一种声音说话”的团结形象,为世人所接受。90年代以后,东盟的经济合作开始启动,并初见成效,尤其是次区域经济合作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然而,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东盟的整体经济实力受到严重削弱。危机还进一步威胁到一些国家政局的稳定,导致社会急剧动荡,最终引发社会政治危机,东盟内部政治经济合作关系也因此受到影响。其实,长期以来,影响东盟内部合作与发展的因素一直存在,只是被东盟持续不断的高经济增长的…  相似文献   

14.
1997年缅甸加入东盟之后,东盟对缅甸采取了“建设性接触”政策,主要采取劝说、鼓励以及有限施压的方式,推动缅甸问题的解决.受东盟自身制度性、结构性制约,“建设性接触”政策未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缅甸新政府上台后启动的民主化改革表明,东盟及其一些国家长期对缅甸实行的接触、引导和鼓励对缅甸政策变化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名人小组”与联合国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月 4日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致信第 5 8届联大主席亨特 ,通告已组建了一个高级别名人小组 ,其任务是研究全球面临的重大威胁和挑战及联合国改革等问题 ,并于 2 0 0 4年第 5 9届联大前拿出报告。安南的这一决定标志着联合国新一轮改革正式启动。联合国改革问题由来已久 ,而对伊战争无疑是联合国新一轮改革的“催化剂”。伊战使联合国陷入窘境 ,但也打破了联合国改革的僵局 ,促使国际社会及安南本人下决心改变现状 ,进行新一轮改革。自联合国创立以来 ,《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和联合国地位受到挑战已不是第一次。但伊战使《宪章》原则和联合…  相似文献   

16.
试析中国对非洲外交中的不干涉内政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干涉内政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和显著特色,然而,近年来随着中非关系的快速发展,此原则在对非洲外交中遭到西方国家的批评渐多。不干涉内政原则是中非政治互信的重要基础,是中非友好关系持久发展的内在动力。西方国家批评不干涉内政原则,既有价值观的差别,又有经济利益的冲突,并有打压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的目的。随着非洲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应与时俱进地进行政策调整,将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将不干涉内政原则和中国的责任有机地统一起来,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在联合国框架内积极参与在非洲的维和行动及热点问题的解决,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7.
印度自从1990年代开始实施“东向政策”以来,与东亚国家、尤其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不断加深,甚至与后者建立印度东盟“10+1”机制,并积极参与“东盟+6”和“东盟+8”合作。印度远在南亚,对与东亚合作十分积极,希望搭上东亚合作的顺风车,扩大地缘政治空间,对东亚地区施加战略影响。印度参与东亚合作给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提供了战略机遇,也带来了战略挑战。  相似文献   

18.
印度尼西亚的经济与政治危机对其充分参与国际事务(包括它同东南亚的关系和它参与东盟内部事务)的能力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过去印度尼西亚被称为东盟的领导者,而且事实已表明,印度尼西亚对东盟的建立及其内部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经济危机,印度尼西亚政局不稳定,森林大火和东盟成员国之间的双边争端等因素,都危害了东盟的团结。尽管东盟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地区性组织,但印度尼西亚对该集团的领导作用显然已受到了检验并证明是不称职的。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0月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9次东盟首脑会议上,各国一致同意到2020年建成“东盟经济共同体”的设想。与自由贸易区相比,经济共同体是一个更高层次的区域经济合作形成,它不仅要求包括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更重要的还要求成员国逐步协调产业、贸易、货币和对外政策。但由于东盟内部有着较大的差距,其合作机制也存在不少缺陷,使得“东盟经济共同体”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20.
毫无疑问,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已成为东盟至今最重要的区域经济计划。虽然东盟被视为发展中国家间最成功的区域性组织之一,但成员国之间仍存在经济差距悬殊和缺乏政治意愿的问题,这使得东盟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理想方面进展甚微。东盟花了差不多25年的时间才提出这一重大贸易动议。如今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变化推动各成员国作出承诺,希望以此扩大东盟内部的贸易往来。目前,东盟内部贸易额还不到它们对外贸易总额的五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