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民生     
《党课》2012,(17):6-6
人民幸福是衡量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尺。我们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但绝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和老百姓的健康为代价,去谋求发展总量和速度。如果“快”可以为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提供可靠的物质支撑,则能搞多快就搞多快;  相似文献   

2.
朱宝信 《唯实》2000,(3):7-10
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它是见之于外的可触可见的有形的活动,亦可称为“外在的实践”。人们通过这种活动,一方面使外在对象按人的愿望发生变化,一方面使自身逐步趋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内在的实践”说将实践之统一的意识活动和行为活动割裂开来,其实仅指不与外部接触的意识的自我改造活动。这种意识活动的精神式实践曾表现在马克思实践论哲学之前的认识论哲学中,也曾表现在中国传统哲学的心性之学中。因此它不能完善自身,更不可能高于改造外部世界的外在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其新世界观的第一个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的第一条中,批评了旧唯物主义的缺点,同时,肯定唯心主义“发展了能动的方面”.这个“能动的方面”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涉及到对马克思创立新哲学的秘密的理解.改变对这个问题的传统回答,将会改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理解,也会改变对旧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的传统理解.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这个封建积习颇深的国度里,有权的人,有钱的人,有学问的人,有影响的人……往往会被冠为“堂堂”。比如堂堂局长,堂堂董事长,堂堂教授,堂堂歌星……有资格说自己是“堂堂”这个、“堂堂”那个的人未必能威震八方,但在一定范围内却是名流。既然是名流,那么在道德上也应该成为楷模,自然与偷鸡摸狗、吃喝嫖赌的事得保持一定距离。然而世道会变,而且难测。近些年来,许多“堂堂”者就不那么堂堂。“堂堂”省长倪献策就不那么“堂堂”,以权谋私不算,同样要干点下三烂的事。至于什么“堂堂”市长、主任、厅长、局长、处长,搞贪…  相似文献   

5.
“现在条件好了,还要不要艰苦奋斗?”这个看来并不难的问题却屡屡被人提出。关于这个问题,许多文章讲得很多,在这里,笔者想从哲学的高度,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角度来观照艰苦奋斗,做进一步的思考。对艰苦奋斗如果做全面地把握,它实际上涉及到哲学的根本问题即主客观的关系问题。它包含三个层面:一是艰苦的客观对象和条件,二是主观的奋斗,即主观的努力,三是奋斗的结果或目的。艰苦的客观条件也可以表述为“困难”,主观的努力可以表述为克服困难,奋斗的目的或结果可以表述为成就或胜利。首先,从矛盾的普遍性法则来说,主…  相似文献   

6.
对经济发展速度怎么看?经济发展速度有快有慢,总是不平衡的。任何经济发展的速度都有它自己的基础和条件,简单的用数字比较有时是不完全合理的。经济发展速度如果离开了基础和条件,就没有什么可谈的了。我们应当在自己的基础和条件下研究自己的速度,不能单纯追求速度。但是,如果有快的条件而不去快,使许多潜力、许多有利因素发挥不出来,这当然也不好。大家都希望快,上上下下都是同一个愿望,希望把我们比较落后的经济状况用比较快的速度加以改变。然而,简单地看数字,很难断定多少是合理的。这个问题的界限就在于我们国家的经济是不是出现了通…  相似文献   

7.
语丁 《奋斗》2008,(9):60-61
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做人宜方不宜圆。然而,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很多“老好人”,他们把“多栽花,少栽刺”、“上天言好事,下地报吉祥”作为当好人的唯一准则,“是非面前不开口,遇到矛盾绕道走”,面对别人的缺点、错误,不是诚心诚意地提出来,而是很圆滑地搞“你好、我好、大家好”,能捂则捂,能盖则盖,谁也不得罪。这样做看起来似乎把大家的关系搞亲密了、搞和谐了,但仔细回味却发现把人际关系搞庸俗了,把风气搞坏了。  相似文献   

8.
1958年夏,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不少地方提出了违反哲学常识的口号,其中最著名的恐怕要算“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了。当时.武汉大学学生到基层进行社会调查时也发现了这个口号标语。时任武汉大学校长的李达得知后,认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是不科学的。9月.毛泽东在“大跃进”中视察大江南北到达武汉,李达见到了毛泽东。  相似文献   

9.
自从列宁提出哲学的党性原则以来,资产阶级哲学对于哲学党性原则的歪曲和攻击从来没有停止过。这当然不奇怪,他们否定哲学的党性,不过是为了在实际上贯彻自己哲学的党性;令人担心的是,近些年来,在我们自己理论队伍的内部,也有一些人对哲学党性原则的正确性表示怀疑,更有些人公开否定哲学的党性,提出要解除哲学党性原则这个“紧箍咒”,打开这个“闸门”。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问题:哲学究竟有没有党性?否定哲学党性原则的理论究竟能不能成立?从哲学理论的角度科学地回答这些问题,是我们哲学理论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论哲学唯心主义走向无神论的根据和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唯物论与无神论本质一致,唯心论与有神论本质一致,这是思想界学术界长期以来的不二定论。然而,唯心论与有神论必然是一对形影相随的“孪生兄弟”吗?唯心论真的只是一种哲学化精致化的有神论?笔者不敢如此肯定。从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理论和现实相统一的原则出发,我们能得出的结论只能是:唯心论并非必然是有神论,哲学唯心主义也可能是无神论。本文试图分析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哲学思考李国根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建立在科学实践观基础上的。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它既是一种物质运动的过程,又是主体活动的创造性的辩证过程。这样,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2.
消费与人的需要——一种人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金凤 《新视野》2002,34(5):66-68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终极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各方面的条件,合理的消费,是其中的重要条件之一。这里所说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指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部的本质,即人的本质的发展,也就是“劳动”和“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而人的本质与人的需要是有机的统一整体。人的需要对象是表现和确证人的本质力量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作为自然存在物,人一方面具有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另一方面又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存在物,他的欲望与需要的对象是不依赖于他而存在于他之外的。但…  相似文献   

13.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社会氛围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但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也有一些误区,必须引起足够注意。第一,“政绩第一”的发展观。一些从政者为了多出“政绩”,快出“政绩”,得到上级领导的青睐,完全不顾当地的财力、物力和人民群众的承受力,不惜举债大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这种被群众戏称为“村哄乡、乡哄县,一直哄到国务院”的“透支政绩”,是打着加快发展的旗号,违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违背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一心为从政者自己谋“官运”、为仕途发展服务的发展观,不是科学的发展观。第二,“金钱至上”的发展观。一些人对发…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他号召全党,从中央到地方,到每个基层单位,“都要实事求是,都要解放思想”。人的正确认识是建立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思想观念是在实践基础上对客观对象的能动反映。人的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是一个过程,既不能一次完成,也不是静止不变的,因为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但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往往有一定的习惯性、惰性,当历…  相似文献   

15.
一是民主性。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将腐败问题和有关情况提供给职能部门,基本形成需求与诉求的良性互动。二是平等性。从查办的案件中可以看到,纪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已得到充分体现。查办腐败案件不搞选择性执法,不搞以人划线,不搞“特赦”。三是程序性。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纪律、法律为准绳,客观公正地查办案件;违纪者受党纪政纪处分,违法者受法律制裁;坚决反对先入为主、主观臆断和打棍子、扣帽子,搞扩大化等“运动性”做法。  相似文献   

16.
马俊峰 《唯实》2010,(8):64-70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合法性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随着国内西方政治哲学研究的兴起,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也势在必行。然而,由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思想散见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还处在构建之中,没有一个完整的现成思想体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学者对“是否存在着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表示质疑。解决此问题,需要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是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是否有一个政治哲学分支”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老百姓对政治这个字眼是最熟悉不过的了。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搞的泛政治论,搞的空头政治,造成了非常大的危害,同时也使人们对讲政治问题产生了一些误解。在一些同志的思想中,一提讲政治的问题,就觉得是在来虚的,是在干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是在搞“左”的那一套。甚至有些人认为,什么年代了,还在提讲政治的问题。应当说,这些思想和误解,在我们一部分共产党员头脑中也是存在的。在我们迈向新世纪的征途中,对于肩负着崇高而艰巨的历史使命的共产党员来说,能不能讲政治,有没有政治头脑,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认识问题,而是关…  相似文献   

18.
宫希 《干部之友》2003,(2):12-12
年轻时不太在乎能力问题,可能是因为那时吃“大锅饭”吃的,能力高低无所谓,干多干少无所谓,干好干坏无所谓。当然也不完全因为这个,那时还谨记毛主席的教导:“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里说的“这点精神”即白求恩的“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大约是因为贯彻这一教导,那时候整天搞什么“斗私批修…‘狠斗私字一闪念”,能力问题自然也就顾不上问了。  相似文献   

19.
在一般人眼里,平凡的音乐是崇高的,是难以侍侯的“上帝”。一句“搞艺术的”道尽了人们对它的羡慕,所以,音乐学院也多了一层神秘。眼下,“下海”潮只涨不落,花样翻新,有些八杆子不沾边的人,也居然满嘴里念叼着汽车、钢材、汽油之类。其结果是“恋爱”者虽多,“结婚”者却寥寥无几。与此类人相比,音院学子们“下海”要实际多了。  相似文献   

20.
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即为官之德是领导干部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这些规范和准则可以列举很多,但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还是实事求是。 只有具备了实事求是的道德品质,才能正确地判断形势,作出决策,才能客观地待人处事,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工作。而与此相反,缺乏实事求是的品质,必然热衷于做虚功,搞形式主义。现在,不少领导干部不注意深入基层,工作随意性大,搞“一阵风”;一些干部热衷于礼仪性活动,追求“广告效应”;有的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搞短期行为。这些形式主义的做法害人害己误国,损害党的形象,使党在群众中威信下降,直接危害党的执政地位,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坦率地说,我“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正因为实事求是的品质特别重要,党章第34条特别规定“坚持实事求是”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更是明确要求:“各级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做实事求是的模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