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岁末,大规模个人信息泄露事件突发,个人隐私遭窃,网络安全问题又一次进入公众视野。很多网民发出呼声,互联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让人感到不安全:  相似文献   

2.
年终岁末,各种年度评选纷纷亮相。近日,2010年互联网十大热词完全榜单出炉:微博、上海世博会、给力等入选。而在此前的2010中国微博十大事件评选中,宜黄强拆微博直播、“我爸是李刚”惹众怒;厦门警方微博破案等事件热力入选。  相似文献   

3.
数字     
《江淮法治》2008,(24):4-5
62.7%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近日发布的2008年全国信息网络安全状况暨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互联网安全状况有所好转。信息网络安全事件发生比例经过前3年连续增长后,今年略有下降,信息网络安全事件发生比例为62.7%,同比下降了3%;计算机病毒感染率为85.5%,同比减少了6%。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网络公共事件多发和互联网舆论风暴引起了政府部门与学界的高度关注。本文着眼于2009年的三起互联网公共事件,分析了互联网公共事件从最初呈现到事件最终结局的演进过程,探讨了互联网舆论在公共事件进程中的演变逻辑及其对政府公权力形成实际影响的几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彭永清 《检察风云》2010,(24):44-46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日本司法界近来真是丑闻不断:大阪地方检察厅特别搜查本部主任检察官擅自篡改被扣押的磁盘日期事件尚未平息,近日又曝出东京警视厅公安部反恐资料被广泛散发至互联网的丑闻。如果说检察官的渎职令日本人失望,那么反恐文件的泄密则让世界各国失望。  相似文献   

6.
尔玛公司造谣惑众的操作手段就是刻意制造一个以人物为中心的事件,然后,再雇佣网络水军大肆炒作,将相关人物炒作成互联网名人。相关人物名利双收开始走穴演出,“立二拆四”及其公司则在幕后大赚黑钱。著名的郭美美事件、干露露事件、凤姐事件、嫩模包机看奥运事件等,均出自尔玛公司及秦火火等人之手。  相似文献   

7.
胡小静 《法庭内外》2013,(12):24-25
余额宝是支付宝公司2013年6月份新上线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它一面世,即受到热烈关注。支付宝承诺:账户安全有保障,资金被盗全额补偿,万无一失。据中国经济网披露,2013年8月,两名用户因余额宝账户被盗,向支付宝提出索赔却遭拒赔。作为首例“账户被盗且遭拒赔”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热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数字化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人们迎来2l世纪的曙光,回顾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几个事件时,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国际互联网(theInternet)是其中之一。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对人类现有的法律制度构成了挑战。由于网络上传播的大量信息是知识产权法保护的客体,  相似文献   

9.
罗楚湘  彭云 《河北法学》2012,30(9):146-152
在“3Q”事件中,两家互联网企业的不当行为,严重破坏互联网市场管理秩序,侵害用户的合法权益.在该事件中,我国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处理不及时,反映出我国互联网市场管理立法的不完善和行政执法的漏洞,值得我们反思.在互联网事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富国强民的重要推动力量的今天,如何防止“3Q”事件的重演,如何完善互联网市场管理法制以保证互联网行业健康和谐的发展,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灵活有效的市场机制优先,市场管理的一般性立法保障,发展针对互联网市场特殊问题的专门法作补充,是互联网市场管理立法应遵循的基本思路.明确监管边界,构建行业管理和竞争管理相互配合的互联网市场监管体系,培养公正高效的执法能力,是互联网市场管理执法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儿童专科互联网医院在运行中的法律风险并提出相应的监管对策。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与主成分法分析互联网医院法律风险内容。结果:法律风险主要包括:发生医疗纠纷后的法律风险、医师诊疗范围的法律风险、医师诊疗过程的法律风险。这三个方面是主成分,总共解释了0.865(86.5%)的标准化方差,权重值分别是2.74、1.30、1.02。结论:亟需从互联网医疗纠纷处理、互联网诊疗范围等方面进行法律法规的制定,线下医疗监管体系延展至线上互联网医院,线下线上监管协同,不断提升互联网监管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龙翔 《中国监察》2009,(24):36-37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在对党员干部的舆论监督方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力量,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由网络监督引发的反腐倡廉热点事件的曝光,有力促进了相关事件的处理。面对越来越热的网络监督,只有正确认识,冷静对待,科学处置,才能更好地发挥网络监督在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克 《检察风云》2011,(1):13-15
蒙牛黑公关门事件之所以引人关注,就在于网络言论被公关公司绑架,利用自由的赛博空间恶意诽谤、诋毁商誉,打击竞争对手,原本忠诚于每一位网民的互联网变得不再可信。  相似文献   

13.
王勇 《青海检察》2010,(1):48-50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正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主要渠道。我国网民已达3.38亿人,居世界第一,规模庞大的网民通过网络表达个人意见和意愿,形成一股巨大的网络洪流,使互联网成为“放大镜”和“加速器”,一个细小的案件,一起微小的事件,通过网络的“传播”,均可能引发巨大的网络舆论效应,进而形成公共事件。如何妥善应对政法网络舆情,提高司法公信,已成为一道严肃的新课题,本文从基层政法机关的角度出发,对如何应对政法网络舆情的冲击,提出初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汤啸天 《检察风云》2011,(14):43-43
‘局长误把微博当QQ,公然与情人开房调情”,无疑是近日最火爆的微博事件。尽管男、女当事人的微博已经迅速关闭,互联网的无情力量已经使得身为县卫生局长谢莱撤职接受组织调查。有人说,这是纯属偶然、完全孤立、极为个别的“网盲”事件。笔者的观点则不同。  相似文献   

15.
袁瀛 《法治纵横》2011,(13):59-60
打开互联网,浏览一下新闻,见诸新闻媒体报道忽悠老人的事件已经很多了,然而,时至今日,还是屡见不鲜。“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很多老人容易被不法宣传所迷惑,落入商家的圈套中。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舆情群体事件逐步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在社会热点问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将在研究网络舆情特点的基础上,论述检察机关应对涉检网络舆情的现状及措施。  相似文献   

17.
崔杰锋 《法制与社会》2011,(24):169-170
进入2011年,网络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广泛地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发布信息或对事件进行评论。因为网络的即时性和交互性,为舆论事件的信息传播和信息点评提供了无可比拟的便利条件,这直接催生了众多网络舆情事件,使之热点不断。如‘躲猫猫”、“我爸是李刚”、“药家鑫撞车杀人案”、双汇“瘦肉精”事件等等。如何更好地引导和应对舆情,服务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根据工作岗位上的工作经验进行阐述,望能为我国的互联网舆情应对工作起到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网上“舆论监督”为何更猛烈《法律与生活》:从“铜须”事件和“虐猫”事件我们可以看出,网络舆论显示出强大的力量,您如何看待这种力量?闵大洪:在一些问题、事件、案件的解决过程中,互联网传播在其中的推动作用显然是不应低估的。互联网是现实的“镜像”,即现实中的一切会在互联网上得到反映;另一方面则指互联网能够强有力地作用于现实。当然这种作用有时是直接见效的,有时是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见效的,有时则表现为长时间的潜在作用。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目前网上论坛(以及互联网其他功能)中的讨论毕竟较为离散,因此,报刊、广播、电视…  相似文献   

19.
王庆 《中国审判》2014,(7):85-85
近日,周强院长在最高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中心组学习会议上提出,要运用“互联网思维”努力建设公正、高效、廉洁、为民的现代化法院。一时间,“互联网思维”威为法院发展热门词汇。在笔者来看,“互联网思维”至少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八年前,美国一家杂志曾为互联网做过一个广告,黑色的背景下燃烧着熊熊烈火,旁自称“互联网是人类发明火以来第二项最重大的发明”。2007年,网络确实如火一样在中国蔓延。回望去年众多的事件,如重庆“最牛钉子户”引发热烈的物权法讨论;山西“黑砖窑”让人们反思劳动者基本人权的保护;厦门PX项目的缓建与改址离不开厦门人的知情权和公众决策权的觉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