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劳资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的重要法律关系,劳动法律规范对劳动者的权利予以了广泛、充分的保护,但是,刑事法律规范却未对劳动者的权利予以全面、系统的保护,因而,现实生活中严重损害劳动者权利的行为日趋增多,为此,建议增设损害劳动者权益罪,对劳动者权利进行系统保护。  相似文献   

2.
中越两国劳动法律制度的宗旨相同,都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利益,保障劳动关系之和谐,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两国劳动法的具体制度设置不同.使得用人单位受到的约束不同,导致两国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实际情况差别较大。文章就中越两国劳动法律制度的不同之处进行比较,进而对我国劳动法可以借鉴越南劳动法的一些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以求对健全和完善我国劳动法律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95世妇会和“北京 10”为我国广大妇女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2005年《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修改为妇女合法权益提供了更有效的法律保障。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妇女权益保护的相关规定进行全面的梳理归纳,分析探讨健全我国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完整法律体系,最终促进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立法、司法、社会和自我保护诸方面谈了我国妇女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指出妇女合法权益的保护不是单纯靠法律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建立多方面的妇女合法权益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涉外劳动争议的法律适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涉外劳动争议的法律适用是关系到保护我国涉外劳动争议中劳动者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正确认定我国涉外劳动争议以及正确划分我国涉外劳动争议的管辖权则是在我国涉外劳动争议中正确适用法律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文章对我国涉外劳动争议的认定、管辖权以及法律适用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更好地保护我国涉外劳动争议中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我国保护妇女权益立法述略李忠芳保护妇女合法权益,是我国法律的一大原则。虽有“文化大革命”的10年浩劫,但经过1949年至1965年的废;日立新时期、1978年至今的迅速发展时期,专门的和直接涉及此方面问题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达400余种;内容之广...  相似文献   

7.
在改革前的原有企业制度中,我国劳动者作为企业主人,其利益一直由国家来代表,因此劳动者参与制度并不发达.在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进程中,由于法律地位的差异,即使在多边治理的框架中,劳动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力度和作用也不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劳动者承受着巨大的风险和压力,他们在公司中的地位和权益,亟待通过建立各项法律制度予以加强和保护.而劳动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法律制度,正是提高劳动者在公司中的法律地位、维护劳动者在公司中的合法权益的有效制度.  相似文献   

8.
劳资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的重要法律关系,劳动法律规范时劳动者的权利予以了广泛、充分的保护,但是,刑事法律规范却未对劳动者的权利予以全面、系统的保护,因而,现实生活中严重损害劳动者权利的行为日趋增多,为此,建议增设损害劳动者权益罪,对劳动者权利进行系统保护。  相似文献   

9.
劳动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劳动者辞职权是劳动权的重要体现,理当受到法律的充分保障.与此同时,劳动权也容易被滥用.我国现行制度对劳动者辞职权的法律保障上存在诸多缺陷.在保护劳动者辞职权和防止辞职权被滥用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劳动者在工作中经常遭遇有失体面的尴尬。法律保护劳动者的人身自由权和人格尊严。劳动不仅使人的生存得到了保证,而且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法律限制用人单位的越权行为,保护照顾劳动者是其应尽的义务,即便是行使雇用权也须受法律的约束。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颁布.是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劳动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亿万劳动者多年的期盼变为现实,我国终于有了一部以调整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利益为宗旨的基本法律;工会维护劳动者利益有了更权威的法律依据和更充分的法律保障,工会发挥社会职能有了更好的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12.
妇女占我国人口的半数以上,是劳动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就其目前我国女性就业问题始终不容乐观,女性就业权的切实保护应值得社会普遍关注。文章就女性劳动就业的现实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解决问题所应采取的措施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如何更好的保护女性劳动者的就业权利,文章提出了女性劳动者就业权的保护现状;导致女职工就业权保护不利的影响因素和困难;加强女性就业权利保护的对策等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勤工俭学有关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生打工利益受侵害事件频繁发生。对于大学生勤工俭学行为的法律性质从应然和实然角度分别进行分析,大学生具备成为劳动法中劳动者的主体资格,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并满足《劳动合同法》非全日制劳动者的条件,大学生的勤工俭学行为应当受《劳动合同法》的保护。《劳动合同法》对非全日制用工的规定,对于保护非全日制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迈出了历史性一步,但在保护大学生和非全日制劳动者合法权益上还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4.
保护妇女的权益是各个国家应履行的国际义务.联合国1980年通过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中明确规定:“各缔约国应根据本国情况,制定法律,保护妇女得到充分的发展与进步.”国家机关做为法律所规定的维护妇女权益的义务主体,在保障妇女实现自己的权益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我国法律对国家机关维护妇女权益规定了什么责任,提出了何种要求呢?这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笔者就此试做浅论.  相似文献   

15.
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后的法律保护问题,是多年来一直备受劳动者关注的。文章借助《劳动法》的基本理论,通过《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对弱势群体的特殊保护及劳动合同终止方面的保护条件,同时还介绍了劳动合同依法解除和终止后用人单位给劳动者经济补偿的条件及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劳动合同本质为给付交换之债,适用民法契约附随义务理论,但因其人身性、不完全性决定了民法契约附随义务理论不能直接适用于劳动合同附随义务。诚实信用原则和倾斜保护原则共同构成劳动合同附随义务的法理基础,作用于劳动合同立法和司法阶段。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对对方承担通知、协助、保密等各种附随义务,但在内容以及程度上,用人单位承担的附随义务都要大于劳动者,且法定化趋势更强。我国劳动合同立法应当适应这一趋势,将更多的劳动合同附随义务以及违反这些义务的法律效果予以明确规定,以期更好保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执行劳动法过程中工会的身份定位和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作川 《工会论坛》2005,11(2):13-14
法律就是保护权利和限制权力的。劳动法的重要原则就是保护劳动者的权利 ,限制用人单位的管理权力。工会要坚定地站在劳动者一方 ,履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  相似文献   

18.
国际劳工标准和国际人权法对移民工人的保护以国民待遇为基本原则。而我国现行立法限制了外籍劳动者在华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但对其他劳动权利的保护应当实行平等保护。目前以限制和管理为中心的规范方式难以充分保障外籍劳动者权利的实现,我们应当建构出一套规范和保护在华外国人就业权益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我国的劳动法律制度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劳动法律制度尚存在一定的缺陷。我国在劳动法律制度的构建过程中应坚持保障人权、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等原则。同时,还应从立法、司法、行政等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并加以完善,从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0.
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的性质属青年劳动力就业前进行的职业培训活动,其对我国后备劳动力的培养及帮助在校学生从学校阶段过渡到职场就业具有重要意义。职校学生在用人单位参加实习时,其身份应认定为特殊劳动者,受我国劳动法律的保护。为了避免企业过度使用实习学生提供劳动侵害在职员工的利益,及为保护实习学生的劳动权益,应对企业使用实习学生的人数比例、实习期限、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权利、劳动保护等方面,参照正规就业劳动者的劳动权益保护做出适当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