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今年全国两会闭幕后,李克强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对反腐倡廉的表态掷地有声:“为官发财,应 当两道。既然担任了公职,为公众服务,就要断掉发财的念想。”区分“两道”,划出了一条红线:想从政,就不能发财;想发财,就别来从政,决不能脚踩两只船。  相似文献   

2.
来稿摘登     
别拿市场经济当“靶子”河南省储备局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张凤清:近几年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有一种认识,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对立起来,把思想领域、现实生活和社会风气中存在的各种消极现象视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直接结果,因而在政工思路和实践中总是拿市场经济当“靶子”,一开口就说“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各种消极现象”。由于只见“消极现象”而无视其积极影响,因而总是摆出“批评”和“防御”的姿态,把“批”与“防”当作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题,使得思想政治工作与现实生活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对立。…  相似文献   

3.
略论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的“政府寻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略论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的“政府寻租”张旭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本辖区的利益,利用合法或非法手段谋取经济租金,即进行"政府寻租"。这种极不正常现象的滋生和蔓延,正在干扰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为...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认识上的迷误:市场经济与伦理道德是相背离的。正是在这样的认识迷误下,我国改革开放之初曾出现了道德的大滑坡,主要表现一是假冒伪劣产品盛行,二是经济合同失效现象普遍。那么,市场经济与伦理道德诸如“诚实”、“守信”、“公平”、“助人为乐”等是否具有一致性呢? 先看“诚实”。假定一个市场中存在着弄虚作假的交易者,那么,与之进行交易的人就会上当受骗。一次两次或说短期内弄虚作假者可能会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久而久之,他就会再找不到人与其进行交易,最终会被迫退出该市场。而诚实者却…  相似文献   

5.
“经济人”假设辨析谢洪恩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迅速建构和发展的过程中,总体形势令人鼓舞,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不文明、不道德乃至违法犯罪现象。这不仅直接干扰和妨碍着社会主义经济的正常运作,而且必将影响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一代人的健康成长。对此,党和政府以...  相似文献   

6.
浅析“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析“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王勇,凌梓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作为市场经济运行的两种手段,各自都存在着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这种现象被称为“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正确认识“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存在的原因及其表现,对于有效的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调...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方面,有的同志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产生了怀疑,片面地认为,实行市场经济,企业的内在动力是物质利益,思想政治工作是虚的,使不上劲;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少数干部、职工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异变”现象。在社会上,企业里出现了淡化思想政治工作的现象。思想政治工作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已成为我ftl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一企业全面走向市场,要求思想政治工作适应新的空化和发展党的十四届三…  相似文献   

8.
从近年有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和实践来看,在一些干部中,存在着不少模糊观念。比如,有的把市场经济与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相联系;有的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搞权钱交易;有的认为,市场经济就是什么都讲钱,货币成了“第一杠杆”,人们的一切行为都是通过货币来驱动的;也有的认为,政府撒手不管就是市场经济,等等。上述种种模糊认识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显然是格格不久的。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我们不但需知道“什么是市场经济”,而且要知道“什么不是市场经济”。只有这样,在传统计划经济中长期…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转型期的“政府失灵”及其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存在着特有的“政府失灵”现象。分析其存在的原因,提出矫正的措施,将 会有助于我国改革的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10.
樊纲 《瞭望》1988,(45)
通货膨胀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经常发生的现象,70年代,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内又出现了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缓慢或停滞(即“停滞膨胀”)的双重困扰局面,因而更加引起经济学家们的注意。他们提出了各种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在已经出现的一些有关通货膨胀的理论中,“公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这一概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期货热”的“冷思考”江佐中,李海甫还没有弄懂,便一拥而上──这是我们在建设市场经济中屡次遇到的麻烦。好端端的事情,往往因此而蒙上阴影。期货交易不幸也遇到了一批一拥而上的“好汉”。重要的是应从种种消极现象中得出积极的结论及对策。也许,用“忽如一夜春风...  相似文献   

12.
《党政论坛》2009,(22):5-5
小小介词“被”,伴随着一个个看似荒谬的搭配,不经意间,迅速蹿红网络与主流媒体,并日渐铺陈至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人说,“被”现象折射出了普通百姓挥之不去的“被动性”命运:有人说,“被”现象扭曲了中国社会,背后隐藏着对社会基本规范及公权力的信任危机:也有人说,“被”现象预示着公民意识已深入人心,公民社会正在逐渐成型。  相似文献   

13.
“两会”特别报道20年改革开放大潮激荡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洪流,推动着体制转轨的伟大变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的实践经验,不断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进而巩固着改革与发展的成果,也保障并推动着建设的有序进行。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是依法治国的标志。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从一个从“有序”到“无序”再到“有序”的实践过程。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各种利益主体的行为活动以及社会资源的流动方式,都发生了巨变。旧的秩序打破了,需要用新的规矩来建立新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国家权力体系是党通过民主集中制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享有高度集中的权力,但是在实战中,不合理的“条条关系”造成部门利益的冲突,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条块关系”在市场经济时期遇到了挑战,二者都从不同方面分割着国家权威。  相似文献   

15.
《瞭望》2000,(10)
全面加强管理,一项不知反复强调多少年的工作,却 成为当前影响全局的一件难事、急事和大事。这是 因为,生产、建设、流通乃至其他各个领域普遍存在着的管理松懈、纪律松弛、制度形同虚设,工作秩序混乱的现象,直接制约着“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进程,直接威胁着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跨世纪发展目标的实现。 我们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尽管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已初具规模,但对市场经济环境中的管理,许多人还很生疏,对强化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并不到位。 有一种错误的认识:以为市场经济就是…  相似文献   

16.
进入九十年代,特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中国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局面的形成,造成了特区优惠的内移,出现了所谓的“特区不待”、“特区内地化”等现象。二是“复关”进程的加速,从国际角度为特区进一步发展增加了更大的压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随各特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行政体制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内外双重压力下,特区如何增创体制优势,尤其是行政体制优势,摆脱旧的行政体制的束缚,建立起一个新的、适应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行政体制,便成为特区发展的一项大事。一、特区行政体制改革的理论再认识理论是…  相似文献   

17.
进入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探求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尽管“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现实条件下属于理论上的“乌托邦”和政治上的“改良主义”,但它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联姻”的论证及其设计的理论模式,却从形式上强烈地照应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而,它对中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具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论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高军,于卫军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电机厂党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引起整个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也使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面临着新的问题和任务。现在,物质和精神的某些领域出现了道德“断裂”。在道德“断裂”的地方,人们饱尝了拜金主义、...  相似文献   

19.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状况和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我们形成了区别于其它国家的企业文化观念。我们的企业文化观念所以要更新,根本原因在于它不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对我们传统的企业文化观念必须扬弃。首先,要打破“家文化”观念的影响,建设符合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的“大企业文化”。’‘家文化”是在小生产包围下形成的、体现着小农意识的文化,具有明显的排它性,我国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亲缘为纽带组合的现象。“内斗”往往成为企业最大的内耗,职工队伍近亲繁殖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20.
李锋 《行政与法制》2002,(10):46-4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些经营者为了更好地经营其产品,占领市场,而给予中间人佣金或者给予对方经营者折扣或者回扣的现象越发普遍。检察机关在办理贪污贿赂案件过程中经常碰到这类问题。正确把握“回扣”、“折扣”、“佣金”的区别,成为案件定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