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4 毫秒
1.
犯罪经济学的成本与收益理论重在分析影响犯罪成本与犯罪收益的各种因素 ,通过改变各种因素 ,增加犯罪的成本、降低犯罪的收益而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该理论的前提基础是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 ,即认为犯罪人是有理性的经济人 ,犯罪是其理性选择的结果。预防贪污贿赂犯罪就要提高犯罪的直接成本、时间机会成本和惩罚成本 ,从而降低犯罪收益 ,最终达到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从犯罪经济学的成本与收益理论谈贪污贿赂犯罪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经济学的成本与收益理论重在分析影响犯罪成本与犯罪收益的各种因素 ,通过改变各种因素 ,增加犯罪的成本、降低犯罪的收益而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该理论的前提基础是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 ,即认为犯罪人是有理性的经济人 ,犯罪是其理性选择的结果。预防贪污贿赂犯罪就要提高犯罪的直接成本、时间机会成本和惩罚成本 ,从而降低犯罪收益 ,最终达到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从犯罪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运用犯罪的成本与收益理论,对贪污贿赂犯罪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探究预防和控制此类犯罪的最有效的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4.
犯罪成本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在犯罪问题上的所有损失、浪费、开支、花销的总和。犯罪成本研究是将经济学中的成本———收益分析引入犯罪的研究过程中 ,对行为人实施犯罪的动机、过程和结果进行经济学分析 ,从而得出关于人们守法与违法及惩罚的一般性结论。  相似文献   

5.
现行刑法将盗窃文物犯罪的行为涵盖在盗窃罪中,使得盗窃文物犯罪行为在定罪标准和量刑幅度的认定上存在诸多问题.根据文物犯罪体系化的要求,以及打击文物犯罪的需要,应当将盗窃文物的行为规定为独立的罪名,并将其纳入妨害文物管理罪中.盗窃文物罪的犯罪对象应当是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的雕塑、壁画、建筑构件及附属文物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成为盗窃罪的犯罪对象.  相似文献   

6.
犯罪经济学的理论认为,人的犯罪行为同其他行为一样。是在理性的指导下进行的,都是得失关系和效用理性选择的结果,恐怖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也是在综合分析该行为的成本收益之后才实施恐怖犯罪的。恐怖犯罪的成本包括:时间机会成本;惩罚成本;物质成本。恐怖犯罪收益是指从犯罪活动中所获得的利益,可以是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质的。在恐怖犯罪中,一般是为了获取经济收益以达到其政治目的。犯罪人之所以选择恐怖.其根本原因就是恐怖主义可以得到经济以及政治上的“暴利”。  相似文献   

7.
试论犯罪经济学的原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犯罪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犯罪经济学所阐述的各种具体理论、观点的出发点,是统帅犯罪经济学各种具体理论、观点全局的基本理论。其核心是探讨如何解决和处理由资源的稀缺性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这对矛盾引起的犯罪等非法活动问题。其构成要素主要有效用最大化、具有不同效率和协调作用的市场及市场主体稳定的偏好。犯罪经济学主要应用的理论有理性选择理论、成本和收益理论、惩罚成本和惩罚机率理论、边际效用理论等。犯罪经济学的理论价值在于:它的产生推动了犯罪学的深入发展,表明了经济学家也可以涉足犯罪研究领域,人类在同犯罪作斗争时也应讲求经济效益,等等。  相似文献   

8.
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人们是否从事某一项行为都是在利益最大化原则的支配下进行的。毒品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也是在综合分析该行为的成本收益之后才实施毒品犯罪的。以经济学的观点分析毒品犯罪的犯罪成本和犯罪收益,以此为基础对禁毒对策进行经济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从犯罪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运用犯罪的成本与收益理论,对贪污贿赂犯罪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探究预防和控制此类犯罪的最有效的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10.
犯罪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社会现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犯罪在规模和数量上都呈现出量多面广、社会危害日益严重的趋势。根据经济学的观点,那种不计成本的犯罪预防手段已逐渐成为市场经济的“弃儿”。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必要研究犯罪成本,积极做好罪前预防工作,从而达到犯罪预防上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效益最优化”。  相似文献   

11.
犯罪经济学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犯罪经济学是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 ,综合运用最大化假定、理性、成本等经济学的概念、判断和方法对犯罪的产生原因、运行过程、社会危害进行分析 ,并进而寻求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犯罪控制策略的新兴学科。本文在考察已有理论的基础上 ,对该学科的逻辑起点和不同于犯罪心理学、犯罪社会学等学科的特点作了较为全面科学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妨碍正常司法活动秩序的犯罪,是故意犯罪。2009年11月11日起正式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洗钱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又对本罪作出了具体界定。本罪的主体不包括本犯,主观方面是明知的故意,犯罪对象是涉及财产性所得及利益犯罪的所得和收益,行为方式要求能起到掩饰、隐瞒的效果。《解释》的实施对本罪构成特征的重新认识和保护法益的探究,能达到澄清理论和推动实践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研究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犯罪的本质及其规律,为国家制定科学、合理、高效的刑事政策服务,是我国法学学者所应承担的光辉历史使命。以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理性预期假说作为理论基础,通过社会环境预期模型、预期犯罪风险—成本—收益模型、犯罪人禀赋—犯罪机会匹配模型、预期犯罪“五力”模型等模型的构建,对理性预期犯罪的概念、对象、内容、机理作出阐释;并通过理性预期犯罪理论说明国家“严打”刑事政策失灵的机理,构建中国的理性预期犯罪理论。  相似文献   

14.
试论传授犯罪方法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授犯罪方法罪这一罪名规定在我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五条。本罪的犯罪客体是社会治安管理秩序;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以语言、文字、动作或其他方式,向他人传授犯罪方法的行为;犯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本罪是一个具体罪名,而教唆犯是共同犯罪人中的一种。本罪也不存在犯罪未遂问题。行为人向同一对象分别实施教唆行为和传授犯罪方法行为的,按传授犯罪方法罪论处。  相似文献   

15.
犯罪学意义上的知识产权犯罪是指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权益,对社会具有严重危害性的行为。犯罪行为的发生是犯罪外因与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外因层面,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及法制环境中存在的某些不利因素,为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提供了滋生滋长的土壤;在内因层面,犯罪经济学的成本一收益理论阐释了在知识产权犯罪巨额收益的基础上,诸多犯罪外因极大地降低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成本.最终导致个体犯罪动机的形成。提高我国公民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完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立法,以及大力改善执法不力的现状,是当前形势下知识产权犯罪防治之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刑法学中的犯罪未遂和行为未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犯罪未遂在立法定量模式下,具有与定性模式下不同的特征,以盗窃罪为例,即具有行为未遂和行为既遂,但数额达不到较大者两种情形,数额的性质是盗窃罪既遂的条件.因此,对于数额巨大和特别巨大的行为既遂,应予处罚以及加重罪未遂处罚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论犯罪经济学的产生和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犯罪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原理和经济分析方法 ,研究、分析、探讨经济等利益因素与犯罪人的意识相互作用的规律及预防、控制犯罪的对策理论的一门新兴学科。它认为犯罪人所以实施犯罪 ,是理性选择的结果。理性选择是以权衡资源的投入与收益的大小、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的的 ,因此预防犯罪的对策应针对犯罪人理性 ,采取加大犯罪投入资源的成本、降低犯罪收益的措施 ,才能收到好的效果。犯罪经济学虽然运用了经济学的原理和经济分析方法 ,但由于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犯罪问题 ,所以它的学科性质应属于犯罪学的分支学科。犯罪经济学产生于 2 0世纪 60年代后期 ,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犯罪率猛增 ,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 ,对该问题的研究要求用新思想、新方法进行 ,同时在美国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要求人们用经济分析方法去解决和对待一切问题 ,因而促使了犯罪经济学的产生。犯罪经济学的产生大大丰富了犯罪研究领域的内容 ,为犯罪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 ,对犯罪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我国 ,犯罪经济学的研究还处于零散的尚未形成系统的阶段 ,其观点主要有广义说和狭义说两种。  相似文献   

18.
犯罪成本属于犯罪经济学的基本范畴,通常在犯罪预防和刑事政策语境下被使用,其自身的刑法评价问题很少提及。但该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往往引发争议,有必要加以梳理和澄清。犯罪成本是否需要刑法评价,这属于超规范判断,判断标准是刑法的目的。犯罪成本如何进行刑法评价,这属于规范分析,分析方法是刑法的解释。犯罪成本包括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风险成本,直接成本可分为积极成本和消极成本。通过双层递进式探讨,三种消极的直接成本需要刑法评价,应将其作为他罪的危害结果予以另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刑法修正案(八)》增加了盗窃罪的行为方式,对该罪的定罪量刑进行了调整,包括细化追诉标准、认定犯罪停止形态等。文章分析了入户盗窃、扒窃、携带凶器盗窃的认定与适用,认为将“入户盗窃”和“扒窃”作为行为犯对待更符合立法原意和宗旨,同时这种新增的犯罪未遂形态与犯罪理论的停止形态也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20.
袭警现象日益困扰着公安部门的正常工作,应对袭警犯罪的低防护成本和低惩罚成本是袭警现象频发的重要因素。犯罪经济学视角的研究对该领域刑事司法对策的调整提供新的关注角度,并以期从经济学的层面寻求最佳的应对策略,从而降低袭警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