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中日两国古文化有很大相似性,日本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引进中国儒学文化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但是由于内核与外缘文化差异导致的对儒学理解与运用结果的不同以及自我意识、吸收外来文化的能力与适应世界形势能力的差异,造成了中日两国在近代面对"西方冲击"时做出了不同的反应.日本把握住了世界发展大势而迅速崛起为世界经济强国,而中国却至今仍未完成全面现代化的使命.面对当今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如何把握这次契机,实现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使之为现代化的政治经济服务,实现中国文明的复兴,将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周峰  计志宏 《前沿》2012,(2):122-123
韩国作为中国近邻,历史上曾经长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而孝文化作为儒家文化的核心,对韩国的孝道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中韩孝文化具有一定的同源性。但由于历史的发展,社会制度的不同以及两国文化传统的差异等,导致了两国孝文化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较分析两国的孝文化的异同可以得出诸多启示,对传统孝文化的现代化诠释和重构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小康》2006,(7):7-7
中国经济新闻社(KOREA)于1998年在韩国汉城创立。2000年正式获大韩民国文化观光部批准,批准号为文化-DA-05853。同年加入韩国国际新闻记者协会,是专门报道中国经济发展现况、产业政策、投资信息的唯一韩国媒体。为增进中韩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架起来了友谊的金桥。  相似文献   

4.
李立 《台声》2008,(2):36-38
儒学是两岸共同历史文化遗产,是两岸共同文化的根基之一。儒学是中国传统思想主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与祖国大陆的文化发展。而且与台湾文化的发展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儒学在台湾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播和发展。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将有助于促进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价值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里,在传统精神文化与现代物质文明的冲突中,韩国建立了适应时代要求的价值体系,即传统的儒家“忠、孝、礼”社会共同道德标准与现代民主法制相结合的价值体系。历史上,韩国长期受中国儒学的影响。在现代韩国社会,西方文明与传统价值观得到融合。韩国借鉴孔子提出的“和而不同”的多元文化观。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品格、道德观念和价值准则的总和,是中华民族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发展过程的文化积淀。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其他任何学派所无法比拟的。研究儒学的价值观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我们建设先进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儒学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核心价值体系。当前,儒学文化、马克思主义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两大基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植根于中国传统儒学文化的沃土之中。儒学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互交融,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是对儒学文化的超越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钟华 《人民论坛》2011,(11):184-185
儒学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核心价值体系。当前,儒学文化、马克思主义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两大基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植根于中国传统儒学文化的沃土之中。儒学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互交融,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是对儒学文化的超越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戚岩竹  沈家琪 《传承》2014,(7):144-145
由于中韩两国文化具有交叉性,近年来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频频申遗对中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部分韩国非物质文化申遗伤害中国人民感情,影响两国关系长远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影响中国文化的公信力。基于此,我们应积极从制度、舆论、教育等层面予以回应,以便更好地传承中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10.
刘剑锋 《创造》2019,(7):77-79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学,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由孔子创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日本是典型的东方文化传统国家,与中国、朝鲜及越南和后来的新加坡统称为儒学文化圈,对传播和发展儒家文化起了重要作用,为东方文化圈的核心国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严秀英 《人民论坛》2010,(4):148-149
自编跨文化适应问卷和留学生心理健康问卷,对来华韩国留学生和在韩中国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中韩两国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韩两国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有明显差异,社会文化因素在更多程度上影响着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心理特质及行为。  相似文献   

12.
马林韬 《思想战线》2001,27(5):21-24
中国儒学的传统文化体系,在理论上应当区分为"文化价值的理念"和"历史表现形式"."仁学"思想的人道主义精神、民本主义的思想、谐和执中的文化哲学和道德伦理的普遍性原则以及大同社会的理想主义表现,应是儒学文化体系中具有永恒价值的文化理念,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属于人类共有的文化思想遗产的最璀璨部分.但"新儒学"的思想家们对儒学文化的价值理念同它历史表现形式的不同内容往往完全混淆.所以,对所谓"新儒学"必须持一定的批判态度.  相似文献   

13.
中日儒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很早已前就有了文化交流,中国的儒学也大量为日本所接受。因此,我国学术界有人便认为日本之所以能迅速腾飞,主要是儒学起了作用;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也必须重振儒学。究竟如何看待这一问题?这就需要对中日儒学作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朱克川 《半月谈》2003,(13):78-79
韩国总统卢武铉7月初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他今年2月就任总统后第一次访华。作为一名中国记者,我目睹了过去10多年里中韩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5.
钟灿 《中国残疾人》2010,(10):12-12
9月14日,由中国残联和韩国残疾人联盟共同主办、中国残疾人杂志社承办的首届“中韩残疾人美术交流展”在韩国首尔拉开帷幕,来自韩国国会、政府机构以及中韩两国艺术界、残疾人团体百余名代表出席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16.
日本古代教育根源于中国,而且儒学在中日两国的古代教育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中日两国在教育思想、理念以及教育方式、学习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造成了中日两国古代教育的巨大差异.通过对比中日两国的古代教育,可以看出日本古代教育的一些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现代新儒学”现代新儒学在中国的出现,始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在“五四”狂飘突进的时代,西方文化流派、学说、思潮海潮般涌入中国,与中国传统文比发生了剧烈的碰撞、契合。在批判传统文比劣根性的过程中,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在思考和努力建立一种适应时代发展的新文比,而现代新儒学,是在“西化狂吹散中土自家无尽宝藏的时代里,直接反求本心,立定方向,以孤往的大勇,终身在学问思索中冥会见体”(杜维明《孤往探索宇宙的真实——(尊闻录)序》,以坚实的学问根基和丰硕的研究成果创立的既继承、又有别于传统儒学的儒学新流派…  相似文献   

18.
韩国的儒学教育主要由乡校和书院来承担。乡校是公家办的,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公立学校;书院是私人办的,相当于民办学校。我去大邱乡校的时候,就亲眼目睹了那里正在上课的《论语》班。学员都是事业有成人士,一个礼拜一到两个半天的儒学学习,他们是从来都不会缺课的。  相似文献   

19.
以东邻为镜     
袁晞 《同舟共进》2010,(7):10-10
东邻日本,与中国文化同宗同源,发展到近现代则与中国有了很大的不同,从对中国文化的依恋到19世纪后期的“脱亚入欧”梦想,日本与中国渐行渐远。中日两国方方面面的异同很值得关注和研究。这里,我想从小的事情说起。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文化主流精神之代表的儒学,本质上是一种道德的哲学,或者说,是一种道德的形上学。因此,探讨儒学的道德精神,对于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应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视角。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谈一谈儒学的道德精神。一、“成德之教”———儒学的理论出发点西方人也讲成德,也有道德学、伦理学,但其入手处,却是一种知识的眼光。比如西方哲学教人要“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也有一个著名的命题,叫“知识即美德”,在对德的理解上,是很具代表性的。西方哲学家总要对“善”下一个抽象的定义,论证道德的合法性,也表现了这种思想。孔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