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纪桥》2015,(5)
苏联是否曾劝告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划江而治问题是研究解放战争时期中苏关系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斯大林与毛泽东在1949年1月间关于国共调停的电报内容、米高扬秘密访华提出建立联合政府和苏联大使馆随国民党政权南迁广州等历史事件,进一步证实了斯大林曾有劝告中共与国民党"划江而治"的动机。二战后,苏联采取双重的对华政策,反映了苏联对待中国共产党的不信任和斯大林矛盾复杂的心理。  相似文献   

2.
1945年2月,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雅尔塔达成秘密协定,以归还苏联在旅顺的特权为条件,换取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到了1949年初,国民党的失败已成定局。斯大林表示,一旦对日和约签订,美国从日本撤军,苏联就从旅顺撤军。如果共产党希望苏联立即撤军,莫斯科将照办。  相似文献   

3.
1945年至1946年,是中国共产党战后革命战略形成的关键年代。在苏联对华政策摇摆不定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对于苏联对华政策的变动,做出了灵活及时的反应。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仅充分利用了苏联与美蒋之间的矛盾,及时夺取了军事上有利的战略地位置,而且顺应和把握了国际和国内局势的走向,在政治上逐渐取得了主动权。在与国民党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过程中,高举起了革命战争的大旗,并最终把中国革命全面推向胜利。  相似文献   

4.
1949年春夏之间,中共驻南京外事处主任黄华,与美国驻国民党政权大使司徒雷登,就新中国与美国关系问题,在南京举行过一系列试探性会谈。这是中共中央迁入北平后与美国最早的外交接触。弹指45年过后,国内史学界对1949年中美南京会谈过程和内容虽有所披露,但会谈双方的动机和目标是什么?会谈何以未果?谁应对会谈失败负责?所有这些问题,在世人心中均成为不解之谜,需要逐一探索。  相似文献   

5.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拖延至今尚未得到彻底解决,美国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1949年底,国民党政权从大陆全面败退,撤到台湾。其时,台湾人心浮动,经济恶化,再加上一直支持国民党打内战的美国也因扶蒋反共政策的失败而准备不再支持国民党政权。而在海峡的对岸,取得了全国胜利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斗志高昂,在东南沿海一带加紧渡海训练,准备一鼓作气,拿下台湾岛,解放全中国。当时,整个形势的发展,使得包括美国人在内的海外观察家都认为,国民党政权不可能在台湾存在太长时间。然而,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一直犹豫是否继续支持逃亡到台湾的国民党政权的美国,转而开始全面支持蒋介石政权。6月27日,杜鲁门总统宣布下令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对台湾的任何攻击”。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又于1954年12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次年1月28日,美国国会通过“台湾决议案”,决定“授权美国总统于其认为必要时,得使用美国武装部队专事确保台湾与澎湖列岛,以防武装攻击”。美国出兵台湾,是对中国内政的严重干涉,“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的一个严重的战争挑衅”。美国对台湾问题的介入,不仅使得台湾海峡局势陷于紧张,更使得中国的统  相似文献   

6.
1945年,斯大林通过雅尔塔会议关于远东问题的"秘密协定"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确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对华政策。他选择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结盟,以实现苏联在华的一系列现实利益。1949年初,以米高扬秘密访华为标志,斯大林将对华关系的主要对象由国民政府转向中共,开启了同中共结盟的进程。二战后初期,苏联与中共在中国东北层面的互动以及由此形成的战略性关系,是斯大林1949年初重新思考对华政策的基础与起点,使他更愿将中共视为苏联在华利益的新支点与合作伙伴,迅速完成了对华政策的调整。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后期,苏联对华政策发生改变,逐渐偏离前期的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一致的原则,在对日宣战的问题上向中国索取利益。这种政策的演变主要是苏联对华政策的出发点具有明显的二重性,随着反法西斯战争局势的好转,苏联大国主义和满足其民族主义私利的一面就暴露无遗。同时美国的纵容和国民党政府的妥协对苏联对华政策的转变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1949年5月27日,我军解放上海.国民党气数已尽,来不及歌唱“后庭花”,如此多娇的江山便在手中丧失,蒋介石逃到了台湾.美国政府发表了白皮书,即《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它是向美国人民交待:美国花了很多气力、钱财,以调停中国的内战,支持南京的国民党政权,导致国民党失败的原因是蒋介石政权太腐败,并非美国的过失.意在昭示世人,美国已尽了盟国的责任.白皮书公开宣布中止美蒋条约,不再援助蒋介石,采取袖手旁观政策.  相似文献   

9.
《党史文苑》2013,(12):27-27
1947年12月,毛泽东根据人民解放军已经转入全国规模的进攻、国共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形势,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它必然走向全国的胜利”。为了及时向苏联通报中国人民粉碎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必胜信念和建立人民政权的构想,争取苏联的理解与支持,毛泽东曾多次考虑去莫斯科,“就政治、军事、经济和其他重要问题同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同志们商量和请教”。但由于中国革命的迅速发展,毛泽东一直不能脱身成行,中共中央遂决定由刘少奇作为中共中央代表于1949年5月秘密访问莫斯科。  相似文献   

10.
《大特区党风》2002,(9):32-3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关于中国问题的较大争论有过四次。第一次是1994年,美国世界经济研究所布朗提出“谁来养活中国人”;第二次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泛起一股“中国威胁论”,已经直接影响西方大国的对华政策的重新制定;第三次是去年开始出现的“中国崩溃论”,无限放大中国目前经济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第四次则是“中国统计水分论”。  相似文献   

11.
1923年1月12日,共产国际执委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决议认为:中国“独立的工人运动尚不强大”,工人阶级“尚未完全形成为独立的社会力量”,中国国民党是‘冲国唯一重大的民族革命集团”,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同国民党合作是必要的,他的党员应该“留在国民党内”;但是共产党要保持自己在政治上的独立性。京汉铁路大罢工失败时,恰巧这个决议传到中国。这年6月12日至20日,中共在广州举行“三大”,把讨论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问题列为大会主要议程。讨论中,代表们都表示拥护共产国际的一月决议,但…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内战:1945-1949年的政治斗争》是美国著名学者、中国问题研究专家胡素珊(Suzanne Pepper)的代表作,是西方学者较早对“国民党如何失去大陆政权”这一历史命题进行全面系统、客观中立研究的重要学术著作。关于国民党失败、共产党胜利的原因,作者并不满足于以简单的因果关系进行解释,而是在中国内战的各个层面上对两党进行比较:与学生和知识分子的关系,土地改革的措施,对工业的管理及财政措施等等。  相似文献   

13.
闫兴德 《世纪桥》2009,(19):31-32
抗战胜利前后,国共两党关系由战时的合作走向战后的分裂。国共两党关系转折是在当时世界格局出现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发生的,有其深刻的外部原因。其中,苏联对华政策对国共两党关系的转折产生了直接而重大的影响。为了维护远东利益,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奉行大国沙文主义的苏联实行以支持国民党为主、以扶助中共为辅的双重对华政策。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共在东北的发展,却极大地助长了国民党打内战的嚣张气焰,对国共两党关系的分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何日彩云归     
张怀武 《共产党人》2008,(22):51-52
1949年,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在美国第七舰队的保护下,蒋介石蒋经国父子仍顽固坚持“反共复国”方针,扬言“用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但同时他们也反对美国的“台湾地位未定论”,反对把“台湾问题国际化”,反对“划海峡而治”,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蒋氏父子视“台独”为大逆不道,坚决镇压。以至于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八日尼克松访华后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中,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梁丽辉  李延华  赵远 《世纪桥》2013,(11):74-75
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武力解放,但最终未能实现。一方面,跟国民党军事力量相比,人民解放军军事实力不够,尤其缺乏海军和空军。另一方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改变了苏联和美国的对华政策,成为不能武力解放台湾的一个拐点。  相似文献   

16.
1961年美台当局在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上面临失败,肯尼迪政府力图改取“重要问题案”,蒋介石坚持沿用“延期审议案”。紧张的交涉引起美台关系的危机。深层原因涉及肯尼迪酝酿调整对华政策。肯尼迪最后向蒋介石作出必要时否决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的秘密保证,并以美国利益的重大让步,换取台湾当局接受“重要问题案”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根据中、美、苏三国关系以及复杂的时局而制定的。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是“一边倒”外交政策的理论依据,苏联的压力和意识形态的作用是“一边倒”外交政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广东党史》2009,(2):40-40
1949年初,蒋介石下野回到溪口。经过3个月的思考与探讨,蒋介石意识到国民党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国民党内部存在着种种腐败行为。败退台湾以后,蒋介石指定“中央改造委员会”正式接掌“中央党部”的职权。国民党“改造”运动大张旗鼓地开始了。  相似文献   

19.
杨飞  郝占辉 《党史文汇》2007,(11):49-51
1949年12月,毛泽东第一次出访苏联。 国民党保密局头子毛人凤自从接替戴笠任局长后,一直想在反共斗争中施展本领,取得显赫战功,以取得蒋介石的赏识和信任。闻悉毛泽东的专列已经出发,毛人凤即和美国顾问布莱德策划炸掉毛泽东的专列,妄图制造第二个“皇姑屯事件”。  相似文献   

20.
1925年至1927年中国大革命的失败是由多种原因构成的合力作用的结果。就内部原因而言,除蒋介石、汪精卫等背叛革命、中共党不成熟外,最根本的还是共产国际和原苏联(下同)在指导中国大革命中放弃了对统一战线、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领导权。本文就武装斗争领导权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共产国际和苏联认为,国民党是个“工农党”,应全力帮助国民党建设国民革命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