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宗教文化形态,在中国历史上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当前伴随着社会转型,我国民间信仰再度出现复苏的现象,并表现出新的趋势和特征。民间信仰具有“社会安全阀”功能。但庞大的民间信仰群体同时也给社会和谐与稳定带来巨大挑战。如何应对与民间信仰相伴随的各种显性问题和潜在威胁,已经成为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宗教文化形态,在中国历史上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在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民间信仰再度出现繁荣复兴的现象,突出表现为信仰空间的扩大与构建。这引起了学者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背景下,研究民间信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作为研究民间信仰不可绕过的核心问题,在对由信仰而产生的权力关系、行动实践与结构机制等的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在信仰空间再造这一“传统复兴”的过程中,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呈现出互相妥协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3.
民间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是民间信仰最为兴盛发达的地方,引导民间信仰与当前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成为当前客观存在的一大任务,完成这一任务,首先需要明晰民间信仰存在哪些与当前社会相适应、不相适应的因素,适应性问题上分清实质与形式,正确看待福建民间信仰与当前社会相适应这一问题,然后积极引导福建民间信仰与当前社会相适应,使其发挥积极功能,减少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当下中国从乡土社会向市民社会的社会转型,制度变迁与文化变迁重塑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关系结构面临着更新与再生,社会关系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纠纷解决过程中国家正式规则与民间规则的互动。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彩礼纠纷体现出中国社会差序格局的理性化、权力网络的利益化,规则与社会互动关系的考察对于基层司法研究如何"引俗入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民间信仰组织管理无序、巫术迷信杂糅、滥建村庙、频繁举行大规模祭司活动等问题突出,不仅加重了信众的经济负担,而且对基层社会治理造成不良影响。加强民间信仰管理,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必须在认真总结借鉴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深刻认识民间信仰的群众性和长期性,以加强民间信仰场所管理为重点,将法治建设与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相结合,积极发挥民间信仰的正能量作用。  相似文献   

6.
民间信仰是传统文化精神在民间的一种朴素表达。调查显示,民间信仰依然是我国普通民众最重要的信仰形态,是民间社会精神生活的重要一环。近来,民间信仰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复兴,但由于多种原因,民间信仰活动中的功利性、世俗性倾向也日益凸显。因此,当前应从建设民间精神家园的角度去认识和看待民间信仰问题,将其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并找到其与现代社会、现实生活的契合点,拓展民间信仰生存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作为一个社会的整体性的动态发展过程,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在内的社会的整体的根本性变革,这一变革既具有社会转型的一般性特征,又有其特殊性质和特殊表现形态。社会转型与社会矛盾辩证统一、多元互动,社会矛盾对社会转型的发展与稳定造成了威胁,但同时赋予了社会转型持续进行和动态稳定的内在推动力。  相似文献   

8.
信仰缺失问题是当前中国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由于信仰具有基础性作用,信仰缺失导致了一系列其他社会问题的产生,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众多具有使命感、责任感人士的强烈关注。如何加强信仰建设,政府需要做好"导航",以保证社会信仰的正确方向;党员干部要做好"领航",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学校是人生航船拔锚起航的港湾,学校教育要做好"起航";舆论要做好"护航",为信仰建设营造环境,烘托氛围。  相似文献   

9.
闽南地区的普度民俗信仰是在"普度众生"这个广泛的意义中的一个狭隘理解,即施舍、安抚、讨好甚至贿赂孤魂野鬼,以期确保百姓安居,社会稳定。每年的农历七月,闽南民间都要举行多次的祭祀活动,人们习惯于将其称为"中元普度"。"中元普度"作为闽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俗之一,它的形成和演变都体现了闽南民俗既来源于中原文化又保留其闽南本土文化的特点。探讨闽南普度的历史文化渊源,分析闽南普度的现代表现模式,总结闽南普度民俗信仰的社会功能和研究意义,对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民间信仰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正义可分为:社会转型的消解正义与社会转型的建构正义。在民间法与国家法二元规范体系视野下,社会转型正义应该是法治化意义上的正义。民间法体现社会利益的诉求,凝聚社会转型的共识,构建正义转型的机制,它所具有的这些独特品质,使其在实现社会转型正义中发挥功效成为可能。民间法在实现社会转型正义中有三条具体路径:供给社会转型所需的社会理性、构造社会转型的秩序、促使法制体系迈向法治体系。民间法与国家法的良性互动,是二者在实现社会转型正义中各自作用得以发挥的前提;同时,还应为民间法在社会转型中发挥作用开拓更广阔的空间。在实现社会转型正义中,关注民间法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扩展民间法成长的空间,也有利于丰富社会关于治理逻辑的想象,进而为当下社会改革实践寻求新的"算法"。  相似文献   

11.
理性和人性是希腊古典文化的灵魂和精华。但由于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存在以及当时人们认知能力的局限,古希腊人实际上也与世界上其它民族的上古居民一样,心里充满着神圣的宗教情感,宗教信仰仍是他们重要的精神支柱。因此,古希腊人既是理性的人,也是信仰的人,即使在少数圣哲的思想中,也是人性与神性并存,理性与信仰难分。  相似文献   

12.
公益广告中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益广告中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是由公益广告本身的内容的不确定性特点和当前我国社会变革时期社会价值观的多样性所决定的,应当处理好多元化与统一性的关系,使公益广告充分发挥为社会文明建设服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主要体现在体制转轨、社会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及社会形态变迁。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社会失序表现得越发明显。主要表现在严峻的犯罪形势、公共权威的弱化、部分社会规范不能得到正常的遵守和维护及社会矛盾突出,常规社会控制手段无法运转。因此,政府应及时、有效全程干预社会秩序,保障权力的运行;加强社会秩序问题潜伏、引发阶段的社会秩序监测和预警,及时修补现有秩序的防御功能;提高社会秩序问题爆发、持续阶段的新秩序建构能力,发挥新秩序的应急功能;加强社会问题善后阶段社会秩序的恢复和重构,重新发挥社会秩序的长久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大学生社会政治信仰教育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代表人民共同利益的崇高信仰教育大学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要.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随着国内和国际局势的巨变,大学生的社会政治信仰也发生了嬗变,共产主义理想正在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地,从实际出发,结合大学生的切身利益,以多种形式循序渐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社会政治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刘霞 《工会论坛》2014,(2):74-76
当前我国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而且有助于增强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创新社会治理,要从观念上完成由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所致的矛盾凸显期中,社会矛盾纠纷的化解任务繁杂而艰巨。从法治国家建设的视角出发,为把握全局,实现综合治理,在工作推进中,应当恪守法治这一基本原则。同时,还需要贯彻落实一些具体的、操作性的法律原则,如有法可依、依法行政、调判结合等。  相似文献   

17.
法治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应对转型期社会稳定面临的严峻形势,应当进一步发挥法治在调整人们行为中的权威作用,推动社会活动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拓宽转型期维护社会稳定的法治路径,应当以弱势群体发展权益的保障为基础,以清除各种形式的垄断和歧视为重心,建立科学化的法律干预手段,扩大制度中表达、传输意见和利益主张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法律、道德、信仰的整合--谈转型时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转型期,法律道德信仰的整合在实施中存在着认识上未到位的问题,这使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形成程序上不规范、不严密,操作上难以掌握等困难.为完善综治工作,必须从法律、道德两方面进行调整,认识到其在转型的工作重点是进行改革完善,保证国家进入到动态稳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处于后发现代化进程中社会转型这一社会结构变动时期,在这期间社会控制机制的变革与日益凸显的矛盾都深刻影响着社会秩序的稳定性,治安秩序作为社会秩序的重要表现形式,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最容易出现波动和不稳定,从而造成社会失序。由于治安权威是治安秩序结构的重要部分和有力保障,因此,从治安权威的角度来探讨治安秩序的重塑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