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春香传>在朝鲜半岛古典文学史上的地位,正如<红楼梦>之于中国古典文学一样.<春香传>的故事最初流传于民间,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种文学形态,且版本繁多,既有"盘索里"<春香传>、唱剧<春香传>,还有小说<春香传>,小说还分为国语本和汉文本,等等.  相似文献   

2.
曹乃云 《德国研究》2004,19(2):52-55
<国际歌>在我们国家无疑是一首神圣的歌曲.本文以德语版的<国际歌>为例,对<国际歌>歌词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以进一步完善对<国际歌>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3.
给付不能在德国债法中的演进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德国研究》2004,19(3):20-25
2002年生效的<德国债法现代化法>改变了旧<德国民法典>中给付不能的核心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给付不能这个概念从<德国民法典>中消失.本文在总结归纳旧法给付不能的基本内容及其存在的缺陷基础上,分析评判了现行德国债法中给付不能的基本类型和法律后果.最后将德国新债法中的给付不能与我国<合同法>有关制度进行了初步比较.  相似文献   

4.
李道揆 《美国研究》2001,15(2):146-150
近来应奥林匹克出版社的邀请,写一篇向我国中学生介绍美国<独立宣言>的文章.为此,我细心地阅读了<独立宣言>的中文本.早在上个世纪初,我国就出版了<独立宣言>的全译本,以后又有新的译本问世.  相似文献   

5.
《曼谷协定》与中国对外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曼谷协定>是中国加入的第一个具有实质性优惠贸易安排的区域贸易协定.本文分析了中国与<曼谷协定>成员国的贸易现状及对<曼谷协定>的利用状况,并对中国进一步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提出了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拉马丁1820年3月13日发表的诗集<沉思集>,被视为法国浪漫派诗歌的开山之作,而<沉思集>中的<湖>又被誉为法国浪漫派诗歌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范例.对<湖>的研究无疑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法国浪漫派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7.
刘艺 《当代亚太》2004,(2):33-36
第十二届南亚区域合作联盟首脑会议通过了<伊斯兰堡宣言>、<南亚自由贸易协定框架条约>等文件,为南亚合作增添了新的动力.南亚地区合作将会有新的进展.印巴之间的关系仍将是影响南亚地区合作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李欣 《德国研究》2005,20(3):30-34
2005年1月1日,德国历史上第一部<移民法>(Zuwanderungsgesetz)正式生效.<移民法>的产生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本文着重分析德国二战后的移民潮流,试从历史的角度证明,制订这部<移民法>是德国社会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日本自1947年开始出版<经济白书>,至今已出版54年,出版时间基本是在每年夏季,由经济企划厅编制,而2001年的经济白书在12月出版,由内阁府编制,书名由原来的<经济白书>改为<经济财政白书>,副标题是<没有改革就没有增长>.2001年的经济财政白书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均出现了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唐代文献有关参半国的方位,向来是学界争论的焦点.上个世纪,国内外学者对参半国的方位作了许多讨论,但其结论都缺乏说服力.既然<新唐书·真腊传>说"文单西北属国曰参半" 的说法找不到出路,笔者改以<太平御览>引<唐书>云:"参半国……,其国在真腊西南千余里,城临大海,土地下湿"的角度来思考.据泰国的考古发现,尖竹汶帕涅古城的地理环境与<太平御览>有关参半的记载十分一致啊!尖竹汶府帕涅古城正是参半国所在.<郑和航海图>中柬埔寨与暹罗之间有一地名叫占贲港,占贲正是参半的对音.占贲即今之尖竹汶.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对12集电视纪录片《飘在美国》所反映出的当代美国华侨华人重视自身研究的现象进行分析,阐述了华侨华人重视自身研究的意义。文章认为,华侨华人重视自身的研究,对于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意识、加强与主流社会的沟通、增进各族群之间的了解,乃至改善国际关系、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的安全"是一种将人视作安全主体的全新安全理念。亚洲金融危机后,东盟开始接受"人的安全"的基本理念。东盟试图从广义上来理解"人的安全"并突出其"免于匮乏的自由"的一面,在国家安全与"人的安全"的关系方面东盟强调两者的互补性,在"与人权相关的干涉"等问题上则固守其传统的"东盟方式"。东盟之所以能够接受"人的安全"的基本理念,主要是因为冷战后地区安全环境的转变、地区已有"综合安全"观的积淀、非政府组织的推动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海外华商网络在广东"走出去"战略中的功能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企业"走出去"是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实现自身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广东企业"走出去"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同时又存在一系列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海外企业未能顺利实现其经济效益,进而影响广东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效果.鉴于海外华人经济的特性,本文分析了华商网络在广东实施"走出去"战略中的功能与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利用华商网络的建议,以服务于广东的"走出去"战略进程.  相似文献   

14.
解构美国话语霸权--对"中国威胁论"的话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子昌 《东南亚研究》2003,(4):46-50,74
话语分析为解构美国话语霸权、分析美国的"中国威胁论"提供了一种很好的理论工具.话语就是指谈论和理解世界的方式,话语分析是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一种批判性分析方法,它以我们习以为常的话语为分析对象,以解构隐藏在话语背后的逻辑结构为主要方法.对美国"中国威胁论"的分析表明,"中国威胁论"是以现实主义理论为依据的,而现实主义在逻辑推理上是存在严重错误的.  相似文献   

15.
二战后,东南亚诸国都制定经济发展战略,重建国民经济体系。但是,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北方印支三国及缅甸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南方各国,东南亚地区形成了“南强北弱”的经济格局。究其成因,主要外因有:西方殖民主义者殖民统治方式的不同对东南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起了加剧作用,美苏在东南亚的“冷战”及相关战争使印支三国失去相对和平的经济恢复环境;内因则是南北方国家经济发展体制与发展战略方面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16.
2009年美国"重返亚洲"后,马美两国政治关系有所加强;中马两国政治关系非常密切,合作不断扩大,相互投资和互认学位等问题得到解决,金融合作走在东盟国家前列。马美关系发展对中马关系发展暂时影响不大,中马关系发展乐观,但面对的问题也不少,应给予关注并及早制定对策。  相似文献   

17.
China??s impressive growth has been accompanied by huge rural-urban divide and social sacrifice of many including rural-urban migrants. Reflecting on the documentary Last Train Home (2009) by Lixin Fan, this paper identifies and examines the life of rural-urban migrants in China in terms of poverty-reduction, child-care, education and equal opportunities for a better life. By comparing the seemingly difficult and tragic life of the Zhang family against statistical facts, it shows that their suffering and struggles are common to most migrants. In essence, by creating an interactive dialogue between the film and the economic reality in China, this paper highlights the severe constraints on the Chinese peasantry and discusses the implications of limited choices and social injustice towards rural-urban migrants. It argues that the inequality in opportunities and the lack of social care for migrants has created huge social cleavage that not only reduces social welfare but may also impede further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国际社会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美两国竞争加剧。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南海政策的军事化倾向尤为突出。通过案例分析、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美国南海政策军事化及其影响进行探究,可以看出美国南海政策军事化的主要目的是遏制中国的崛起。为达到这一目的,美国提升了"航行自由行动"的频率和烈度,增加了在南海内沿和外围的军事战略存在,还加强了与盟国的同盟关系。不过,美国国内有一部分人认为南海政策军事化目前并未达到其希望的效力,反而使美国在战争与和平之间愈加难以保持平衡。美国在南海地区的影响力受到挑战的同时,中美关系也因此有所倒退,南海局势变得更加复杂。鉴于此,中国一方面要保持克制态度,增强危机意识,做好预案,通过高质量外交对话等方式增进与美国的政治互信,另一方面也要加快推进与东盟国家《南海各方行为准则》的谈判与磋商,与东盟国家一道维护好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9.
韬光养晦与两面下注——中国崛起过程中的中美战略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方银 《当代亚太》2011,(5):6-26,5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韬光养晦"一直是中国对外战略中的重要指导思想。同一时期,美国总体上执行了一种"接触加遏制"的两面下注的对华政策。本文对"韬光养晦"与"接触加遏制"这一中美关系中的战略组合进行了分析,认为美国的"接触加遏制"政策存在若干内在矛盾,它实际是一种低水平接触加低水平遏制的政策。随着中国实力的上升,"接触加遏制"政策中的接触力度减小、遏制力度加大,这增大了"韬光养晦"政策的难度,降低了"韬光养晦"政策的效果。由于中美利益处于深度相互依赖状态,中美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超越"韬光养晦"对"接触加遏制"这样的战略组合,使双边关系能在一个更为稳定与可持续的基础上,向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吕鹏 《俄罗斯研究》2012,(1):154-176
一些学者认为"后共产主义"一词现今已经过时,理由是转型的成果在那些之前的欧洲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中已经定型。然而中国持续的经济、社会以及政治层面的转型却否定了"后共产主义终结"这一理论,因而即使是在抛弃苏联式社会主义体系的二十年之后,"后共产主义"仍不是一个多余的概念。相反,在东亚和东、中欧的比较研究中,重视"实际存在的社会主义"的过去,并将它作为一个实质性的解释变量,能显著地增进我们对转型国家多样化轨迹和形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