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
社会主义中国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推进政治发展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邓小平在对西方政治发展一元价值取向模式充分反思的基础上,建构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多元价值取向模式,形成了系统的政治发展价值取向思想,研究其政治发展价值取向思想对于加深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有关政治发展理论和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研究进展迅速。外生性的西方政治发展理论被用来解释中国现象,并逐渐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理论。尤其是近十年来,国内对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研究日益关注,不仅在数量上有显著的增加,在理论上也有相应的创新,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中国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推进政治发展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邓小平在对西方政治发展一元价值取向模式充分反思的基础上,建构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多元价值取向模式,形成了系统的政治发展价值取向思想,研究其政治发展价值取向思想对于加深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价值追求,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多年探索的重要成果.虽然协商民主理论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西方政治理论界兴起的一种新的民主理论范式.然而,协商民主政治的思想和实践早已存在于近现代中国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治发展历程中.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是20世纪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中国现代化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道路选择的复杂性。在特定历史环境中,中国为追求现代化的成功曾进行过各种模式的“试选择”,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分别出现过三种不同的道路;最终选择“走俄国人的路”,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主张、价值取向及其政治影响力发挥重大作用的结果,同时也与国内外的各种因素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范颐  周利华 《探索》2011,(2):130-133
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价值澄清理论,是当代西方最具有现实价值、最具有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理论。批判地吸纳价值澄清理论所提倡的"关注现实生活、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德育过程的可操作性"等有益成分,对于增强新时期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与殖民时期西方国家的暴力扩张不同,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特别是80年代以后,与以跨国公司为主要推动机制的经济全球化相呼应,伴随着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民族主义价值的扩张,西方文化也随之不断扩散。当代中国,网络文化、大众文化、消费文化在整体文化格局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些文化的中国形态不是有序的,而是无序的。从而,对大学生道德人格形成了种种文化冲击波。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初,在行为主义政治思潮的统治之后,美国当代著名政治哲学家罗尔斯以其恢宏巨著<正义论>重提自由、民主,平等这类重大价值性命题,对国家的政治制度、人类生活的基本价值这类传统政治学关注的主题重新进行研究,由此在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方政治学界开始了"复魅"的思想运动.罗尔斯的"叙事"是传统的,但其"叙述"却是当代的.罗尔斯与西方近代传统政治思想的这种"文本"关联性,生动地体现在他在财产权理论上对卢梭与洛克的继承和超越.财产的占有是善还是恶,是自由之基还是不平等之根?在西方思想史上,洛克和卢梭给予了不同的回答,形成了两大不同的传统:前者张扬了自由主义精神,后者体现了平等主义取向.20世纪的罗尔斯,用卢梭调整洛克,在自由和平等之间进行了整合,体现了西方文明发展的较高成就,对目前中国的财产权制度也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9.
协商民主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理论,20世纪90年代末期,由于一些知名学者的研究和著述而引起广泛的关注,并逐渐成为学术界和政界讨论的热点。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为中国探讨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内容与视角。但是我们又不能简单地移植西方的协商民主理论,而应立足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来学习研究和运用这一理论。为了推动中国式协商民主的发展,就有必要探讨该理论在中国的现实基础和实践条件。  相似文献   

10.
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盛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也是近年来西方行政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本文拟从理论产生的背景、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三个方面比较两大理论,以期对我国行政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转型期中国政治认同重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波辉 《求实》2008,(2):62-64
政治认同是人们从内心深处产生的一种对现存政治体系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当代中国正处于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利益分化、政治分层、文化变迁以及全球化国际环境正在消解人们的政治认同.政治认同重构应从价值取向和路径选择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以政治和谐、政治公正、政治民主、政治法治、政治效率和政治包客作为转型期中国政治认同重构的基本价值取向;另一方面,以增进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提升公民政治社会化程度以及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作为转型期中国政治认同重构的具体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阶级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是当代资本主义最重要的变化之一,是解析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转型、文化变迁、民主发展、政党政治变革等重大变化的理论基础和中心环节.新马克思主义及其关于西方阶级和社会结构的理论在20世纪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大阶段,即二战前的形成时期、二战后的鼎盛时期和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的多元发展时期.这一理论主要讨论了传统的工人阶级、以白领知识劳动者为主体的新中间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内部分化以及知识分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民主化:政治发展的中国道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治发展研究的主题是政治民主化以及在民主化过程中保持政治稳定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政治实践表明,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功,但是在市场化导向的改革进程中,民主政治发展仍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并深刻体现在民主政治发展的阶段划分、路径选择、动力机制和战略策略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李月娇 《世纪桥》2008,(11):56-57
当代市场社会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主义运动中的重要思潮,呈现出不同的模式和特征,在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当代市场社会主义具有丰富的和谐社会思想。探讨当代市场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对于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国外政治稳定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发展政治学家在研究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问题时,对政治稳定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从西方尤其是美国政治学者对政治稳定理论研究的背景入手,着重梳理了当代西方政治稳定理论领域较有代表性的三个学派,比较历史学派、政治系统分析学派、社会心理学派对政治稳定的理论研究,并概述了各自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最后提出了自己简单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文军 《理论文萃》2009,(6):10-19
中国大陆的社会学自1979年恢复和重建以来,其在理论研究方面大致经历了“缺失-移植-融入-反思-重构”的过程。纵观中国大陆有关西方社会学理论研究的30年,我们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刚刚恢复和重建时期的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缺失到20世纪80年代对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引进与介绍,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为适应变化了的环境需要,启动了一场重塑政府的运动。对重塑运动产生深远影响的政府改革理论主要包括新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这些理论创新为我国目前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了价值取向、组织变革、制度创新及管理工具等方面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在价值取向方面呈现出了一些新的趋向和特点,在主流价值取向保持积极向上的同时,多元、兼容的价值取向趋势明显,同时又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和可塑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取向发展,是社会转型、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及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点任务的需要。需用从思想引领、理论认知和培育践行路径来对大学生价值取向进行引领,才能使其向着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娟 《理论建设》2007,(4):41-45
审议民主在西方有着源远流长的的理论传统。综观西方政治思想的历史长河,迄古希腊以降,许多重要思想家都把公民之间的平等、自由的公共审议与论辩协商看作是政治生活的本质。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对自由主义民主弊端的反思和参与民主观念的滥觞下,西方政治学界出现了审议民主理论复兴的热潮。作为对西方自由主义民主和代议制民主的矫正和超越,审议民主对我国的政治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李劲 《理论文萃》2007,(3):10-17
公民社会是一个源自西方的话语理念,是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在西方学者的语境中,公民社会以其特有的自治的特点,天然的与政治国家具有相对独立性”。中国学界对于公民社会理念的关注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开始系统的、严肃的理论反思。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国际上来看,在前苏联东欧剧变的历史进程中,世界范围内的公民社会理论研究重新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