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6月5日,韩美两国就驻韩美军战力部署调整问题达成协议。根据协议以及美五角大楼已拟定的计划,驻韩美军在重新部署后,将形成两大中心、三大基地。驻韩美军战力部署调整是美军全球兵力整合和基地重组的重要组成部分。驻韩美军希望通过此次调整,缓解韩国民众日益加剧的反美情绪,建立面向未来的新型韩美战略同盟关系;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提高自身的作战效能;加强和完善美军对朝作战准备。此次驻韩美军战力部署调整,将是朝鲜战争结束50年来驻韩美军最具实质性的一次战略性大调整,它在促进韩美军队建设的同时,也将给朝鲜半岛和平进程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韩关关系是韩国最重要的对外关系,韩美同盟是韩国外交政策的支柱。韩关同盟关系已经渗透到双方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对于韩国来说,这种同盟关系几乎成为韩国须臾不可缺少的屏障和后盾。但自金大中政府和卢武铉政府执政以来,围绕驻韩美军的地位与作用、战时作战指挥权,以及韩朝关系、对于朝鲜核问题的政策等,韩美之间不断出现矛盾和分歧,致使韩美同盟出现裂痕。本文深入分析了韩美关系中产生矛盾和分歧的原因、影响及发展趋势,并对韩关同盟的未来作_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驻韩美军"战略灵活性"的内涵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6年1月,韩国与美国举行首次韩美战略对话,并就驻韩美军的“战略灵活性”达成原则协议。据此,美韩同盟由原先“固守于半岛的同盟”转变成了“地区同盟”,合作范围与内容将更趋广泛。美韩同盟重新定位,其背后有着韩美各自的深层战略考虑,将对半岛、东北亚乃至亚太地区形势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始于朝鲜战争之后的韩美同盟关系近年来由于朝鲜半岛形势的发展变化及韩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处在不断调整中:修改双边军事协定;拟定、完善各类对朝作战预案,巩固并加强韩美联合防御体制;韩军作为韩美联合防御体制的一员,逐渐向独立、自主、平等的伙伴关系转变。在此基础上,可以对韩美同盟关系的未来走势作一些判断:驻韩美军的调整在实质上使得韩美安保体制更加牢固;韩军接管驻韩美军部分防务,为全面接收战时指挥权、建立新型的韩美同盟关系奠定了基础;韩美同盟的发展有助于美国在亚太地区保持其主导下的大国均衡。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后,基于冷战体制形成的韩美同盟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战,一方面伴随着美国世界战略的变化,驻韩美军需要作相应调整;另一方面随着国力的增强,韩国调整不平等同盟关系的要求日益高涨。但美国对东北亚地区控制的战略和韩国的现实考虑决定了韩美同盟在相当长时期内不可能走向解体。今后韩国对美政策将在维持韩美同盟关系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以后,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苏联的解体使得昔日的中苏朝三角同盟不复存在,中韩、韩俄建立了正常的外交关系;伴随朝韩关系的改善与合作的发展,朝鲜半岛和平进程的势头加快,南北双方的对峙局面正在趋缓。这些变化导致冷战时期形成的韩美同盟关系出现松动.促使跨入新世纪的韩美同盟关系“重新定位和定向”。而影响韩美同盟“重新定位和定向”的因素有:韩国方面要求与美国之间建立一种“更为平等的双边伙伴关系”的呼声;中国的崛起以及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政策。对于韩美同盟的未来,可以预见,在韩朝双方实现统一之前,韩美两国仍将会保持一种各取所需的盟国关系。  相似文献   

7.
韩美军事同盟关系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利益关系,其产生的直接起因是两极格局下的朝半岛分裂和对抗。经过50余年的延续和充实,韩美军事同盟关系现已发展成为协商机制完善、组织结构严谨、合作范围广泛、具有较强军事协调与遏制能力的综合性军事结盟体制。但随着东西方冷战的结束、朝韩关系的改善和韩国内自主倾向的增强,韩美军事同盟面临着诸如会不会继续有“共同敌人”、美军与韩军之间控制与反控制、韩国内民众反美情绪日渐高涨等新问题,有些问题甚至动摇韩美军事同盟体制的根基,从而对驻美军的前途及韩美军事同盟关系的未来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简析驻韩美军“战略灵活性”的扩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布什政府转变国防政策和重新部署驻外美军,美国打算将主要任务是遏制朝鲜的驻韩美军,转变为可迅速应对国际恐怖主义威胁及全世界突发事件的机动部队,驻韩美军的“战略灵活性”开始扩大。2006年1月,韩美就“战略灵活性”扩大问题达成原则性协议。朝鲜进行核试验,并未改变“战略灵活性”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目前,这一问题已成为美韩军事关系中的焦点,将对美韩同盟、亚太地区乃至全球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内容提要]在美韩同盟调整中,美国试图将同盟关系纳入新的全球军事部署和地区安全结构之中,这与韩国谋求优先解决朝鲜核问题、保持同盟关系并加强平衡外交的战略考虑明显不同。目前双方在新的谈判机制下就驻韩美军相关的重要军事问题达成一系列协议,但在重新定位同盟目标与功能这一核心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韩国国内存在着自主外交与韩美同盟的战略选择之争。卢武铉政府的同盟政策可能是继续强调国防自主、加强美韩同盟并追求多边安全合作,其特点是使韩国保持战略选择上的灵活性,未来再根据地区秩序和半岛形势确立安保战略。美韩摩擦将继续,可能的妥协点是接受“全面的同盟”作为过渡形态,即实现同盟功能地区化,将合作扩大到非传统领域并淡化其军事功能。  相似文献   

10.
韩国专家看中国——以中韩关系为中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韩国专家如何看中国,我们约请21位韩国各界专家,围绕中韩关系进行深度访谈。访谈结果表明,在受访专家们的心目中,中国是一个迅速发展变化的、正在崛起的、充满了不确定性的社会主义大国,对韩国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对于中韩关系,专家们认为,中韩之间有很深的文化认同、相互交织的经济利益,但也存在着明显的政治分歧和历史纠纷,在安全上仍属两个不同的阵营,缺乏基本的战略互信。韩国专家们判断,中国是在崛起,但要与美国抗衡,尚需时日,韩国将继续依赖韩美同盟。  相似文献   

11.
海权问题与中美关系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近代到冷战时期,海权问题一直是重大战略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在反对美国海洋霸权、维护我国海洋安全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冷战后,美国的太平洋海权战略安排具有遏制中国作为潜在对手挑战美国太平洋霸权的图谋,并集中体现在美日军事同盟、台湾问题、南海问题等具体领域对中国的海洋主权和海洋权益形成沉重的压力与挑战,对此中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中朝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走势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进入新千年后,中朝经贸关系出现了历史性的新发展,特别是2003和2004年连续取得突破10亿美元的最好业绩,使中国在朝鲜对外经贸关系中的重要地位再次得以凸现,使东亚各国对其今后的发展前景表现出极大的关注。随着朝鲜经济市场化改革的进展,中朝双边贸易未来几年还有进一步发展的余地。  相似文献   

13.
随着朝韩政治关系的缓和 ,双方的经贸合作发展十分迅速。目前 ,双方间贸易形式有3种 ,即商业贸易、委托加工贸易和非交易型贸易。 2 0 0 2年朝韩间的贸易额达 6 4亿美元 ,占朝鲜对外贸易总额的 1/4以上 ,在朝鲜吸引的外资中韩国更是首屈一指 ,在朝鲜 4个经济开发区及特区中有 2个是由韩国单独投资建立的。但双方在经贸合作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商品进出口结构不合理、进出口能力差距悬殊等。从长远看 ,双方在共同发展与共同繁荣的原则下 ,将会继续扩大经贸方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14.
朝鲜半岛形势在不断地走向缓和 ,但并不平静 ,迭起波澜。朝、韩经济在走向好转。朝、韩都在积极发展对外关系 ,韩国金大中政府已完成了四大国首脑外交 ,朝鲜在积极改善同四大国的关系。韩、韩之间也在稳步改善政治关系 ,发展经济关系。但朝、韩之间的对峙、敌视情绪仍然存在 ,不时出现各种争执、摩擦。朝鲜形势仍处于扑朔迷离、难以把握的状态 ,值得我们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From 1947 until his political demise in late 1962, Vengalil Krishanan Krishna Menon stood at the forefront of India'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ne of Indian Premier Jawaharlal Nehru's closest political confidantes, Menon served variously as India's High Commissioner to the United Kingdom, leader of its delegation to the United Nations, self-styled mediator in the Korea, Indo–China, and Suez crises of the 1950s and, from 1957, his country's Defence Minister. Vilified in the West as “India's Rasputin,” Menon's left-wing credentials, anti-colonial rhetoric, and willingness to engage with the Communist bloc were seen by Anglo–American diplomats as a threat to Western interests in South Asia. Drawing upon recently released British and American archival records,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Western misperceptions of Menon, and his role in the Indian foreign policy-making process, undermined Anglo–American relations with India for much of the early Cold War.  相似文献   

16.
东北振兴战略与中、朝、韩合作前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启动的东北振兴战略,不仅对“东北现象”的解决是一次重大转机,而且也被朝鲜、韩国视为搭乘中国经济发展快车的天赐良机。东北地区与朝鲜半岛毗邻的地缘优势决定了中国对朝、对韩经贸关系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如今,借助东北振兴战略启动之东风,与朝鲜的“强盛大国”建设、韩国的东北亚经济中心国家建设目标的提出,共同营造了有利于中、朝、韩三方加强经济合作的氛围和环境。  相似文献   

17.
South Korea sent troops to Iraq not because of any perceived threat from an Iraqi nuclear programme, but to seek influence over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towards North Korea. At no point did the general public support the American invasion and war in Iraq; most South Koreans also opposed sending troops to Iraq. However, the government chose to send first non-combat and later combat troops to Iraq, and the public approved of the former choice and support was growing for the latter. The liberal President Roh Moo-Hyun had to persuade the public on this issue, even in opposition to his core supporters, risking political isolation. What the public and the President aimed at was a peaceful resolution of the North Korean nuclear issue and business opportunities. The national interest that South Korea pursued in sending troops to Iraq was policy influence over the US guarantee not to use military power against North Korea.  相似文献   

18.
1948年以来韩国政府的北方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国的“北方政策”是韩国处理与社会主义国家及朝鲜关系等国际关系的具有影响力的重要政策 ,并为世人所瞩目。韩国的“北方政策”的对象、范围与目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不同。韩国的北方政策大致经历了 3个时期。  相似文献   

19.
随着韩国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日、韩三国产业结构与产业发展的差距有所缩小。当前三国之间的国际分工仍留有“雁行模式”的痕迹,制造业在三国均占有主导地位,但制造业内部各部门的发展水平仍有差距,三国在对外贸易中表现出来的产业互补性仍然较强。而另一方面,韩国与中国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发展对日本形成了竞争,韩国在少数劳动密集型行业同中国也存在竞争,三国产业在原先以互补性为主的基础上出现逐渐增强的竞争趋势。  相似文献   

20.
钟乃仪 《东北亚论坛》2006,15(6):99-104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中韩建交加快了韩国对华投资和贸易的速度,之后的1997年亚洲货币危机时期,中国为稳定亚洲货币而展现出的高度责任感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进一步加大了其规模。在投资引导下,贸易中严重偏于以原材料和零部件为主的结构特征,虽使韩连续保持巨额的对华贸易顺差,但也同时提高了和中国经济的联系程度。针对如何看待以对外投资刺激贸易从而带动经济的增长模式,笔者认为,投资国不应只顾虑到外来投资会提升受资国竞争实力、加深依赖甚至产生“飞镖效应”,而应从本国贸易顺差、产业结构升级乃至合作利益的角度出发,认识到这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共赢原则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