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在社会生活中,不管什么职业,什么年龄的人,都会接触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艺术作品。听音乐,看电影,读小说,看画展等都是在和艺术作品打交道,进行对艺术美的欣赏活动。都希望在这些活动中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从而得到精神上的美的亨受。 但是,在欣赏活动中,人们得到的审美感受是不同的,有多,有少,有朦胧,有缥渺,有的甚至一无所获。同是一部《红楼梦》,阅历浅薄的年轻人偏重欣赏书中少男少  相似文献   

2.
在批判主体性美学的过程中,伽达默尔将艺术作品视为一种在时间中发生、开启的过程。从而将时间性概念引入了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中。在伽达默尔看来,艺术作品的时间性体现在:与节日一样,艺术作品在重复中生成自我的同一性;在对作品的理解性“逗留”中,作品的接受者摆脱了外在的可度量的空洞的时间,沉浸在内在的本真时间中;这种时间性是类似于神学上的“同时性”概念,体现了“同在”(Mit—Dasein)这一艺术作品存在的本质。伽达默尔提出艺术作品时间性概念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批判了审美现代性对艺术作品“无时间性”的理解,是伽达默尔对审美现代性进行批判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一些公安文学过分追求故事和情节的展现,忽略对人物情感的挖掘和表现,冲淡了文学的艺术性,这些和作品的创作主体有直接关系:职业创作人缺少生活和情感体验。在公安文学作品中非职业作者占有很大比例,这是与其他文学创作主体组成形式有所不同的。警察写警察的创作因作者真实情感的投入,使作品更具有了真实性和感染力,随着非职业化创作队伍的不断壮大和成熟,公安文学非职业化创作对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有着与其他艺术共同的特点,即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因为它们都来自生活.所以说音乐艺术也是人类社会生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对于音乐来说,所有的音符后面都具有某种涵义,只是包涵的程度不等,这种涵义构成了作品的内容,并通过创作、表演等活动表现了出来.音乐的创作和表现、表演的目的,就是为了欣赏,否则创作也就失去了意义.这里所说的欣赏,不仅是感官上的愉悦和满足,更主要的是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共鸣.只有在理性认识得到充分发挥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真正做到对人类优秀音乐文化的审美与欣赏.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正处于一种急需增强文化软实力与逐步迈向文化强国的历史进程当中,然而中国电影更是在疾呼改革,以期在变局的形态下产生了一种美学困境,通俗来讲就是电影的视觉奇观越来越多,而作品本身的感动却在呈反比急速下降。无论是在多方位寻求建立国际合作方面。还是在本土化创新性的探索上找出路都难免回避不了国产电影自身的困境。与此同时也不断有声音在讨论着国产电影本身的质量问题,这质疑尤其体现在故事的讲述上,然而中国电影本身并不是不会讲故事,而如何来讲,并且用怎样的方法来深度建构一个故事才是关键所在,这其中难免要牵扯着对于文化价值的设定和再造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洪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9):219-219,227
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虽然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但两者的关系,却有主从之分,作品的艺术内容决定它的形式,一定的艺术形式是为了表现一定的内容而产生的,艺术作品的形式不同,总是因为其内容不同而造成的。尽管艺术作品的内容是主导的,但形式也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恰当的完美的艺术形式,会使内容增添光彩,发挥巨大的艺术效果。只有当完美的艺术形式和真善美的内容有机统一起来的时候,才能产生优秀的艺术作品,离开作品内容的形式,不论怎样优美,也是没有意义的。反之,没有优美艺术形式的作品,不论它的内容怎样正确,也是没有力量的。我们的主张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有利于审美内容和艺术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文化艺术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时代和社会呼唤大量表现真善美、制作精良的艺术精品 ,这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重要体现。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他们对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与日俱增。国门的日益开放 ,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 ,需要我们有更多的优秀艺术作品迎接挑战 ,占领阵地。精品生产是全面繁荣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迫切需要。一、创作 :精品诞生的基础在艺术领域里 ,“精品”的提法是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和流行开来的。它是指那些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8.
张建波 《工会论坛》2005,11(4):113-114
在诗歌鉴赏理论中,中国的滋味说与西方的美感论既有相通之处,也有本质的差异。中国的滋味说与西方的美感论均重视诗歌鉴赏中的情感因素,认为情感是诗歌审美鉴赏的核心,但中国的滋味说较西方的美感论更强调直观感受,更多地借助于想象而追求“象外之象,味外之旨”。理解虽然是两种诗歌鉴赏理论产生和深化的基础,但中国的滋味说将味觉与美感相联系,西方的美感论则认为视觉和听觉能带来美感。  相似文献   

9.
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是哲学解释学的代表性著作。该书不同于德国古典哲学的纯粹思辨形而上学的风格,而是将视野和主题回归到生活世界本身,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鲜活的现代哲学气息。伽达默尔在这本鸿篇巨制中从艺术、历史和语言的生活经验的三重维度去探寻比科学方法意识更为本源的真理呈现。《真理与方法》对艺术的哲学解释学阐释,其包含美学主体化倾向之批判和艺术作品的本体论意义两块内容。通过对其分析和述评,我们能够领会到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的基本观点立场。.  相似文献   

10.
马克·吐温后期作品《傻瓜威尔逊》启示我们 :作家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感从来对写作本身具有深刻影响 ,它有助于思想主题的深入开掘 ,赋予人物形象和氛围情态以血肉 ,闪烁着超越特定社会生活一般思想水准的理想光耀 ,因而其作品价值也不会因时过境迁而黯淡。  相似文献   

11.
哲学治疗不同于心理医生的治疗,它对纯粹心灵本身予以慰藉,所以不是病理学意义上的,而是心灵意义上的。其话题源于古希腊哲学,并在奥古斯丁和卢梭的作品中凸显了以第一人称“我”出现的哲学心理感受的细致描述,显露了心灵领域“自由意志”的解决方案。叔本华和尼采的作品给出了“哲学治疗的可能性”的基本轮廓,认为“哲学治疗”在精神上高于心理医生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案,因为哲学赋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以形而上学的高度,在方法上能将自由意志与无意识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福柯和德里达等当代法国哲学家有关分析哲学治疗的话题,抓住了新世纪人类精神危机的性质,使哲学治疗不再是任何一种观念论,而成为一种崭新的哲学心理学。  相似文献   

12.
论“法律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社会化”是法社会学的一个基本理论。对该概念的内涵的阐述包括以下几种学说:“活法论”、“社会行为论”、“社会利益论”、“社会连带关系说”以及“法律社会化阶段说”。它们以各自的学说和不同的论证方式阐述了一个共同的观点,法及法的拘束力就是社会生活本身。法律社会化的功能包括实现功能、评价功能、预测功能、教育功能和改革功能。而上述五项功能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就是:法律的重心从“个人本位”转移到“社会本位”。“法律社会化”对当代资本主义法律理论和实践具有了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艺术的生命在于真实,这是早已被古今中外许多著名文学艺术家和许多优秀作品所证实了的一个科学命题。真实是文学艺术作品有意义、有价值、有生命力的基础,是作家艺术家获得成功、获得声誉的前提。文学艺术作品是主体对创作客体的反映和创造、再现和表现。但创作客体是有其自身固有的尺度的,创作客体这种自身固有的尺度对创作主体再现、表现和创造人及其生活具有规定性和制约作用。主体只有遵循客体本身固有的逻辑,尊重客体自身的固有规律,符合客体自身的本来面貌,才  相似文献   

14.
在大陆法系刑法中,法益侵害说与规范违反说是关于违法性本质的两种不同的理论解说。当这两种学说被介绍到我国以后,我国有学者提倡法益侵害说,并试图以此来重构我国的犯罪论体系。诚然,法益侵害说自有其积极的借鉴意义,但是,法益侵害说本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解释法益时不具有稳定性,在违法性的解释上离不开生活伦理道德,以及在处理具体案件时也会遇到困难。  相似文献   

15.
以前的教科书上一般都把近代的形而上学说成是以"认识论"作为第一哲学的"知性而上学",通过对莱布尼茨<单子论>的解读发现,<单子论>根本不是一部认识论的著作,而是一种典型的"实体论"形而上学.这种实体论又不是以"已成"实体来构成单纯外在物体世界或内在灵魂世界的机械论形而上学,而是以内在行动为原则赋予实体本身以内在的生命运动,从而在实体的生命运动过程中从"自然世界"开辟出一个"道德世界"的实践的形而上学.从这种实践的形而上学蕴含的伦理一政治维度中,我们可以发现这种形而上学的现代性意义,同时它也处在第一哲学与伦理学之关系转变的起点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真正的形而上学之可能性不在其自身的实体构造上,而在伦理学中.莱布尼茨这样做了,却无能对此获得明确的意识,他的形而上学不可避免地还带有知性形而上学的独断性,因此他不得不承当旧形而上学的骂名.  相似文献   

16.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为璀璨的明珠,它往往具有言简意丰、情感曲折细腻、蕴含无穷的审美特征。但由于时代久远,文字本身以及人们的审美习惯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使人们在阅读欣赏古诗词或教授古诗词时,常常习惯于把古诗词用现代白话文翻译过来。而在翻译的过程之中,由于忽略古诗词原有的音韵特征和语言文字本身的情感特征,使翻译后的古诗词所蕴含的情感意义大大减损,造成欣赏的错误和隔膜,所以,古诗词的阅读欣赏及教学,是不可以直接翻译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从"现实的人"出发论证了其生存论,对人的生存属性进行了全面深入剖析,对大学生道德教育具有重要启发。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存在知识化、片面化、附属化倾向,这几种不良倾向的共同之处在于忽视了大学生和道德教育的生存论特征。大学生道德教育应尊重大学生的生命性,重视大学生的社会性,追问道德教育本身对于大学生的生存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英语幽默中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段。理解和欣赏幽默是一种奇特的享受。莎士比亚认为,“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体现”。高尔基说:“幽默是生活中的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理解和欣赏幽默,学会运用幽默,培养幽默感。  相似文献   

19.
孙红霞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3):126+134-126,134
人物形象设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贯穿于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交际等各个环节,成为人们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人物形象设计作为一种实用性的艺术形态,其主要功能是重现美感经验,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位,在捕捉设计作品美感之余,更注重设计的实用性与美感的相互关系。本文阐述了人物形象设计与审美的内涵、特点,着重分析了审美与人物形象设计的关系,这对设计作品是否能成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伏尔泰首次使用了“历史哲学”这一名称,从哲学意义上看,它是启蒙运动反对神学的一个结果,但在更深层面上,它又同基督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哲学同基督教一样询问历史、追寻终极意义,然而它在祛除了基督教的上帝之后,却不自觉地保留着后者的问题:当追问生活世界的终极意义时,这种追问本身就契合了救赎历史的终极目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