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叶隽 《德国研究》2002,17(4):57-61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中国人留学德国史研究领域的进展情况 ,既注重研究成果的推介 ,也不忽略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对中德两国学者的研究 ,对高深研究与学术普及方面的工作都有所兼及 ,并提出了发展此领域研究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杨昭全 《当代韩国》2014,(4):118-121
正石建国同志是我国韩国史和中韩关系史研究卓有成就的学者。2014年出版的《中国境内韩国反日独立复国运动研究》,显示他的学术研究又取得了新的成就。石建国同志的新著颇具特色,颇多创见,主要有:一研究领域进一步扩展韩国独立运动史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学术界新拓展的研究领域,迄今研究成果已非常丰富。纵观该书,多处体现了作者拓展研究领域的特色。该书第二章"《申报》视域下的韩国独立运动报道",将1910~1945年间,中国与中国境内的韩国独立运动之关系研究拓展,拓展到这一  相似文献   

3.
权赫秀 《当代韩国》2013,(3):124-128
近代以来朝鲜半岛华侨的历史只有一个多世纪,而国内外学界有关朝鲜半岛华侨史的研究,至今也仅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无论其研究历史还是研究成果在整个华侨史研究领域都可以说是相当滞后。仅就有关朝鲜半岛华侨史的研究专著而言,通史性的研究成果仅见中国学者杨昭全等著《朝鲜华侨史》及韩国学者崔承现的《韩国华侨史》,  相似文献   

4.
李璞 《法国研究》2014,(3):62-65
相对中国出版的诸多由中国学者撰写的《法国文学史》而言,法国出版的由法国学者撰写的《中国文学史》却寥寥无几。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文学内容丰富,需要作者知识广博。但20世纪下半叶问世的雅克?班巴诺的《中国文学史》却按文类不同,并大体以时间为序,介绍了中国历代知名的作家作品和法国乃至英美汉学界对中国文学作品的译介及研究成果,反映了作者本人对中国语言、文学和文化的认识,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承前启后之作。  相似文献   

5.
《当代韩国》2010,(2):F0003-F0003
《当代韩国》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韩国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期刊。该刊是中国国内目前唯一定期出版的研究韩国的综合类学术刊物,自1994年创刊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中韩学术交流,并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影响。《当代韩国))关注中韩两国以及东亚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社会、历史、人物等多个领域关系的发展,主要刊登在以上领域具有前沿性、开创性和突破性的中韩学者的研究成果,并适当刊发书评和综述类文章。  相似文献   

6.
李晨阳 《东南亚研究》2006,(4):31-36,3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者对缅甸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目前我国从事缅甸研究的机构和人员已初具规模,研究领域的广度、探讨问题的深度以及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但我国的缅甸研究也存在许多不足,与国外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在缅甸影响力有所减弱,印缅关系则稳步提升。这种变动的地区权力结构促使印度积极主动发展对缅关系,以寻求改变中国在缅甸影响力占优势的现状。同时,随着印度对中缅关系战略疑虑的减轻,以及推动"东向政策"的需要,印度优先发展与缅甸的经济关系。此外,印度对边境和海洋安全的持续关注也推动了印缅在安全领域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8.
《德国研究》2013,(1):1-F0002
<正>《德国研究》杂志是社科学术季刊,以学术理论研究为主,兼顾应用及动态研究,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展呈德国研究及其与之相关的欧盟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杂志辟有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等专栏,真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及有兴趣从事德国研究的各界人士惠赐佳作。  相似文献   

9.
2011年,中欧关系在欧洲债务危机中稳定发展。中欧贸易保持良好增长,双方在经贸领域的法律合作加深,但分歧和争端犹存;中欧科技领域的合作继续深化,中欧政治交往呈现多层次和宽领域的特点;中欧公众相互认知的鸿沟有所加大,但社会合作进展平稳,文化交流逐渐走向战略性和常态化;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务实合作得到加强,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总体来看,中欧关系的发展前景良好,但在一些传统领域的分歧仍然存在,并将持续对中欧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朴正雄 《当代韩国》2011,(2):95-103
道教不但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和主流,也是东亚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之一。亚洲国家中除了中国以外,受道教影响最大的要数韩国和日本。在韩国,对于道教的研究并不十分火热。所幸这几年随着韩国研究道家的学者越来越多,更多的研究成果被公之于世。我们为了更好地理解韩国的道教,应该从韩国道教的起源开始,并且不局限于韩国学者的研究成果,更要走向国际,特别是与中国学者共同努力研究韩国的道教。  相似文献   

11.
论郑和远航在中非关系史上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郑和远航以前的中非关系、郑和远航与中非关系以及郑和非洲之行留下的疑问等三个方面探讨了郑和远航在中非关系史上的意义.中非关系源远流长,郑和远航将这一关系推至一个新的巅峰.在郑和之行与非洲的关系上,作者就郑和非洲之行的肇始、航线、结果、影响与意义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郑和的非洲之行至少在6个方面留下了疑问,这些问题都在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寻求答案.  相似文献   

12.
能源因素是影响中日关系的重要变量.20世纪以来,中日间的能源关系大致历经了两个阶段:日本帝国主义大肆掠夺中国能源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之后中日间平等互利的能源合作时期.后冷战时期,随着国际格局的演变,日本新保守主义的抬头,中日之间在能源安全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积极倡导中日间能源领域的合作不仅有助于改善两国关系,而且对维护东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泰友好关系源远流长,两国人民之间有亲戚般的深厚友谊.自1975年建交以来,中泰两国传统友好关系得到了全面发展.中泰关系堪称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的典范.诗琳通公主是中国人民熟悉的老朋友,23年里18次访华,走遍了神州大地.由于公主殿下对中国的历史、语言、文化具有浓厚的兴趣和较深的造诣,先后出版了十几部关于中国的著作,并翻译了大量的中国诗词和小说,为促进中国语言和文化在泰国的传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促进中泰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一位杰出的中泰友好使者.在泰国王室的高度重视和亲自推动下,手足情深的中泰传统友谊和友好合作关系在21世纪一定会有更美好的前景,并将永远发扬光大,世代相传.  相似文献   

14.
The resumption of trade across the Sino–Central Asian border in 1983 accompanied a gradual thaw in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Soviet Union. This paper argues that: (1) Economic liberalization in China (alongside the Soviet Union) created a climate encouraging cross-border exchange. (2) Starting in 1983, improving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Soviet Union permitted cross-border exchange in Central Asia; over the subsequent decade, trade volume served as a marker of bilateral relations. (3) Beginning in 1990, efforts by the Chinese leadership to accelerate reform in North-West China, coupled with the independence of Central Asian republics, led to a rapid increase in trade. Hence, the resumption of Sino–Central Asian trade was not grounded in meta-geographical projections – Silk Road, New Silk Road,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Eurasian Continental Bridge – but determined by political and economic transitions in the two countries, accompanied by normalizing bilateral relations.  相似文献   

15.
Recently, President Jiang Zemin became the first Chinese head‐of‐state ever to visit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This marks the completion of the first phase of evolving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 (CBMs) thus carrying the Sino‐Indian rapprochement forward to the next stage of concrete decisions. Given that the two sides have an interest in maintaining peaceful relations and have since been co‐ordinating their joint strategies in various multilateral forums, there seems no reason why they should not be able to resolve their problems across the table. However, their border dispute still unfortunately remains the greatest impediment to progress in Sino‐Indian ties. To start with, the two sides can initiate actions towards defining and demarcating the Line of Actual Control (LoAC) in the middle sector leading the way towards resolving the undoubtedly complex Sino‐Indian boundary question.  相似文献   

16.
A detailed look at the historical and recent developments leading to the current Afro‐Sino relationship and the implications it has for South‐South relations in a changing global order.  相似文献   

17.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中印关系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8年以来,中印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获得了新的发展,今年4月温总理的印度访问又开启了中印关系的新篇章.目前,两国边界争端虽未解决,但它不会成为两国发展关系的障碍.中印两国领导人都有着良好的合作意愿,两国在政治领域、经贸领域以及能源开发方面都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  相似文献   

18.
法德两国历经百年恩仇之后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和解,而相反地,中日关系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本文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参照法德和解的原因,分析造成目前中日政治关系冷淡尤其是民间抵触情绪强烈的根由,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文化因素与美国对华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国对外政策中,文化因素,特别是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民族心理和思维方式对一个国家的外交有着长期、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分析美国文化特征的基础上,认为上帝选择的"使命观"和实用主义对美国外交具有深刻的影响.中美两国从18世纪开始交往以来的二百多年历史中,这些特征在美国对华外交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印尼经贸关系的互补性和竞争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与印尼的经贸关系从1950年两国建交以来,发展并不顺利,其间曾一度中断近20年之久,只是到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才得到快速发展.本文运用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关系理论来重点分析两国之间经贸的竞争性和互补性,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从目前看,中国和印尼两国的经贸存在互补性,但互补性不是很大.随着两国经济的发展,新的国际分工的形成,双方经贸的互补性可以扩大.同时,随着中国人世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两国经贸关系必将得到进一步扩大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