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作为促进文化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建设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刁生虎  吴鹏霄 《前沿》2010,(2):119-121
电视作为最为强势的大众传媒方式,在中国国家软实力发展战略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其主要作用有二:一是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二是增进世界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而与之相应,电视传媒在中国国家软实力提升中的实现路径主要有对内宣传发扬本土文化、对外宣传中国文化、合理适度引进外国文化。  相似文献   

3.
《松州》2010,(3)
<正>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带动经济发展和提升城市知名度的重要因素。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相对于经济、军事等传统硬实力而言,一国在文化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感召力等实力。文化建设不仅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而且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发展和强  相似文献   

4.
张安 《新东方》2014,(2):46-49
文化软实力是相对于经济军事等硬实力而言,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直接构成国家综合国力。提高文化软实力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改善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在国际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具有战略重点的全局地位。当前面对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面对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文化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崔彤 《前进》2008,(3):47-48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大潮,面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文化发展的需求,面对社会生活多样、活跃的态势,如何找准我国文化发展的方位、创造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的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文化产品。没有文化产品的国家是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因而也不可能具备竞争力。我们一定要贯彻中央部署,努力提高文化产品竞争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6.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国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世界竞争力,就必须在强化软实力发展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克服文化依赖心理增强国家文化创新力,通过强化民族文化认同提高国家文化凝聚力,通过推动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提升国家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正> 文化软实力的实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今年,浙江省委正式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增强浙江文化软实力"的响亮口号。浙江拥有浑厚的文化底蕴、优秀的文化传统,而在这块土地上凝聚起来的浙江精神正在为浙江的快速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加快建设文化大省,是增强浙江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一种缺乏创新意识的文化,不可能保持其先进的品格。李长春同志在浙江视察指导时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浙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浙江综合竞争力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8.
周乾松 《传承》2011,(13):46-47
党的十七大及其五中全会都将增强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增强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科学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各个城市建设"文化大市、文化强市、文明之城、品质之城"的方向目标和重要突破口。因此,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软实力与公民社会建设 中国政府和中国学界目前都非常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软实力"概念是由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夫·奈最先提出的.在接受《南风窗》记者采访的时候,他指出:"实力是指通过影响他人而获得期望结果的能力.影响他人行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式:即通过强制性威胁(大棒)、利益引诱(胡萝卜),或吸引力,使别人认同、接受你的主张的影响力."可见软实力就是通过吸引力而非靠强硬手段或利益引诱的方法去影响别人的力量,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也.  相似文献   

10.
软实力概念是由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约瑟夫·奈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来的。按照他的观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软实力”涵盖了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19世纪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就有过这样的名言:“手持大棒,但说话要柔声细语”。“软实力”在政治上的体现大致包括:政治制度的吸引力、价值观的感召力、文化的感染力、外交的说服力,以及领导人与国民形象的魅力和亲和力。  相似文献   

11.
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这表明我们党和国家已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提升国家软实力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战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2.
和平发展视阈中的中国文化软实力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小青 《长白学刊》2009,(3):145-148
软实力竞争是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特征。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基础,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也是塑造中国良好国际形象与国际亲和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角度而言,必须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和谐文化则是当下中国文化软实力建构的精髓。  相似文献   

13.
《精神文明导刊》2008,(3):34-3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其核心是文化软实力。对于一个城市而言,软实力的强弱,归根到底,取决于城市文明程度的高低。而创建文明城市以提高市民素质、培育文明风尚、发展先进文化、营造优美环境、构建和谐社会为主要内容,肩负着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重任。毫无疑问,以创建文明城市为抓手,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所谓软实力,是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它不同于武力威胁或经济制裁等强制性手段,而是通过吸引力或同化力影响他国而实现本国目标的能力。软实力能增加一个国家在世界上受欢迎和认同的程度,各主要大国都非常重视软实力建设。  相似文献   

15.
李平贵 《前沿》2015,(1):112-115
农村文化软实力实质上就是一种区域文化软实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农村的集中体现。农村文化软实力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农村文化软实力建设面临着文化建设投入力度缺失、文化建设人才缺失流失严重、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力与吸引力不足、农民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不活等诸多问题。因此,要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就必须强化农村基层组织推进文化建设的责任意识,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夯实软实力建设的"硬"基础,培养文化建设人才,稳定文化建设队伍,加强特色文化的开发与管理,提高农村特色文化的传承力和吸引力,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善"文化民生"。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政治分析中没有软实力的位置。约瑟夫·奈关于软实力的分析昭示我们,政治分析必须确立软实力的地位。相对于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硬实力而言,软实力主要指的是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它包括文化吸引力、价值观吸引力与政策吸引力三个方面。软实力与硬实力之间既存在一致性,又存在一定程度的紧张性。对于软实力的理解,尚存在种种谬误。概括来说,这些谬误主要有:软实力等于文化软实力;软实力等于国家软实力;软实力只是存在于国际政治领域;软实力只是适用于发达国家等。最后,关于发展中国家培育软实力的问题,必须达成如下基本共识:软实力是创造出来的;发展软实力,需要寄望于政治体系本身;发展软实力,需要依靠发达的社会领域的成长;在发展硬实力的同时,需要不断强化软实力的培育。总之,软实力一词具有高度的统摄力,政治分析不能只是一味强调硬实力,软实力理当成为政治学分析的核心概念和关键词。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心的源泉。在全球化浪潮推动下,文化越来越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从后台走向前台,甚至走上生产线,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问题,并将文化上升到"软实力"的高度,足见文化的重要。  相似文献   

18.
赵云翔 《群众》2008,(1):54-55,6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主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同时要求: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当前区域竞争愈演愈烈的形势下,如何培育和提升富有地域特点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地方的发展竞争力,这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是国家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企业发展的"软实力"。铁路企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推进铁路企业文化建设,创新理念以适应市场竞争新挑战,内聚人心以提高铁路企业软实力,外塑形象以创建铁路企业新品牌,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