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自1977年越南制订并颁布了《外国人在越南投资法案》以来,越南对外投资法案进行了三次修订。本文着重介绍这三次修订的经过及其内容,并分析其背景。 一、1977年的“外资投资法案”  相似文献   

2.
外资投资的增长趋势缅甸从1988一年91月起开始实施经济改革政策,同年11月制定并颁布了“外资投资法案”,第一次准许外资企业在缅甸进行投资。但从1988年到1991年期间的外资投资累计额(指协议投资额,下同)还达不到1000万美元;外资投资较大规模地进入缅甸投资开始于1993年。其增长趋势为:1988-91年期间,1000万美元;1992年1.04亿美元;1993年8.94亿美元(比1993年增长7.6倍);1994年3.32亿美元(比1993年减少63%);1995年17.44亿美元(增长4.3倍);1996年1-8月12.27亿美元(比1995年同期减少26%)。背景分析缅甸自1962年…  相似文献   

3.
一、对外资的基本态度泰国对外资的态度基本上是采取自由主义的。泰国对外资及外侨的商业活动一贯是采取开放的态度的,虽然经济民族主义有所发展,但估计泰国今后仍不会改变这种对外资的基本态度。泰国有关外资的基本法是1977年4月颁布的《投资鼓励法案》,该法案明确表达了积极引进外资的态度。该法案还规定了凡投资于受鼓励事业的企业,不论是外资企业或本国企业均给予各种优惠待遇。  相似文献   

4.
一、1967-85年外资投资发展趋势回顾战后,许多取得了政治独立的东南亚地区发展中国家在50年代曾经依靠西方国家的经济援助取得经济发展的外汇资金。1960年10月爆发了战后第一次美元危机以后,西方国家先后减少或停止了经济援助,这些发展中国家便转向依靠贷款,并于60年代中期以后转而采取积极引进外国直接资本投资的政策,以缓和外汇与外债的负担。印度尼西亚于1967年1月颁布了《外国投资法案》(1967年总统第一号法令);菲律宾于1967年9月颁布了《鼓励投资法案》(菲律宾共和国第5186号法令),并设立了投资局;新加坡于1967年11月颁布…  相似文献   

5.
一、新投资热点的形成越南吸引外国投资的第一次尝试要追溯到1977年。当时,越南政府颁布了《外国投资条例》。因受到当时在国际上处境孤立等因素的制约,此条例形同一纸空文。至1987年12月29日国会通过《外国在越南投资法》以前,外国在越南的投资数目很少。零星的几个项目绝大多数都属援助性质。但是,进入1988年以后,外资法的实施,使得大批外国投资者纷纷到越南去淘金,逐渐形成了投资越南的热潮。1988年越南国家合作与投资委员会就批准外国投资38项。投资金额为3.526亿美元;1989年增加为70项,金额5.18亿美元;1990年进一步增为110…  相似文献   

6.
一、外资投资的增长趋势1986年老挝决定进行“新经济机制”改革,全面实施经济体制改革和实行对外经济开放政策。1988年老挝政府制订、颁布了“外资投资法”,1994年将“外资投资法”修订为“鼓励外资投资法案”。1988-1993年期间,老挝的外资投资为数甚少,达不到2亿美元。1994年起才开始有较大规模的外资投资出现,1994年的外资投资额达25亿美元(投资件数为130件),比1993年的1.6亿美元增长了14.5倍。1995年则比1994年减少了51.1%,减至12亿美元(投资件数64件);1996年1-6月又再度回升,增大到12亿美元(相当于1995年的全年的外…  相似文献   

7.
印度尼西亚的第一个具有实质意义的外资投资法案是“1967年的外资投资法案”,但它并不是如有些文献所说的“是印尼的第一个外资投资法案”。因为印尼的第一个外资投资法案是1958年的《外国投资法案),但当时正处于苏加诺政权时期,正是印尼民族主义思潮高涨时期,加上荷兰殖民主义者的两次“警卫行动””和美国帝国主义支持印尼地方分离主义者的叛乱活动,印尼政府对外资投资基本上采取了敌视态度,分别在不同时期设收了英、荷资本企业与美国资本企业并加以国有化。印尼政府在这段期间内基本上是采取依靠政府资本而不是依靠外资投资发展民…  相似文献   

8.
后马科斯时期,菲律宾的宏观经济政策与管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特点是自由化、私有化和非制度化。外资政策和外资管理机构的变动便是一例。新政策颁布和采纳了新的有关本国与外国投资的政策,废除了马科斯时期所有有关法令与政策。重组和增设了有关外资管理机构。外资政策和外资管理朝向更为开放和自由化的方向发展,以适应追赶亚洲“四小龙”,在21世纪实现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宏伟经济目标的需要。一、菲律宾主要外资政策1.有关菲律宾外资投资的基本法现行有关外资投资的法令主要有1987年综合投资法案;1991年外资投资法;出口加工区法;…  相似文献   

9.
越南抗美战争结束后,为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越南当局于1976年通过了一项雄心勃勃的五年计划,即“二五”计划(1976—1980年),其总投资额为300亿盾(约合75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依靠贷款和外国援助。此外,越南又于1977年4月通过了第一个外资法——《关于外国人向越南投资的章程和规定草案》,旨在进一步吸引外资,加快实现工业化的步伐。这项规定草案作了稍为灵活的规定,欢迎外商以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作为资金进行投资,也欢迎外商兴建新企业或改造现有企业。投资的形式有:合作生产、产品分成;经济合  相似文献   

10.
1986年越共“六大”以来,越南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致力发展国民经济,取得一定成效。特别是1988年1月颁布《外国在越南投资法》(以下简称(外资法》)以来,吸引了大量外商来投资,对越南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引起了世人瞩目。本文试图从近年来越南投资环境的状况论及外商投资的取向及最终对越南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外资政策一、投资政策的制订经过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于1959年执政,它认为:新加坡为了发展经济就必须摆脱传统的依赖转口贸易的经济制度并发展工业化。因此,它一直积极地采取了各种发展工业化的政策措施,例如:建立裕廊工业区、整顿社会基础设施,吸引外国企业投资等等。新加坡的经济有了稳健的发展,特别是从1967年11月制订了鼓励经济发展法案(此项法案系新加坡有关吸引外资投资的基本法案)以来,新加坡的外资投资急剧增加(外资主要投资于制造工业部门),使新加坡经济获得了预想不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 熟习越南解放后经济史的人们也许还记得,这个国家吸收外国投资的第一次尝试要追溯到1977年。当时,越南政府颁布了一项法令,呼吁外国公司到该国进行投资。由于诸多原因,这项法令几乎没有实施就被锁进了国家档案库。然而,越南政府对外来投资的企望从未减弱。在当时,越南并未象它表面显示的那样封闭。事实上,越南那时就以极大的兴趣关注着其周边国家经济的迅速增长和中国的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13.
引言在1992-93年期间出现台湾企业大规模投资祖国大陆的“大陆投资热”的形势下,台湾当局于1994年起提出并实施了“第一轮南向政策”,即台湾“行政院”颁布的“加强对东南亚地区经贸工作纲领”,该纲领的实施期限为三年,实施范围为东盟七国(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越南、文莱)。“第一轮南向政策”的实施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台湾资本对祖国大陆的投资和促进了台湾资本向东南亚地区的投资。1996年该纲领期满后,1998年1月台湾当局将纲领的实施范围扩大到柬埔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经济的角度出发描绘越南与中国经济关系的景况,以及中国对越南经济的启动作用并由此提出越南与中国建立经济战略关系的设想。一、中国对越南的直接投资中国对越南的投资虽然增长慢,但较扎实,可以肯定地说对越南经济基础的贡献是不小的。其中香港和台湾对越南的投资最大,1988——1996年.它们占外国对越直接投资总额的22.6%。在越南经济革新的最初年份,香港绕过美国的禁运令并冒着越南投资环境尚未完善的风险积极参与对越南的投资。至1988——1989年越南《外国投资法》颁布之时,香港在越南已有6个投资项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外国对日本的直接投资不仅在规模上出现了新的高潮,而且在投资的手段和领域上也有了新的变化。这说明,日本经济虽尚未摆脱“平成不景气”,但它对外国资本仍充满魅力,并且为外资的进入提供了不少有利条件;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也必然对此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谷源洋 《亚非纵横》2005,(2):36-42,80
越南实施2001~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从发展实践看,越南经济发展稳健,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融入国际经济和区域经济的格局业已基本确立;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理论和体制。18年的革新与开放,特别是过去几年间经济的快速发展,为2006年开始实施新的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奠定了物质和技术基础。本文从七个方面对越南新的五年计划提出了建议。综合分析,今后五年越南仍能取得较佳的经济表现,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秀”。  相似文献   

17.
郑国富 《东南亚》2009,(3):56-60
1986年越南实施了“革新开放”的新政策,2001年越共“九大”确立了以“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并主张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革新开放”二十余年来,越南在对外贸易领域业绩斐然。实证研究进一步表明: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是越南国内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相似文献   

18.
外资政策一、概述在1965年政变后建立起来的苏哈托政权,由于反省了前苏加诺政权偏重政治的政策,一开头便把恢复经济(特别是结束通货膨胀)放在首位,接着便采取了优先发展经济的政策。就外资政策来说,前政权的旧外资法(1958年制定)显得过分民族主义和过于排外,只是极其例外地引进一些符合“建国五项原则”的外资投资。与此相反,苏哈托政权很重视外资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在归还接管的荷兰等外国企业的同时,为了积极引进外资,又于1967年1月制定了给予外资投资以各种优惠待遇的《外资法案》。印度尼西亚采取真正的欢迎外资投资的政策可以说只是从这个时候才开始的。从此以后直到现在,印度尼西亚政府基本上一直是采取了欢迎外资的政策。第一个五年经济发展计划(1969年4月——1974年3月)和第二个五年经济发展计划(1974年4月——1979年3月)都把外资和外援作为资金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9.
越南投资环境和投资方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一、外国在越南直接投资概况在扩大和实行多样化国际经济合作关系的同时 ,多年来吸引外国投资的活动已成为越南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从1987年外国投资法颁布至2002年2月底 ,越南已给近3700个项目(其中近3000个项目尚有效实施)颁发投资许可证 ,总投资额达460亿美元 ,其比重约占每年社会总投资额的1/4 ,外国投资已为其经济的增长和投资发展补充了重要的资金来源。目前 ,外国投资领域已创造13 %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和34 %以上的工业产值 ,近7%的国家财政收入(不包括石油天然气) ,出口达35.7亿美元…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七十年代是马来西亚发展面向出口工业化时期,它于1968年制订“投资奖励法案”,鼓励与欢迎外资投资发展劳动集约型面向出口工业;1971年制订“自由贸易区法案”,1972年实施保税工厂制度,从而基本上完备了以外资企业为中心发展劳动集约型面向出口工业的经济体制。此外,马来西亚从1970年起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期限为二十年,即1970—1990年),同年开始实施第二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1970—75年),1976年起实施第三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1976—80年)。七十年代马来西亚取得了较高的经济年平均增长率7.8%,高于中等收入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